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革命战士被敌人折磨终身残疾,军分区首长叫来一姑娘:请你嫁给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2:55: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革命战士被敌人折磨终身残疾,军分区首长叫来一姑娘:请你嫁给他                                                         2024-01-08 11:59                                       

    发布于:天津市
   
                              
1945年10月,秋高气爽,鲁中军区三军分区司令员钱均看着办公室窗外落叶纷飞,让人思绪万千。
此刻,钱均正端着自己的茶杯犯愁,抿上一口茶时,总不忘看看窗外,今天他要做一次媒人,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总归有点棘手。

钱均
很快就到了下午,司令员的办公室走进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整洁的军帽下露出两个麻花辫,额头前的一抹刘海显得她分外俏皮。
姑娘名叫吴娟,进来后,钱司令员赶忙起身,向她走去,踱步了一会儿之后,宁静终于被打破。
“吴娟同志,今天叫你来,组织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此之前想问问你,听没听说过王保胜?”
吴娟一听,立刻精神抖擞,因为司令员提到的这个人是她心中的偶像,而且还是老乡,都是平邑仲村人。
“司令员,您这可问对人了,对于王保胜俺知根知底的,他可是咱蒙山的大英雄啊,威震四方的费北大队长和鲁中独立营连长!”
钱均看着眼前的吴娟说得头头是道,欣慰地点点头继续说:“是啊,就是因为考虑到他是你老乡,彼此都不会有太大的距离感,现在他成了残疾人了,组织需要你去照顾一下这位英雄,也就是你嫁给他,你怎么看?”
吴娟沉浸在对偶像的钦佩之中,还没反应过来,过了许久才知道司令员今天叫她过来的目的,虽然对偶像怀有崇敬之情,但嫁给一个残疾人,还是有些拿不到主意。
那么,吴娟最后到底嫁给王保胜了吗?而这位英雄又是怎么成为残疾人的呢?

清末贫苦农村
加入抗战队伍
1907年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家王姓贫苦农户家中,一名男婴诞生了,给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北仲村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家人给他取名为王树珍,大概是要他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毕竟身为农家子弟,一切生存都靠大地的给予。
十岁那年,王树珍已是家里的小大人,于是就开始跟着父亲到地主家干苦活,每天起早贪黑,挣着来之不易的辛苦钱。
然而即便他再勤劳,仍然是受尽了地主剥削,平常的工钱仅够填饱肚子,但就是这样的辛苦日子,锻造了王树珍的铮铮铁骨。
到了20岁那年,正赶上山东旱灾,庄稼地里颗粒无收,一时间王家人连饭都吃不上,于是王树珍果断跟着二叔王子起,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闯关东。

绘画作品《闯关东》
于是叔侄俩制定好线路之后,一路北行,途经烟台等地,最后到达了大连,此时,两个人已经没了盘缠。
考虑到码头是由日本人管控,他们急需劳动力搬运货物,鉴于此,王树珍跟着二叔一起做起了苦力,想多存点钱。
然而事与愿违,几个月后,二叔竟然在工作中摔倒在地,并且被确诊了伤寒,当时日本人考虑到传染性的问题,直接将其活埋了。
因为王树珍与叔叔关系密切,所以他也被赶出了码头,没地方去的王树珍只好在街头做起了乞丐。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直到后来有个山东老乡对他起了恻隐之心,把王树珍介绍给了一家地主干活。
只可惜地主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为人刻薄蛮横,王树珍只在大连以北的小湾沟干了一年的长工,便跟着几个工友一起流浪到了哈尔滨。

没过多久,“九一八”事变爆发,王树珍亲眼看着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内心愤慨不已,渐渐萌生出了强烈的抗日救国之心。
人人爱戴的民族英雄
到了1931年10月,王树珍想着是时候干一番大事了,于是他带着十几名工友一起参加了“吉林自卫军”,准备为东北抗日做斗争。
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对于埋炸药、打伏击等,王树珍显得十分有干劲,能够将每一次任务执行得很出色。
在他身边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人,但是王树珍永远站在战场中央,经历过了数次战斗之后,他仍然安然无恙。
于是王树珍渐渐在偌大的队伍中脱颖而出,一路成为司务长、排长和队长,正因为在每一次大小战争中,他总能化险为夷,于是战友们给他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王保胜。

年轻时的王保胜
人如其名,有王保胜的地方,这支队伍就能出其不意、获取胜利,所以他的名号越来越响,人们就只知道他叫王保胜,忘了他之前的名字。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抗战阶段,有许多勇士站起来,主张救人民于水火,但也有不少人成为了亡国奴。
为了守卫国家,许多人开始对抗日进行宣传,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加入到抗日武装队伍中来,王保胜作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人才,立即成为了招兵买马的重要对象。
于是王保胜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人民抗战的运动中,并在1939年升任为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的副队长和第三中队长,率领部队在山东一带积极抗日。
1940年3月,洼里村战役爆发,当时二连排长管友恩临时倒戈,成了叛徒,特派员陈明也因为伤势过重,撒手人寰,一时间战士们不知所措,对眼前的局势深感混乱。
军心受到动摇,这时候,抱着陈明尸体的王保胜强作镇定,在悲愤交加的那一刻,举起枪支果断击毙了那些怀有二心的士兵。
最后因为王保胜的果敢,整个军队有了定海神针,再无叛变之人,同时也促进了洼里村战役的胜利。

罗荣桓
对此,罗荣桓也对王保胜刮目相看,等到1941年日军对蒙山进行大扫荡时,王保胜一再成为奋力杀敌的主力。
激烈的战争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许多战士因为战势过猛或是体力不支,纷纷倒在了枪林弹雨之中。
唯有王保胜像是屹立不倒的大山,死死坚守在战争前线,即便是全身挂彩,仍然还是带着所剩兵力杀出一条血路。
鉴于此,费北县委召开党代表大会时,王保胜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党组织表彰,被行署主任徐元泉亲切称为民族英雄。
带领士兵浴血奋战
1941年冬天,寒风凛冽,祖国大地一片死气沉沉,当时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115师正在进行突围转移。
他们必须尽快离开蒙山根据地,向滨海地区出发,正当王保胜准备带领一支队伍开拔时,上级突然命他留守阵地,扩大兵力,与日军周旋。

日军
然而,当时的蒙山战火纷飞,被日军、汉奸、土匪三股力量合围,他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百姓深受其害、困苦不堪。
危险重重之下,收到命令后的王保胜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为了更好地开展任务,他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
起初并未有多少人进行回应,但是时间一长,很多人感受到了民族情怀的召唤,纷纷加入到了抗日游击队的队伍中。
当时,因为三方势力过于强大,所以游击队的粮食供应一度得不到保障,有些干部甚至在寻找粮食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因为所有的吃食来之不易,所以王保胜在每次吃饭时总是最后一个,即便身为最高指挥官的副大队长,第一个吃饭理所应当,但他仍然坚持做最后一个。
而且等到王保胜用餐时,早已只剩下一些汤汤水水,可他仍然乐在其中,从未想着将最好的口粮留给自己。

当年跟随王保胜打游击的宋美续老人(左二)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王保胜一直张开自己的翅膀,尽心竭力地呵护着自己的部下,哪怕是最危急的时刻,也要护所有人周全。
1942年秋天,王保胜率领部队前往八顶庄,令人意外的是,此次行动有人泄露了行踪,等到他靠近据点时,敌军已经将部队包围。
所有日军都在挥动着火把和枪支耀武扬威,声称要活捉王保胜,王保胜见状赶紧判断出敌军主力所在位置。
于是他赶紧让几十名枪法出众的战士向东北方向发起进攻,而剩下的则顺着山沟向南进行突围。
果然,正如王保胜所料想的那样,向东北方向发起的进攻,极大地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等到他们将兵力集中到东北方向的制高点时,王保胜已经趁着千钧一发之际,带领众战士突围成功。
然而敌众我寡、火力强盛,虽然王保胜带领的战士倒下了一大半,但是还剩下了十几名八路军,在一千多名日军的追击下死里逃生。

最终我军以十几倍的悬殊之力,甩掉了敌人,敌人只能悻悻而归,而八路军回到根据地之后,已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
王保胜作为最高指挥人,顾不上自身疼痛,亲手将草药敷到了战士的伤口处,直到最后一名战士的伤情得到控制时,他才直起了腰,只是他实在太累了,刚一站起身,便一头栽倒在地,动弹不得。
九死一生之后成了残疾人
1945年6月,王保胜已经成为了费北独立营一连连长,能力出色,他被同时任命为鲁中军区三军分区特务营营长。
身负重任,王保胜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亲自部署协庄据点之战,他声称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完成组织接下来的安排。
组织鉴于协庄据点之战的重要性,最终批准了这一请求,得到允许之后,王保胜立刻开展了作战准备工作。
最后,他决定率领特务营一连对日军的大型火车站进行突袭,战斗一打响,王保胜便率领一大帮人马向大院冲击。

然而,敌人早有准备,见到王保胜一行人前来,日军便开始了他们的炮火攻击,子弹像是倾盆大雨一般从天而降。
突然,王保胜的大腿和臀部感到一阵剧烈疼痛,原来是落在一旁的炸弹将他炸伤了,指导员田一民一看,感觉大事不妙,连忙找来担架,硬是把王保胜劝到了担架上。
可惜等到7点的时候,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王保胜,于是指导员和副连长又立即组织了一批人马回到战场附近搜寻。
然而,其余几名受伤的战士都接连被找到了,唯有王保胜依然不见踪影,后来有老乡说是被抓到了日军手中。
原来,当时正在逃跑途中的老乡看到王保胜遇到了日军,负责抬担架的人都被鬼子杀死了。
而当时受伤严重的王保胜,已经因为失血过多直接昏死过去,等到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谷子地里。

就当王保胜以为自己能够侥幸逃过一劫时,却没想到下一秒就遇到了日军的大部队,并且还被一名日伪军发现了他的身影。
就这样,王保胜被日军无情地从谷子地里拖了出来,他被关进了张庄监所,当时考虑到王保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敌人想对他进行策反。
于是他们用各种荣华富贵引诱王保胜弃明投暗,甚至还准备对他进行色诱,以为靠着这些条件,就可以让眼前的八路军低头。
但是却不承想,王保胜对这些嗤之以鼻,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投降的意愿,哪怕日军为他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条件,这名八路军军官仍然不为所动。
到了最后,日军被折磨得没了耐心,直接把王保胜关到了刑房中,面对各种酷刑,他仍然拒绝向敌人低头。
在他的心中,死不足为惧,于是为了尽快将一切结束,王保胜开始了绝食抗议,就当他命悬一线时,有个日伪狱警叮嘱道:
“你一定要活着出去,这是组织的命令。”

王建安
王保胜一听,立刻警觉起来,他很快明白眼前的狱警,就是军分区首长安插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的营救人员。
紧接着王保胜重整旗鼓,开始与敌军斡旋,等到抗战接近胜利时,终于迎来了被释放的机会,1945年9月2日,王保胜最终被营救出狱。
当时所有司令员、军官都来到监狱外迎接这个满身是伤的民族英雄,王建安司令员更是望着部下久久说不出话来,只是无语凝噎。
要知道,当时铮铮铁骨的王保胜已经被敌人摧残得只剩下骨头架子,五十多天的折磨,让王保胜瘦骨嶙峋,因为被挑断了脚筋,眼前的汉子,俨然成了一辈子的残疾人。
鉴于此,王建安司令员对着三分区司令员钱均嘱咐道:“王保胜是我军的大功臣,不能因为他行动不便就受到冷落,所以一定要派个得力的人来照顾他。”
与妻子守望相助
就这样,钱均司令员选来选去,最终看中了吴娟,但是嫁人毕竟是件大事,总得问过人家姑娘。
于是这才有了吴娟来到首长办公室,商量终身大事的一幕。

吴娟
只见当时吴娟听完司令员的指示后,虽然有些犹豫,但是当她目睹了偶像的情况时,仍然毅然决然地保证:
“首长您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照顾好王保胜同志,努力完成任务!即便是结婚,我也可以成为他最好的贤内助。”
听到吴娟如此深明大义,钱均深感欣慰,当天下午他就直接把吴娟带到了王保胜的病房门外,希望两人尽快熟悉彼此。
当吴娟看到自己未来丈夫一动不动沉睡在病床上时,眼眶瞬间湿润了,没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偶像竟然被挑断了脚筋,胸骨处也一片瘀青。
了解完所有情况,吴娟更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表示:“请组织放心,我一定顺利完成此次任务,好好照顾王保胜一辈子。”
吴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下定决心之后,组织很快就为她与王保胜举行了婚礼,1945年农历十月14日,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区的所有领导都为这对新人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他们深谙这些年来王保胜为抗战作出的努力,同时也向吴娟同志投以敬佩的眼光。
因为吴娟正值青春年华,长得也很俊俏,但是王保胜却成了残疾人,而且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内脏多处受损,只能靠着药物维持生命。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吴娟仍然心甘情愿地嫁给王保胜为妻,这是王保胜的福气,也是吴娟的格局。
婚后,吴娟跟着丈夫一起回到了蒙山脚下定居,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出发前,王保胜拒绝了组织要为他安排地方疗伤的好意。
作为一名战士,他很清楚军队的医疗物资有多么珍贵,王保胜不愿意这些资源浪费在自己身上,他总想着只要往后能在家乡生活,死后能够背靠西岭,那便心满意足。
不过一直以来,王保胜一直对妻子吴娟怀愧疚,他认为自己这副病怏怏的身体拖累了妻子太多太多。

王保胜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玲珑小巧、看似柔弱的女人,心性坚定、勇敢顽强,成了他这辈子最强大的依靠。
当年仲村区卫生所对王保胜的身体情况做了一个评估,鉴于他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对药物依赖大,恐怕是不久于世。
但是吴娟不愿意放弃,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普通人,她不畏惧任何困难,一点一滴地学习各种医理,很快便将打针、熬药、输点滴做得游刃有余。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吴娟与丈夫生养了六个孩子。
据大儿子王庆文回忆,他的母亲总是在夜以继日地操持着这个家,不是在为父亲端屎端尿打点滴,就是擦拭伤口做抢救,与此同时还不忘照顾几个孩子。
就算是忙到半夜三更,也甘之如饴,生活再苦再累,吴娟依旧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着丈夫和孩子,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有过任何怨言。
而王保胜也是在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出乎意料地走过了25个春夏秋冬,直到1970年4月6日,才走完他的一生。

王保胜一家
所有人不禁感慨,吴娟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女性,培养了优秀的革命后代,同时还创造出惊叹所有人的生命奇迹。
作为吴娟和王保胜的孩子,他们也曾为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到好奇,他们曾问:“妈,这么多年来,您含辛茹苦地照顾着父亲,是因为当时的冲动,还是组织的安排?”
对此,吴娟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表示:“我深爱着你们的父亲,从未后悔过。”
几个儿子对母亲的回答感到钦佩,内心大受震撼。
到了1993年11月7日,时年71岁的吴娟也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她死后,县民政局决定将这位伟大的女性,安置在革命烈士陵园中,与王保胜进行合葬。
也许相比于今日的谈婚论嫁,昔日的爱情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相伴一生,对吴娟来说,她在乎的不是丈夫能给予她无微不至地照顾。

王保胜
而是两人四目相对时的情感共鸣与精神交流,虽然王保胜在战争中失去了健康是不幸的,但是卧床的这些年里,有了妻子不离不弃的照顾也是幸运的。
也许现代人看来,吴娟对丈夫的陪伴是一种无私奉献,常人可望不可即,只能心生感慨,毕竟,如今的爱情,人们更喜欢双向奔赴,早已掺杂了太多的物质。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每一个人不必再用吴娟的牺牲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对感情的那份纯粹和既来之则安之的祥和,值得所有人学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05:06 , Processed in 0.0081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