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债血还!西路军将领12年后再战马家军,战后面朝祁连山流泪鞠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02:36: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血债血还!西路军将领12年后再战马家军,战后面朝祁连山流泪鞠躬                                                         2023-02-26 11:10                                       

       1937年初,西路军苦战河西走廊,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较量后,千余名红军流落甘肃。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带着不同程度的伤病,在艰险漫长的流亡路途中,或是被马家军残忍杀害,或是在流亡途中因病牺牲,最终只有一小部分生存了下来。
郑维山便是其中一人,当时他的头部受了重伤,浑身浴血,没走出多远就昏迷在了祁连山下,被一位好心的百姓救了下来。
从昏迷中醒来后,郑维山眼前仍是战友们惨死的画面,他心中燃着怒火,伤势稍好就踏上了寻找组织的旅途。

郑维山一路行乞走出了甘肃、青海,路上得到过甘青各族人民的救济,也遭遇过各种艰难险阻,为战友报仇的信念是支撑他回到部队的最大动力。
1937年初夏,郑维山回到延安,随即进入了抗大学习。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军事理论,延安的红军将士们常常在各个场所看见他埋头苦读的身影。
次年3月,郑维山被派往抗日前线,由于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深受徐向前等人的赏识,因此被称为“军事奇才”。
在与敌人奋战的十多年中,他一刻没有忘记过长眠在戈壁滩上的战友们,一直等待着清算血债的那一天。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三大战役结束后,在毛主席与朱老总的命令下,第一野战军挺进大西北,发起了兰州战役。
当时盘踞兰州的敌主力是马步芳集团,胡宗南、马鸿逵集团在其侧后方随时支援,共计30多万大军。
敌人兵力集中、弹药充足,依托着兰州坚固的工事和黄河天险,形势对我军来说并不乐观。
然而,孙子兵法有言,上下同欲者胜。
胡宗南、“青马”马步芳和“宁马”马鸿逵之间早已离心离德,也就注定了他们在兰州战役中的失败。

8月9日,人民解放军上下一心,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分三路向兰州方向开进。
8月20日,兰州陷入我军的三面重围之中。
作战前,彭德怀亲自到19兵团63军中视察,召开了师以上的干部会议。
在会议上,他多次强调63军的担子很重,并点名让军中打山地战出了名的189师566团主攻窦家山。
时任63军军长的郑维山早已热血沸腾,他等待了12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8月21日至24日,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军攻势凌厉,连克数城,大军直逼兰州东南。
胡宗南部被我18兵团61军等打得溃不成兵,连自保都吃力,更谈不上出兵解兰州之围了。
而马步芳则眼睁睁看着解放军步步紧逼,多次向马鸿逵求援无果后,选择留下儿子马继援守在兰州,自己逃往了西宁老巢。
25日清晨,兰州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了,我军将士们顶着烈日,踏着泥泞的道路前往各自的作战区域。
5个军的兵力在兰州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原地待命,静静等待着最后的总攻。

在蒙蒙薄雾中,三颗信号弹齐齐划破天际,我军将士们猛地冲向了敌人的层层防线,正式拉开了总攻的帷幕。
“和敌人血战到底!”
63军的将士们在炮火的掩护下纷纷向守敌冲去,马家军也挥舞着大刀从山梁各处钻了出来。
在一片喊杀声中,郑维山看到了熟悉的马步芳部队,心中恨意翻涌。
63军将士们新仇旧恨一起报,在军长的带领下奋勇退敌,打得异常坚决。
10点,郑维山调来了事先准备好的火炮,一声令下,震天的炮火声响起——敌人的暗堡工事被炸开,浓烟瞬间覆盖了整座窦家山。

硝烟散去,双方在激战过后,一面红旗从山头冉冉升起。
东线守敌是马步芳手下的精锐部队,工事被毁后,依然凭借地形优势顽强抵抗,几次试图反扑。
山头的红旗起起落落,终于在下午5时左右,稳稳地竖立在山头,迎风飘扬。
营盘岭、沈家岭先后被我军攻下,马家军的作战意识在解放军猛烈的攻势下逐渐瓦解,敌人被打得四下逃窜。
郑维山乘胜追击,带着将士们占领了窦家山所有阵地,马家军在兰州的东南面防线被解放军全面突破。
此后,我军越战越勇,在26日中午完全消灭了兰州城内的敌人,兰州正式宣告解放。

经历了七个昼夜的战斗终于结束,我军共计歼灭了2.7万马家军,完成了消灭“青马”主力的战略任务,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进程。
战后,郑维山独自策马来到了兰州城外的一座小山上。他眺望着祁连山的方向,满目哀思,心中无限悲怆。
12年前,他的部队在西北大地上遭到马步芳骑兵团合围,浴血奋战到最后,只有十几人杀出重围。
河西走廊尸横遍野,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永远地定格在了1936年的冬天。
选择、理想、信念、精神,西路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诠释了这几个词的深刻意义。

“西路军的历史功绩是永不磨灭的”
郑维山泪流满面,慢慢地摘下军帽,立正站定,向远方深深三鞠躬,以慰英灵。
1955年,郑维山被授予中将军衔。
45年后的春天,85岁的郑维山在北京某医院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他不愿国家再为自己消耗医疗资源,几次要求医院停止对自己的治疗和抢救。
弥留之际,郑维山叫来秘书,消瘦的手指颤抖着在其掌心写下“死时向西”四字。
凌晨时分,郑老将军带着对西路军战友们的哀思溘然长逝,后人按照老将军的遗嘱,将其骨灰撒向了祁连山和河西走廊。

郑维山老将军
西路军战事,是郑老一生的心结。他不敢回忆那段历史,却又不能不回忆。
伤痛推着郑维山不断前进,无论是讨伐马家军,还是建设西北绿化事业,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受着历史的影响。
阴阳两隔,却隔不断他与西路军战士们生死相托的情义。
如西路军将士永远活在郑老心中那样,至情至性、忠勇善战的郑老将军也将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8:46 , Processed in 0.0076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