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滇风云|金沙水拍云崖暖——从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看党的调查研究 2023-09-04 10:56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平渡巧渡金沙江,甩掉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川黔滇边界的意图。 穿越时空,回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历史场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北上川西,重新获得军事上的主动。这一切,归功于党中央的领导,尤其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但应该看到,几乎每一次军事部署,每一次作战时对敌我军情态势的把控与分析,每一次的渡江过河、翻山越岭,都与党的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 皎平渡渡江遗址延续红色记忆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黄兴能 摄 北渡金沙江转入川西战略 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转入川西战略方针的确定,得益于我党注重系统分析的调查研究能力。 长征初期,负责指挥工作的博古、李德两人由于照搬教条主义,不重视具体实际情况,缺乏调查和科学分析的能力,造成长征初期战略转移重大失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获得党中央的实际领导权,执行遵义会议渡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决议。1935年2月上旬,因多方围堵导致渡江不成,军委当即调整计划,决定转战川黔滇边界寻求新的机会。4月23日,红军自黔西进入滇东后,决定就地发展,通过在川黔滇边界迂回穿插,灵活机动运动作战,变被动为主动。25日,军委下达指示,要求部队“首先在白水、曲靖、沾益地域消灭滇敌的先头部队,以暂时顿挫滇敌的猛进,然后迅速转入另一机动地位,消灭周、吴前进的一部”。但是,由于国民党军在滇东重兵紧逼,26日,各部追兵约70个团已推进至滇东平彝地区,严峻的敌情促使红军更改了原定计划。25日晚,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建议:“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而应迅速脱离此不利形势,先敌占领东川,应经东川渡过金沙江入川。”26日,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在致军委电中指出:“争取滇黔边各个击破敌人可能极少……战略已陷于不利地区”,建议“明日应继续向西北前进渡过东洪江。”与此同时,红军主力围攻曲靖、沾益不下,处境趋于被动。28日晚,军委负责人决定:“我军应乘沿江敌军空虚……迅速抢渡金沙江,以争取先机。”4月29日,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此项战略方针的形成,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客观形势、敌我军情变化的系统把握和分析作出的科学决策,实为深入实际调查、科学分析研究的典范。 善用策略,抢占先机 中央红军调出滇军、巧渡金沙江战略计划的成功实施,得益于我党注重运用矛盾分析的调查研究能力。 敌人营垒不是铁板一块,地方军阀与南京中央政权矛盾重重,红军注重分析蒋介石集团与龙云地方势力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善于发现矛盾、利用矛盾,从地方军阀的利益考量中寻找突破口。当时,蒋介石的策略是借西南实力派之手“围剿”红军,又借红军之手削弱西南地方实力派,最后一举统一西南。蒋介石曾对陈布雷说:“川、滇、黔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要好。川、滇为自救也不能不欢迎我们去,更无从借口阻止我们去,此乃政治上最好的机会。”云南王龙云对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的阴谋心知肚明,也看到了贵州王家烈的前车之鉴。当时,云南省政府委员兼第十路总指挥部参谋长孙渡建议:“我们防堵共军,还是以出兵贵州为上策……若共军已进入云南,为免除以后一切麻烦起见,只有追而不堵,将共军尽快赶走出境为最好。”这一建议得到龙云肯定,在“于滇有利”的前提下,对红军实行“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毛泽东借机指挥红军折西向东,四渡赤水,直逼贵阳迫使蒋介石调出滇军。1935年4月6日,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正当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趁虚而入进军云南,兵锋直逼昆明。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中央红军机动灵活摆脱追敌,赢得了渡江时间,得益于我党注重情报分析的调查研究能力。1935年2月,中央红军刚进云南,朱德即下令要求红军“应尽可能全力搜集云南情报及各种材料”,购买“各种图书特别是云南地图地理及报纸”“各军团师应派得力军政人员随先遣部队沿途收集”“凡搜集情报图书报纸应迅送军委”。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也表示过,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红军已经熟悉掌握了对方的各项情况。据长征中做电台侦听工作的钟夫翔回忆:“二局情报掌握得好,我们才有可能顺利地甩掉敌人渡过金沙江。当我们离金沙江边还有三天行程时,敌人在我们的后边只有一天的路程。敌人的先头部队是十三师,师长万耀煌想要保存实力,蒋介石问他前面有没有共军,他谎报情况说前面没有共军,就在原地等了一天,又向回走了一天,再返回来又要3天,这样就和我们的距离差了6天,所以我们才有时间把一军团从龙街渡、三军团从洪门渡都调到皎平渡顺利渡江。”正是由于当年红军对战场变化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才保障了战斗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据参加了长征的吕黎平回忆,长征中担任红军总部二局副局长的钱壮飞是侦破敌人情报的专家,“那时我们几乎天天同他打交道,不是他和曾希圣(二局局长)来一局向朱德、周恩来、刘伯承汇报敌情,就是我们去二局查询情况。”实践证明,我军对电台情报的调查与搜集,作战时对敌我军情态势的把控与分析,对敌我较量中敌人俘虏口供情报的获得与鉴别,是我军巧渡金沙江战而取胜,危而不乱,险而不惧的重要保证。 发动群众,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选择最佳渡口顺利渡江,得益于我党注重实地侦察的调查研究能力。 要迅速渡过金沙江,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军委纵队深入实地勘察后,发现龙街渡口、洪门渡口和皎平渡口都是沿江川滇之间的重要渡口,但是龙街和洪门两处渡口江宽水急,不能架桥,大部队难以快速渡江。因此,抢占皎平渡渡口就成为红军能否顺利渡过金沙江从云南进入四川的关键所在。1935年5月2日,中革军委发表《关于我军向元谋龙街大道渡江的指示》:“军委纵队以刘参谋长率干部团一个营及工兵带二十九分队,赶于四号上午到绞(皎)平渡架桥,并侦察其上游各渡河点。”按照指示,刘伯承和宋任穷带领先遣队对金沙江附近及皎平渡渡口的水深、流速和守渡口的兵力进行调查,摸实了具体情况:会理刘文辉部有三百余人。昆明通会理道路除走元谋龙街大道渡江外,另有两条经商路:一经腮坝、猴场、卡子塘、马鹿塘、大松树到洪门渡口渡江;一经山仓街、龙海塘、石板河、皎西到皎平渡渡口。洪门渡口、皎平渡有渡船各二只,每船可容二十余人或马六七匹;河窄处十余丈,水流急,宽处三十余丈,流缓,有架桥可能。两岸山陡无竹,但南岸有木头可作木排,万一架桥不成,可漕渡。洪门渡口下游之白滩小猓及左上游纳平、鲁车均有渡船……依托于前期详细的勘察筹备工作,一、三、五军团和军委纵队全部从皎平渡渡过了金沙江。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不损一人一骑,得益于我党坚持群众路线的调查研究能力。从5月1日至9日,经过9天9夜的艰苦奋战,中央纵队和一、三、五军团3万多人马,全部从皎平渡安然渡江,同时,牵制敌人的红九军团,也从树桔渡口渡过了金沙江。仅靠几条木船在短短数天之内,运载几万人的部队及无数骡马,未掉一人一骑安然渡过金沙江,这一切都与红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以及宣传动员群众的扎实作风分不开。1935年5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要求全体战士“绝对要遵从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在红军的帮助和感化下,沿江37名船工打破“金沙自古不夜渡”的规矩,在暗流涌动的江面上连夜摆渡,帮助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新建的皎平渡大桥连通两岸承载未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黄兴能 摄 硝烟散去,烽火已熄,滚滚金沙江依然激荡着动人心魄的历史画面,在这段铁血征途中,饱含坚定的革命理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实事求是、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这是红军长征中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一次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渡过金沙江以后,红军在战略上形成了比较有利的局势。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本文系2022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ZDZB202205)阶段性成果]
作者 熊黎明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