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邓小平会面结束仅一分钟他便不幸被捕,26岁就英勇就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04:0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与邓小平会面结束仅一分钟他便不幸被捕,26岁就英勇就义                                                         

2023-09-01 17:07                                       
                                       

哲时,永别了,灵其有知,将永远拥抱你,望你学我之所学以慰我。”这短短25个字的遗言是罗亦农留给李哲时最后的温情,李哲时只能看着信件失声痛哭,他们才仅仅新婚两个月!

他的故事要从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的一个叫雷公塘的小村子说起。

1902年5月18日,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诞下了一名男婴,父母期望他能一生善良,便给他起名为“善扬”,这就是后来的罗亦农。

旧时私塾

罗亦农起初也是循着旧社会的路子,七岁遵循父亲的遗愿进入私塾读书,11岁的时候清政府已经灭亡,他又进入了新式学堂读书,此时的罗亦农已经可以说是接受了十分时髦的教育了,接下来他做的事那可就是年少的我们做不来的了。

1916年,14岁的罗亦农考入了美国人办的一所教会学校——益智中学,他马上就加入了“学生自治会”,刚入学不久后的他就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进行捣毁焚烧日货的斗争,受到校方严重警告,在校不到一年就于1917年愤然退学了。

捣毁焚烧日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罗亦农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勤工俭学,在上海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报刊,对马克思主义以及许多新思想有了粗浅的认识,同时他还认识了《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

1920年春天的一个上午,陈独秀的寓所外响起了一阵轻缓又略带迟疑的敲门声,站在门外的是一位高大魁梧的陌生男子。陈独秀热情地接待了他,初次见面,罗亦农将他家里的情况和他为什么要不顾父母反对来到上海寻求革命和真理等等一股脑的宣泄出来。

陈独秀

虽然两人的对话十分短暂,但两人却是相谈甚欢,陈独秀被这位18岁少年的心中的烈焰所打动过,还叮嘱罗亦农没事一定要常到这里来看他。

1920年8月,渔阳里的一座小院突然热闹起来,一批学生带着行李来到这里,这里对外宣称“外国语学社”,外国语学社是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等为了培养赴苏学生而创办的,向学生们教授英、俄、法、日四门语言教学,还将《共产党宣言》作为必修书目。

罗亦农就是这个热闹小院里的学生,朝气蓬勃的罗亦农很快成为了这里的活跃分子,他也是在这里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首批团员。

1921年5月,在“外国语学社”学习努力、成绩出色的罗亦农,被上海中共早期组织选派,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同志一起成为第一批远赴苏俄留学的学生,他们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学习。

莫斯科东方大学

来到莫斯科的罗亦农很快就学会了俄语,已经能够用流利的俄语与老师在课上交流了,并且能够独立阅读新的杂志期刊。甚至刚刚拿到列宁的最新著作,罗亦农便能将其翻译成中文,并且讲解给同学们听,他的寝室成为了第二课堂

尽管当时的莫斯科是社会主义的摇篮,但是却不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所容,在外部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经济萧瑟,人民生活困难。罗亦农等留学生白天需要上课学习,到了晚上还要去街上站岗,周末的时候还需要到工厂去当劳动工人,生活十分艰苦。

生活上的捉襟见肘、饥寒交迫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可莫斯科的冬天还是那么不尽人意,彻骨的寒风仿佛一根根冰刺刺入人的骨头,然后深入骨髓,以至于磨灭了许多人曾经的热血,许多人纷纷打了退堂鼓。这个时候,罗亦农和大家说到:

  我们要将吃苦作为磨砺意志的必修课,我们来到这里学习,不是为了一个什么,拿一个学士学位,拿一个硕士学位作为自己晋升的阶梯,我们的目的就是学习苏俄的经验,将来回去干革命,推翻帝国主义统治,是我们的国家得到独立,人民得到解放,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1921年年底,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党的组织,罗亦农同志由青年团员首批转为中共党员,同时因为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在学生中威望很高,同学们推选他担任中共旅莫支部书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罗亦农成为了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向组织介绍刘少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罗亦农等人合照

1923年初,当大批中国革命青年来莫斯科学习时,罗亦农因学习刻苦,俄文基础好,又被推选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语言组书记,专门从事留苏中国学生的组织工作,另还兼任中国班的唯物论教授和翻译。

1924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经过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国父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政党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欲一起开展国民大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打到军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急需一批党员骨干加入到革命事业之中,远在苏俄的罗亦农收到了组织的安排,赶忙准备回国事宜。

1925年4月,罗亦农同志从莫斯科回到国内,立刻投入火热的斗争,他已经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党的干部了。

1925年5月,被党中央派赴国民革命的中心广州,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筹备。会后他留在广州,任中共中央广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部长。

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反帝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在罢工中,他站在斗争最前列,亲自起草言简意明、通俗易懂的传单,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启发工人群众的觉悟,鼓舞工友的斗志;他成功协助罢工委员会,采取妥善措施,解决了进入广州的20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

参加人数达25万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罗亦农同志为这次罢工斗争的胜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5年秋天,北京西城的新街口东街68号,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党校在这里诞生了,对外宣称是“北京职业补习学校”,实际上是南陈北李之一的李大钊用来培训党员干部的。

众所周知,校长可是一个学校灵魂的奠基者,而且这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党校,究竟该让谁来担当这个大任呢,李大钊的心中其实早已经有了答案。

1925年10月,罗亦农从广东北上,出席党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会后罗亦农收到了李大钊的邀请,兴高采烈的答应了李大钊,由他来当这个我党第一所党校的首任校长。

我党第一所党校

没几天,罗亦农便搬进了学校里,与同学们同吃同住,更是为了教学事务常常废寝忘食,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他的授课逻辑严密,活泼幽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急切地希望将自己在苏俄学习到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同学们。

然而,事与愿违,仅仅两个月之后,罗亦农便被中央安排到上海,担任上海区委书记,组织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先后进行了200余次大罢工。

同时,罗亦农还秘密举办了训练班,培训了近100多名骨干人员,并迅速恢复和扩大了党的组织,为革命积聚了力量。使全区党员人数由原来的1300人增至2500人,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为打破革命处于低潮的江浙地区的沉寂局面,罗亦农决定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随后,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两次领导上海工人举行起义,但均未成功。

但是,失败并没有让年轻的罗亦农感到沮丧和绝望,反而让他变得愈加奋勇。

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起义以全市举行总同盟罢工、罢市、罢课的形式开始,随即转入武装斗争。

参加总同盟罢工的工人渐渐达到了80万。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罗亦农协助起义总指挥周恩来精心谋划、周密部署,还亲临一线指挥作战。

在这过程中,陈独秀曾因为战斗太过激烈且久久不能取胜,曾命令罗亦农立即停止起义。面对这位自己的启蒙恩师和党的领导人,罗亦农并没有盲目跟从,而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罗亦农仔细评估了敌我力量,根据事实实事求是地做出了判断,选择坚持斗争!

最后,经过30个小时浴血奋战,工人纠察队终于占领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区,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就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不久,蒋介石这个不速之客乘坐军舰来到了上海。

此时的蒋介石因为北伐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并且已经垄断了国民党的军权,还频频与帝国主义互动,勾结帝国主义建立军事政府实行独裁的野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国共合作协议,一时间中共党员和工人纠察队遭到了惨不忍睹的大屠杀!

1927年8月,出席党的八七会议,主张用革命的、武装的手段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

1927年11月,罗亦农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党中央扩大会议,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

当时,他在上海的名声很大,早就已经被悬挂在国民党的死亡名单上了。组织上当即要求他,马上撤离上海,保护好自己的安危。

1927年底,罗亦农再次回到上海,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都在悬赏追捕他,特务、暗探、叛徒、巡捕,无时无刻不在寻觅着他的踪迹。

但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勇敢机智地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继续不辞辛劳地奔波着,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寻找失散的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

1928年4月15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来到上海,去到位于戈登路的望志里与罗亦农会面。办好事情后,因为罗亦农事务繁忙,邓小平便匆匆离开了。

来到楼下的邓小平习惯性地看了一眼负责望风的鞋匠,之间鞋匠的手指做出了暗号,邓小平不敢做任何停留,压低鸭舌帽,加快脚步,立马离去。

离开途中,邓小平与特务擦肩而过,仅仅一分钟之后,罗亦农的房门边被踢开,罗亦农因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了。

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并写下绝命诗: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和崇高品格。

4月21日,罗亦农在上海龙华从容就义。他把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牺牲时年仅26岁。

2002年,罗亦农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称赞:

  罗亦农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2009年,罗亦农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罗亦农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牺牲的政治局常委,是我党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他是以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理论家,是我党早期优秀领导人之一,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3:54 , Processed in 0.0077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