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大后依然“跟爸亲”的孩子,大多是妈妈做对了3件事,你家是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02:35: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长大后依然“跟爸亲”的孩子,大多是妈妈做对了3件事,你家是吗                                                        2023-10-06 18:56                                            

发布于:陕西省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跟朋友老赵在一起闲聊,他说起正在上初中的女儿。
老赵说,国庆放假前夕,在学校住宿的女儿破天荒的给他打电话,谁成想电话一接通,女儿直接就问道:“爸,我妈干嘛呢?咋不接我电话”?
老赵瞅了一眼正在打扫卫生的妻子,然后刚准备开口,谁知道女儿接着说:“你把电话给我妈”。
这一下,老赵刚刚燃起的欣喜,瞬间被浇灭。
老赵想不通,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怎么孩子越长大,就感觉越来越跟她不亲近了呢?
谈到这些,我就给老赵讲了一个故事,是我这两天出去吃饭时看到的一幕。

前两天,我们一家三口出去吃饭,在一个饭馆里看到一对夫妻领着一个男孩,看样子是来旅游的,孩子大概刚上五六年级的样子。
因为刚好坐在我斜对面,所以一家三口的状态,我能一览无余。
吃饭的过程中,男孩的爸爸夹菜时不小心掉在了桌子上,然后下意识的想要把桌子上的菜重新夹到碗里,就在这一瞬之间,孩子的妈妈用自己的筷子敲了一下丈夫的筷子,眼角处闪出一丝责怪。
孩子爸爸有些腼腆的说道:“掉在桌子上的,又不脏,浪费了”。
谁知道话一刚说出来,那个小男孩就嫌弃的看着爸爸,说道:“这桌子肯定是脏的啊,这还吃,要不说我妈天天说你没出息呢”。

我当时听到最后这一句话的时候,脑袋嗡的一下,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个不大年纪的小男孩,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说出“爸爸没出息”这样的话来。
但话又说回来,当大家感受到妈妈的动作和眼神,并且在自己儿子指责爸爸时无动于衷的时候,也可能不会奇怪,这个小男孩为什么会如此狠辣了。
当我讲完这个故事,老赵问我说:你的意思是,我女儿跟我不亲近,是因为她妈的原因?
我说,每个阶段孩子的成长情况都有所不同,我不能说孩子跟你不亲近,是因为妈妈的缘故。
但我想说的是,在爸爸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中,那些长大后依然很亲近的父子/父女关系,大多都是妈妈做对了3件事情,快来看看你家是这样吗?

01.妈妈对爸爸的欣赏,让孩子看到爸爸的闪光点 网上有人问:夫妻之间,怎样才能把感情经营的更好呢?
底下有一个高赞回答是:
  丈夫尊重妻子,妻子崇拜丈夫。
对此,深以为然。不过我更喜欢把“崇拜”变为“欣赏”,因为“崇拜”包含了仰视的姿态,很容易使得夫妻关系出现不平等的情况,而欣赏这两个字,却恰到好处。
其实,妈妈对爸爸的欣赏,不单单对于婚姻关系,有着莫大的好处,而且,也能促进爸爸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如果妈妈在家庭当中,能够发现爸爸身上的优点,并且欣赏自己爱人身上的闪光点,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吸收到这种“能量”,对于自己的父亲,也会有相应的投射。
我曾经观察过不少身边的家庭,就发现很多爸爸与孩子亲子关系较好的家庭,一般妈妈对于爸爸的重视度和欣赏度,普遍比较高。
其实,关于这一点大家也比较好理解,因为欣赏,本身就包含了认可、敬重和爱意,当这一切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也同样能引起孩子对于自己爸爸的崇拜和认可,那么亲子关系自然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02.妈妈充当情感纽带,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爸爸的爱 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分工不同,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陪伴时间,就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是相对较少的那一方。
而对于孩子而言,再好的承诺,以及再好的礼物,都比不上爸爸的陪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妈妈,该如何做呢?
可能有些妈妈会在孩子面前埋怨爸爸,也有可能大肆渲染“丧偶式育儿”的困境。

事实上,如果孩子爸爸真的对家庭不管不顾,这样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把丈夫推的越来越远;但是如果爸爸真的每天为了家庭在四处奔波,那么这么做,很容易激起爸爸心中的苦闷,更重要的是,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误的引导。
所以与其如此,作为妻子和妈妈,还不如更好的利用好这两个角色,充当爸爸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虽然父子之间可能陪伴较少,但只要妈妈能够在中间调和,把彼此的爱意告诉对方,那么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到来自爸爸的爱意,以及对这个家庭的无私付出,又怎么会不跟自己的爸爸亲近呢?

03.妈妈擅长跟爸爸秀恩爱,让孩子更加具备亲密能力 家里有男孩的家长,经常都会说:还是女孩好,像是贴心小棉袄,爸爸妈妈不高兴了,也会及时送上安慰和抱抱,但要是儿子,就非常木讷,根本做不了这些。
男孩,是真的不会做这些吗?
其实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没有给孩子教过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意。
而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亲身示范表达爱意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孩子面前恰当的秀一些恩爱。
比如说丈夫出门、回家时,要抱抱、道一声辛苦,再比如,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夫妻之间为彼此准备一些礼物等等。
那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亲密能力”,让孩子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更加懂得表达爱、温暖对方。

美国贝勒大学心理学家就做过一项实验,结果发现:父母的恩爱程度,能够改变、影响子女的后天基因——催产素。
这个物质,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吗?
其实,这是一种神经激素,可以调节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亲密能力等等。也被叫做“爱的荷尔蒙”。
而从研究来看,那些在父母常常秀恩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情感和性格方面,更加热情和自信,也善于表达感情,更重要的是亲子关系,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其实,在亲子关系中,很多人喜欢因为男性的性别原因,而局限于他们的情感表达,也常常会把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形容的更深沉、更坚韧。
但事实上,如果妈妈经常做以上这三件事情的话,那么不管是爸爸还是孩子,都能从妈妈那里获取到更好的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那么不管是夫妻还是亲子之间,都能朝着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夫妻关系的亲密程度,往往决定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的性格塑造,以及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好坏。
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夫妻关系好的家庭,孩子从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并且这种幸福,还会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家是不是这种情况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00:50 , Processed in 0.0079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