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求是》杂志编辑部
“长期以来,以你们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科学指引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考察调研,其言谆谆,其意切切。图为2023年6月9日,安徽省铜陵市第七中学学生正在车间上“行走的思政课”,近距离感受铜陵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视觉中国 过仕宁/摄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并对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明确要求。一是 “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三是“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需要做到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三位一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图为5月13日,科技小院的师生在河北省曲周县“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查看麦情。 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摄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另一方面,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总书记同时指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
不拒细流,方为江海。强教必先强师
“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向全校教师致以节日祝福,祝全国广大教师节日快乐。”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