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为何被称为红军战神?自创游击战术,和主席不谋而合 2023-08-24 13:22
徐向前为何被称为红军战神?自创游击战术,和主席不谋而合! 徐向前元帅 特殊的元帅 徐向前在十大元帅里,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身上有着诸多的“唯一”:唯一的北方元帅(山西五台人)、唯一的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唯一擅打逆风仗的元帅、唯一的一位命运多舛的元帅,也是唯一一位大战中因健康原因无法支撑,而被迫临阵换帅的元帅…… 但徐向前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最早率大兵团作战的元帅,无论是在鄂豫皖还是川陕苏区,他的战术神出鬼没,令数十万国民党各路军阀头痛不已,堪称红军战神。当他率红四方面军十万将士纵横驰骋大杀四方的时候,大多数元帅最多只能指挥一万多人的部队。因此,徐向前可算是最早一位达到高光时刻的元帅。 徐向前的军事造诣高深莫测,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三点,第一是红军时期的大兵团作战,第二仍是红军时期,自创游击战术,第三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用三流部队打出了一流的战绩。他的军事天才,不在林彪和粟裕等人之下,特别是自创的游击战术,竟然和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十六字方针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向前 独创游击战术 1929年初,徐向前被上级派往湖北西北地区,担任31师副师长。 那个时候的31师,人数只有可怜的300多人,连一个营的人数都达不到,徐向前实际是个“副营长”,更严重的是,武器装备严重不足,几个人用一条枪,多数人用的是大刀长矛!但在国民党数路军队的军事围剿之下,半年之后,徐副营长居然把31师扩大到700多人,部队枪支也达600多支,基本实现人手一支枪——军事天才初次放光,徐向前黄埔一期生的履历不是盖的,虽然他的老校长蒋介石认为他只是个平庸之辈。 当年年底,徐向前当选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委主席,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斗争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独创的游击战术。他和老战友戴克敏(说老也不算老,因为戴克敏牺牲时,也才26岁)一起起草了《军事问题决议案》,在这份决议案中,徐向前总结了自己的游击战术: 集中作战,分散游击。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徐向前 和毛泽东的十六字游击战术神同步 徐向前的游击战术非常熟悉,和毛泽东之前总结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十分类似。 从1927年秋收起义开始,毛泽东就异常注意在敌强我弱局势下的斗争方式,随后的井冈山熄火岁月中以及他和朱德、陈毅开辟以赣南、闽西为核心的中央苏区的过程中,朱毛红军的游击战术日臻成熟。毛泽东把这些战术总结为精炼的方针,这个方针经历了从八字到十二字,最后固定为十六字的过程,成为中央红军屡克强敌的法宝。 我们可以看下毛泽东的十六字方针和徐向前游击战法的比较。毛泽东这样总结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而徐向前的游击战术则更具体,除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样和毛泽东神同步的语言之外,还有如集中和分散问题的阐述、号召群众作战原则(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敌情不明不战、跑圈(迂回作战)以及不与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敌军作战等等。完全可以这样说,徐向前的游击战术,是对毛泽东十六字游击战口诀的细化和延伸! 贺龙、徐向前和朱德 毛泽东的游击战口诀的形成,肯定要早于徐向前。 早在1928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遂川召集井冈山前委和遂川、万安两县联席会议时,就提出了“十六字诀”中的十二字,即:“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这是十六字方针的雏形,用字上也有一些区别,但大意已经具备,和后来的十六字方针完全相同。 毛泽东制订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是在井冈山斗争的大环境下逐渐成型的,也只有像井冈山这样的复杂地形和广阔天地,才能孕育出这样天才的游击思想。老革命家谭震林自从井冈山时期就跟随毛泽东,他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中回忆,井冈山地区地域广大,地形复杂险要,群众条件又好,十分有利于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朱毛红军运用十六字方针屡克强敌,他们把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口诀发给各地苏区的红军指战员,但由于通讯落后等原因,徐向前等人根本不可能及时看到。所以徐向前的游击战术是独立于毛泽东完成的,但其战术精髓却和毛泽东神同步,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徐向前骑马照 红军战神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徐向前出任总指挥,这一年,他才30岁——正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啃老的年龄!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随即发起黄安战役。 几个月前,国民党刚刚在中央苏区收获完败,“第三次军事围剿”被毛泽东等人成功打破,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迁怒于鄂豫皖苏区,他调动15个师的兵力,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猛烈进攻。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在研究敌情之后,决定以“围城打援”的方式调动敌军,而“调动敌军”,则是游击战中的精髓。 国民党军在黄安周围修筑大量碉堡和工事,号称固若金汤。按照徐向前的游击战术,自然不会去发动硬攻,而是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迂回包抄,扫清黄安外围;第二步,包围黄安,准备打援;第三步,既攻城又打援。同时,徐向前动员群众参与作战,使敌军寸步难行,为了扩大声势,红军甚至运用了“列宁号”飞机参与对敌轰炸!最后的结果是黄安战役大获全胜,43天的大战中,消灭国民党军一万五千人,活捉敌师长赵冠英,光是枪支就缴获7000多支!黄安大捷后,鄂豫皖中央局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 晚年徐向前 1933年2月,已经移师到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面临国民党川军的围追堵截,面对川军田颂尧指挥国民党六万大军的三路进攻,徐向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利用川北山深林密的特点,将敌军引入苏区,麻痹敌人,使之更加骄狂不可一世。在红军迂回到位之后,徐向前下令发动总攻,霎时间枪炮齐鸣地动山摇,猛攻之下,敌军7个团被歼,6个团被击溃,另外的两路见状立即夺路而逃。 这就是著名的“反三路围攻”,徐向前一举击溃四倍于己的敌军,是他的得意之作。 数月之后,徐向前再度上演以弱胜强的好戏。这一次,蒋介石任命四川最有实力的地方军阀刘湘为总司令,集中了20万大军,兵分六路进剿红军。但这一次,敌军仍然被打得溃不成军,刘湘灰头土脸藏了起来,不敢见人。其实,这次的反六路围攻,不过是把上次的反三路围攻战术重演了一遍,战术精髓仍然是游击战中核心部分“诱敌深入”。可惜的是,愚蠢的敌军被同一门槛绊倒了两次! 徐向前 为什么徐向前和毛泽东会神同步? 无论是在鄂豫皖苏区还是川陕苏区,徐向前根本就没见过毛泽东等人,他的游击战术完全是独立创造出来的。但为什么他们的游击战法会如此神同步?难道真是上天在冥冥之中注定红军战神和最高领袖的“天作之合”? 实际上也不难解释。 有头脑的人,睿智的人,在面临类似的复杂环境时,往往会做出类似的决策。军事指挥不像数学题那样有唯一的答案,优秀的将领面对的战争局面往往异常复杂,他们的选择肯定是对己方部队最有利的,而这些选择一般都具有一定相似性。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正常的指挥者都不会选择与敌硬拼;面对数路强敌,谁都会选择避其锋芒寻找局部优势;面对敌方坚固的碉堡与工事,正常人都不会鼓励战士们舍身炸碉堡;而面对高山密林时,这些复杂地形往往成为打击敌人的依托…… 上述这些因素,应该就是徐向前的游击战术为何和毛泽东的神同步的原因吧。事实上,毛泽东对徐向前极为欣赏,哪怕是在徐帅最为困难的时刻,毛泽东仍鼓励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嘛! 陈毅、刘伯承、林彪、贺龙、罗荣桓、罗瑞卿、聂荣臻、徐向前、陶铸和叶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