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7年,刘邓大军身陷绝境,一名地下党员悄悄让出一条生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03:5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7年,刘邓大军身陷绝境,一名地下党员悄悄让出一条生路                                                       

2023-03-16 12:00                                       

          1947年夏天,刘邓大军准备挺进大别山。一路上,大军与敌人展开生死赛跑,来到了黄河北岸。
只要渡过黄河,过了黄泛区,离最终的目的地就不远了。
当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中时,一串又一串危险正在向他们逼近。
后来,回想起这段经历时,邓小平把它称为自己“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挺进大别山
跳出内线,到外线去
毛泽东和蒋介石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唯一的一张合影是在重庆谈判时留下的。那张合影中,虽然两人都在微笑,但毛泽东的笑容有点勉强,而蒋介石的笑容里却透着一股强烈的自信。
谈判只是一个幌子,国共兵力不成正比,等时机成熟,蒋介石就立即撕毁了停战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战争刚开始,国军的进攻既迅速而且效率极高,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收复了大量“失地”。
但是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共产党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大。
这样看来,共产党人应该感到高兴,但是毛主席却并不轻松。
1947年,对国共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生死攸关的一年。熬过了这一年,国民党军由强转弱,由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挨打,反过来,共产党由弱变强,从防御变为了进攻。
但是在这拉锯式的战斗之下,老百姓家里养的鸡鸭牲畜几乎全打光了,部队没饭吃,怎么能打仗。解放区面积减少后,解放军和国民党军作战,缺乏战略纵深,回旋的余地也大为缩小了。

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正在不动声色地统观全局,他觉得到时候了,就在关键时刻拨动一下棋子,下了一着险棋,作为一桩冒险的“买卖”,那就是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蒋介石向解放区伸来的虎口般的“钳铰”中央突破,扭转战局。
早在内战爆发时,毛泽东就有了以晋冀鲁豫野战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的中原地区的想法。由于时机不成熟,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施,但毛泽东并没有忘记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
1947年3月,国民党重兵集于陕北和山东,形成“双矛攻势”,形势十分严峻,需要刘邓大军尽快转入外线作战,配合西北、华北解放军反击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同时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从地图上来看,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就像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而刘邓大军所在的晋冀鲁豫战场是连接东西两战场的中间地带,是国军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刘邓大军的任务,就是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当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鲁西南一带寻找战机,7月份取得羊山集大捷,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两个旅。在这种有利形势下,如果继续留在这里,依托地势消灭国军有生力量,也还是有可能的。
但就在这时,毛主席发了个秘密电报给刘伯承、邓小平,上面写道:“现在陕北的情况很是困难,如果你们不能在两个月内,用自己的行动调开敌军,协助陕北打开局面,那么两个月后,陕北坚持不住,敌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的困难也将增加。”
接到毛泽东的密电后,刘邓意识到:挺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关系到战略全局和党中央在陕北的安危,困难再大也要克服。
他们二话不说,立即复电,不到10天就开始行动,往敌人大后方去了。

邓小平和刘伯承
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蒋介石没有料到,解放军竟然敢主动上门挑衅,但大别山地区确实兵力十分空虚,如果让解放军成功渡过黄河,在这里扎了根,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要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刘邓大军渡河。
蒋介石从山东、西安、洛阳、郑州等地调动了20多万人的庞大兵力,陆续向鲁西南开来,企图利用刘邓大军背水作战的不利地势,将他们歼灭在这里。
敌众我寡,已经很让人头疼了,再加上刘邓大军面前还有一个大麻烦——黄河。
当时正值雨季,连日大雨使黄河水位暴涨,道路又崎岖又泥泞,腿一旦陷进去,就很难拔出来。

敌情紧张暂且可以顶住,水情紧张是不可抗拒的。而且蒋介石还有一条毒计,就是掘开黄河堤坝,将我军“淹死”在鲁西南。
那几天,黄河水位不断暴涨,早已超过了警戒线,敌机又不断轰炸河堤。因此,刘邓大军在日夜赶路的同时,还要分心监督水情,固堤防险。有一次,一处堤坝被炸开了一道缺口,河水像猛兽一样向田野和村庄冲来,经过数千军民的奋力抢险,才堪堪将缺口堵住。
抢险的同时,眼看着敌人的20万大军就要到眼前了,刘邓真是“心急如焚”,整晚不得安睡。邓小平回忆:“那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在双重危机之下,刘邓大军决定立即行动,渡过黄河。
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刘邓命令刚组建的十一纵队在黄河渡口佯动,造成刘邓大军主力渡河北返的声势,吸引敌人继续向北合围。敌人果然上当,集结兵力,在黄河北岸严阵以待。
当敌人在北岸大军压境的同时,刘邓大军分左中右三路,在8月7日凌晨,突然甩开敌人,像离了弦的利剑,朝着大别山直射而去。

而此时,敌人也反应过来了,蒋介石暴跳如雷,命令各部队立即对刘邓大军进行追赶堵截,一场事关生死的赛跑开始了!
黄河南岸,不仅有满是淤泥的黄泛区,还有沙河、汝河等大大小小的支流。到8月22日,在三路大军中,左右两路已经先行过河,中路军第18旅成了唯一一支留在汝河北岸的部队,刘伯承和邓小平也在其中。
当18旅开始架桥过河时,敌人已经在对岸修筑阵地,严阵以待了。旅长肖永银和政委李震来到河边,观察敌情,只见南岸满天通红,敌人在对岸连绵30多里的村庄,放起了大火。望着连天大火,肖永银心里想了很多:到底有多少敌人?下一步怎么办?由于联络中断,还没得到指示,要不要等?一大堆问题压得肖永银心里沉甸甸的。

肖永银
就在我军南进道路被截断时,后面的追兵来了,敌军的三个整编师已经与后卫部队交上了火,而且敌人的飞机也开始狂轰滥炸,浮桥被炸塌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伯承和邓小平来到了前线指挥所,了解情况后,刘伯承抬起头,他看着面前人们焦急的面孔,说道:“同志们,现在的情况确实很严重,我们现在被敌人夹在中间,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灭。”说到这里,他突然提高声音,“狭路相逢勇者胜!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我们要从敌人的飞机大炮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

肖永银将首长的命令传达下去,大家听说首长就在河边,顿时群情激昂,整个汝河岸边都沸腾了起来,到处都在传者“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壮语。
23日拂晓,我军先头部队靠着好不容易找到的几艘小船,硬生生地冲过了敌军的炮火封锁,将对岸的敌军打退,给后续部队架起了浮桥。
十八旅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占领了对岸一座又一座村子,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扑,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砸出一个又一个缺口,敌人被歼灭了,纷纷溃逃,十八旅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

我们根本就没怎么打
当战士们都沉浸在逃出生天的喜悦中时,肖永银却在疑惑。战斗打响后不久,他就发现敌人的包围圈有一处薄弱的地方,在那里,解放军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反抗,敌人随便放了几枪做做样子就跑了,这股敌军怎么会这么弱呢?
直到建国后,率领国军第85师110旅起义的廖运周为他揭开了疑惑:我们根本就没怎么打。

廖运周
原来当解放军冲过来时,廖运周就把几个团长找来,给他们下了一道命令:“现在共军是不要命地往上冲,你们要灵活一点,共军打哪里,你们就撤走!我们不要硬碰硬!”
后来为这事,廖运周还被严厉地训斥了一遍,说他是成心把共军放走的。廖运周就“据理力争”说:“要我顶也能顶住,可是打到最后,我们110旅损兵折将,对85师也没好处。”
85师师长吴绍周一听,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人要是都拼没了,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嘛。因此,这事最后就此不了了之。

吴绍周
其实,廖运周从一开始就是潜入国民党部队的地下党员,他忍辱负重,战斗在敌人内部,在淮海战役进入最关键时刻,国民党第12兵团被我军包围时,是他领导110师起义,出其不意地打乱了12兵团的突围计划,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了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7:16 , Processed in 0.0075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