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篆刻入门:关于“印化”,初学者应当了解的“印式”知识点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5 04:25: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篆刻入门:关于“印化”,初学者应当了解的“印式”知识点                                                         2023-05-04 09:25                                       
                                        学篆刻时间长了,必然会听到一个词,就是“印化”。这个词因为涉及的内容多,因此大部分专业的篆刻书籍里并没有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自然也做不到,但是却试图针对“印化”这个词跟大家说几句闲话,捎带着介绍一下与之相关的“印式”类型。
学过篆刻史的朋友都知道,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实用玺印中脱胎而来的,也就是说,篆刻之所以是篆刻,它是带有其必然的“母体”特征的,就是说,它肯定受古代玺印的影响,继承有大量的古玺印遗传基因,才可以称为篆刻艺术。
因此,大部分篆刻名家,他们之所以成为篆刻名家,是因为他们沉浸在古玺印里,继承和沿袭下来大量的东西,由此成为名家。不管是“入古出新”还是“法古不泥古”,最开始的第一件事都是先“古”了再说。举几个例子:
早到明代的大篆刻家苏宣(我的另一个系列《印人传》里已经写过这位大师了,有兴趣的找来看),他成为大师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他有机会在顾从德、项元汴这些大收藏家那里得观“秦汉以下八代印章”并由此领悟古玺印精髓;稍晚一点的汪关,甚至因为对于秦汉印的沉迷,在获得一方汉印“汪关”后,干脆改了自己的名字;到了清代,大家学浙派丁敬时容易强调他的创新精神,而忽略他首先是认可“汉印的妙处”这个先决条件,浙派的印之所有大行其道,最深层的原因正是因为它是“有个性的汉印”;到了再后的皖派(也称徽派)吴让之,他成功的关键点是因为他“十五岁见汉人作,悉心抚仿十年”打下了扎实的汉印基本功;稍稍晚点的赵之谦则“阅古印不下三千”,更晚些的吴昌硕则他因为他在吴平斋先生家里阅尽汉印才形成自家风格,他说“没有平斋,就没有我吴昌硕。”……例子太多,可以这样说:没有任何一个篆刻名家是离开古玺印的滋养,而横空出世突然成为名家的。

(近代篆刻家们的雅集)
为什么呢?
这些名家由长期或大量临摹或观摩古玺印获得了“印化”的长期熏陶和滋养,由此掌握了篆刻艺术特有的、潜在的规定性形式特征,这些古代玺印的形式规定,符合这些玺印特有形式规定的印,大致可以称得上“印化”完成的印。篆刻天才赵之谦开始“印外求印”到吴昌硕、黄牧甫大量把钟鼎铭文、权量文、砖瓦文、钱币文、碑文等内容往印章移植之后,另开篆刻天地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是把这些印外的文字材料进行了“印化”,或者,把这些文字变成玺印文字以适应古玺印式,或者变成缪篆文字化以适应汉印印式,或者变成小篆文字以适应元朱文印式。

(吴昌硕先生与黄牧甫先生)
在这个“印化”过程中,不管是文字字法、篆法的变化,还是布排这些文字章法的变化,亦或实现这些印面内容章法时刀法的变化,边框与界格的取舍,留红与留白的选择,空间的分割,都是印化的过程。篆刻创作因为其艺术本身的特性,必须实现这个“印化”,使之与古代玺印形式特征具备相似的形式意味,才会被人们认可称为篆刻艺术。这是篆刻初学者首先应当培养的“崇古”和“入古”概念,这一概念如果非要理出一个头绪来,还是那几种印章形式的学习,即“印式”的掌握。较为公认的印式以前提到过一些,这里再详细理一遍:
1、古玺印式:
印化形式大致如:
(宽边细朱古玺印)
(带边框的粗白文古玺印)
古玺印式使用的文字系统是大篆系统的文字,因为这些文字不规整,在空间上显得破碎、不规整,因此,都有明显的边框;
2、秦印印式
印化形式大致如下:
印化形式大致如下:
(秦印印式)
(秦印印式)
秦印印式使用的文字系统是摹印篆,因此,一般字形还不免方正,字形稍显修长或者下部有垂脚,因此,为了使之团聚均衡更具印章形式美,秦人加了田字界格。
3、汉印印式
(汉白文印印式)

(汉朱文印式)
(汉朱白相间印式)
(汉鸟虫篆印式)
汉印的形式最为丰富,此外还有四灵印等文字图案结合印,其入印文字是缪篆和部分字形较为方正的小篆及鸟虫篆(或类同的装饰性字体),因为字形已相对方正,汉白文印基本已无边框(印文四周自然形成印边框留红起到了边框作用),汉朱文印仍保有边框以体现印章形式感。
4、隋唐官印印式
其印化形式如下:
其印化形式如下:
其印化形式如下:
其印化形式如下:
(隋印)
(唐印)
隋唐印因为朱文大量使用,而印面又大幅扩大,印文已初现盘曲填补空白的趋势,印章形式美淡化,因此后人多不用此印式。
5、宋明官印印式
(宋官印)
(明官印)
宋明官印,九叠篆大量出现,印面开始走向极度匀满,工艺化严重,艺术化消退,因此,篆刻人亦多不用此印式。
6、元押印式
(元押印)
(元押印)
元押印形成的原因是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后,他们不熟悉汉字的书写,一般不能用笔来画押,于是用印代之,元押出现早于元代,但于元代盛行,印文上方多为一汉字楷书,下方为一花押,或者杂以八思巴文,印文多以朱文。
7、元朱文印式
(赵叔孺的元朱文印)
(陈巨来的元朱文印)
元朱文又称圆朱文印印式以小篆入印,文字粘边,由于小篆笔意匀圆,因此称圆朱文,一般认为始于元代赵孟,因为元又有浑圆之意,故称元朱文较多。
强调一句:篆刻创作最终只有实现“印化”,使之浸染上同古代玺印相似的形式意味,使作品具备特有的形式美从而获得篆刻所必备的远古意趣,才称得上篆刻作品。因此,作为入门学习篆刻的初学者,掌据古玺印的“印化”形式很重要。
当然,这些还远不够,因为在入古之后,还要想办法“离古”、“化古”,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入古”却是初学者最需要下的一项功夫。
(【老李刻堂】之271,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4:06 , Processed in 0.0077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