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与粟裕:不是师徒,胜似师徒,粟裕取上将首级,朱德欣然赋诗 2023-10-27 09:27
发布于:河南省
老覃在前天写了《我军谁打仗最厉害?战神粟裕称:朱老总一直是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一文,主要讲述了战神粟裕早年悉心学习和模仿朱德打仗的史实。 对于朱德的军事才能,粟裕敬若神明,他在晚年写回忆录时,心怀感激,又钦佩万分地说:“我的军事知识全都来自于朱老总。” 又说:“朱老总一直是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一句话,朱德是实在是实至名归的“红军之父”! 这也无怪乎老蒋退居台湾后,听说新中国授衔授勋,评定出了十位开国元帅,向来自负的他,冲口而出:“十位元帅,只有朱德是真元帅,其他都是将!” 说起来,朱德很早就获得名将之称了。 早在1911年,朱德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时,就一马当先,领兵攻破了云南总督衙门,赢得了敢战之名。 1913年夏天,他在云南陆军第一师担任营长,率部在蒙自、个旧一带清剿土匪,为了对付这些变化多端的匪徒,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研习出了一套所往而不利的流动游击战术。 就是利用这一套战法,他在1916年的纳溪战役中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猛攻急追,打得北洋军屁滚尿流,尽显名将风采。 当时,他仅仅率领护国军的三个连,巧妙地运用游击战术,在泸州纳溪地区顶住北洋军整整一个旅的轮番进攻,等到时机成熟,突然发起冲锋,一下子就把张敬尧的第七师打得溃不成军。 滇军为世人所瞩目,也是从这次战役开始的。 在泸州、叙府一带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黄拒盖,廖毛瑟。金朱支队惹不得。” “黄拒盖”,指的是使用老式拒盖枪的护国军黄永忠支队。 “廖毛瑟”,指是的使用毛瑟枪的护国军廖月江支队。 “金朱支队”则指是的金汉鼎支队和朱德支队。 此外,又有“滇军四大金刚,朱德位列第一”的说法。 即朱德和黄永忠、廖月江、金汉鼎并称为滇军的“四大金刚”,但他的威名最盛。 四川军阀刘湘为了拉拢朱德,许诺给朱德当师长。 朱德后来在接受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时,回忆起这一段,毫不忌讳地说:“刘湘之所以叫我当师长,是因为我的独特战术已经打出了名声和威风。我用来击败敌人的是流动游击战术。” 抗战期间,朱德曾与国民党将领龙云同机飞往南京开会,龙云认为游击战术作用有限,难以对付日本鬼子。朱德侃侃而谈,说:“我党有正规军,也有游击兵团。我们的游击大军,荷锄为民,荷枪为军,倏散倏合,要十万有十万,要百万有百万,用来平倭灭寇,有何不可?” 这一席话说得龙云瞠目结舌。 因为朱德把游击战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另一位川中名将刘伯承曾戏谑朱德是“‘游击博士’的优秀导师”。 话说回来,朱德不仅带兵打仗厉害,还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 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在潮汕遭遇失败后,他带领余部在大庾山区进行整编,直接任命在武平战斗受伤的粟裕为连指导员。 粟裕从小队长连升两级,成为仅有的七个步兵连主官之一。 可以这样说,朱德是最早发现粟裕名将潜质的伯乐。 井冈山会师后,南昌起义余部被编成了红四军的二十八团,每有行军打仗,军长朱德总是随二十八团行动,粟裕在朱德身边耳提面命,受益良多。 某次,粟裕和陈毅等人和朱德一起帮驻地附近的老乡收割稻子。 赤日炎炎,天气酷热,有人劝年纪最大的朱德休息休息。 朱德突如其来的说了一句:“革命就像接力赛,要一棒一棒传下去,我老了,有粟裕!” 朱德在下意识中说出这样一句话,大家纷纷侧目,把目光投向粟裕。 都看得出,朱德对粟裕偏爱有加。 1928年6月,粟裕在老七仙岭战斗中捷足先登,拔得头筹。朱德欣喜之余,称赞他为“青年战术家”。 1946年8月,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朱德更是欢喜不尽,多次在大会上表扬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称赞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1947年夏,粟裕率领华东诸将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全歼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朱德更是兴奋不已,情难自抑,泼墨写下了《寄南征诸将》一诗。 诗云: 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国贼军心惊落叶,雄师士气胜秋风。 独裁政体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