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先看过有关强渡大渡河文章后,找杨得志理论:怎么能这么写呢 2023-11-19 10:16
发布于:山西省
希望各位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有趣的历史故事,又能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34年10月11日,在经过组织上的考虑后,决定将孙继先调到红一师红一团第1营担任营长。 红一团是一支具有光荣战史的部队,它的称号始于1933年5月底藤田整编。组成红一团主体的部队主要有: 赣西南秋收起义诞生的江西红军独立第2、第3、第4团和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井冈山红4军第31团的一部分。 孙继先在得知这个调令后,内心很是高兴,他也是清楚红一团的含金量! 当时担任团长的杨得志和政委的黎林对于孙继先同志的到来,也是非常高兴的,毕竟在过去一年的反“围剿”战斗中,红一团减员不少! 孙继先将军晚年,在回想起第一见杨得志将军时,笑着说: 我那个时候以为他火气肯定不小,但是在交谈中,我感到他为人宽厚,性格还挺随和的。 1934年10月16日,红一师在瑞金以西的宽田地域集结,准备撤离中央根据地,孙继先率领的红一营走在红一军团的最前边。 在长征初期,红军的行军序列为: 红1军团、红9军团在左翼,红3军团、红8军团在右翼,红5军团担任殿后,分别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作甬道式开进。 红军在长征开始之后,便处于敌人的围追堵截当中,并于10月21日开始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在作战开始后,孙继先将军所带领的红1营是主攻,而敌人以为红军是“溃败之敌”有点轻敌,自然是惨败而归。 这场战斗仅用三个小时便结束了,红1团歼灭600余人,缴获了不少武器和弹药,全团一片欢腾。在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后,红军队伍也没有任何墨迹,立即快速行军,避免被敌人给包围住。 不过敌人的反应也是非常的迅速,在红军突破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后,敌人便判断出红军主力要西进要与红2、6军团会合的意图。 为此,敌人调动40万大军布下第四道封锁线,等待红军的到来!与此同时,毛主席也非常关注红军的情况,并积极出谋划策, 但都被博古和李德拒绝。 在之后的日子里,红军可谓是损失惨重,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多人,可想而知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 正当红军处于生死关键时刻,遵义会议召开了。这场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组建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军事行动。 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敌人也重新调整了部署,准备在乌江西北地区将红军给歼灭。毛主席在分析眼前的局势后,决定放弃遵义,准备通过出其不意的前进和迂回,来摆脱敌人。 毛主席在长征中最为经典的战役便是四渡赤水,根据不断变化的敌情,采取灵活的作战方针,通过不断的变动作战方向,从而调动敌人,为红军赢得宝贵的生机。 从这一战役,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他的这些决策不仅敌人预料不到的,而且我们的一些同志都理解不了。孙继先将军在谈起这件事时,也是非常敬佩毛主席: 当时我们对于这样的大迂回、大穿插、大激战,也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红1营的战士与全体红军一样,都感到非常疲劳,有时还要忍饥挨饿,甚至发牢骚:这到底打的什么仗! 遵义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一有机会就会来到先头部队看望指战员,孙继先和红1营的战士们都兴奋地称赞道:“毛主席真不愧是红军的诸葛亮!真是料敌如神啊!” 也正在长征中,孙继先将军树立下一个信念:跟着毛主席走,一定能打胜仗! 孙继先作为一名战将,在长征历程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便是强渡大渡河战役。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沿途多峡谷,水流湍急。那时候红军的处境很危险,后面有敌人大部队追击,前面有四川军阀扼守于天险大渡河所有的渡口。 作为全军的先遣队,红1团肩上的担子,也许是长征以来最为沉重的一次。 由于敌人占据先机,想要渡过大渡河,那么必须抢占安顺场渡口,夺取船只。杨得志在了解情况后,便果断下令:“我和孙继先带红1营先夺取安顺场,找到船只,为抢渡天险大渡河,打出一条路来……” 孙继先在了解到这个任务后,也明白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他便立即召集红1营三位连长,向他们传达了 消灭安顺场敌人的任务和进行攻击路线。 为能够夺下渡口,必须要有一支强悍部队,闯过急流,冲上台阶,夺取整个敌人的工事。为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孙继先亲自带队并挑选了17位战士,共同完成这项重任。 因为船小的缘故,为此杨得志临时决定,突击队分两批出发!当第一批同志抵达对岸后,孙继先带着剩下的成员迅速上船朝对岸划去。 为能够掩护突击队,我方也进行了炮火掩护,孙继先一行人也顺利抵达河对岸,与先头队伍汇合,向敌人发动进攻。在孙继先等同志悍不畏死的攻击下,成功将渡口给抢占,为大部队继续北上创造了条件。 强渡大渡河这场战斗,可以说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孙继先和其他十七位勇士,他们用自己顽强的战斗精神,为红军杀出一条血路,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孙继先将军尽管后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但是抢渡大渡河战斗永远在他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956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总结军队战斗历程,编写一部革命战争回忆录丛书。 罗荣桓元帅作为总政治部主任,对于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视,并在全军范围内发起征文活动,成立《星火燎原》编辑部。 对于这项活动,各大单位领导都是非常支持的。时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知晓这个活动后,同样是支持的,毕竟如今学院有一大批我军高级将领正在学习,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在革命战争时期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拥有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如果大家能够将自己的战斗经历记录下来,写成脍炙人口的回忆录,这对于后人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在确定这个想法后,刘伯承元帅便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向大家传达了这个任务,每位将军都要写,而且要写好,不能应付了事。 那时杨得志和孙继先的选题都是强渡大渡河战役,为此孙继先便向刘伯承元帅说道:“这篇文章由杨得志同志来写就行了,我文化水平低,还是不写了吧。” 刘伯承元帅听后则摆手道:“他写他的,你写你的,互不影响。况且来说,杨得志是指挥者,而你是一线参与者,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嘛……” 听到刘伯承元帅的这番话后,孙继先便不再推辞,开始仔细构思如何去写。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孙继先将军通过口述,再由别的同志帮助整理成文,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个任务。 刘伯承看后也是点头认可,1960年孙继先将军的文章被成功发表!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全军开始整理军史资料,有人便提出一个问题:有关强渡大渡河的宣传有些模糊,到底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 当时有关部门在经过核查后,最终确认红军强渡大渡河为十七勇士。不过由于当时所能掌握的历史资料有限,难免会有点错误,真实情况应该是十八勇士。 然而在1980年《星火燎原》所选用的杨得志将军文章《强渡大渡河》中,仍然用“十七勇士”小标题。 孙继先将军在看到这篇文章后,内心很是生气,为此便拿着杂志找到杨得志将军说道:“咱们红1团强渡大渡河的情况,你最为清楚,怎么能这么写呢?” 杨得志将军看过文章后,也是很恼火: 这篇回忆文章,没有经过我审查就修改了。有关部门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原文中的‘十八勇士’改为‘十七勇士’,其中一些战斗过程也不符合史实。 1990年4月13日, 孙继先将军因病逝世。杨得志将军在得知这件事后,内心很是悲痛: 孙继先同志是我最好的战友,他是个好同志,优点很多,打仗很勇敢,会武术,能耍大刀…… 在此后的岁月中,尽管孙继先将军病逝了,但是杨得志将军还是给党中央写信,希望能澄清历史资料误写、误传的历史真相:孙继先将军也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 党中央领导在收到杨得志将军的这封信后,也是非常认可,最终澄清了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