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瞿秋白曾是我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妻子后来成全国妇联副主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02:25: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瞿秋白曾是我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妻子后来成全国妇联副主席                                                         2024-01-20 17:36                                            发布于:江苏省
   

  他曾是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被国军视为绝不妥协的文弱书生,同时也是鲁迅的亲密好友。但他最终却被叛徒出卖,身陷囹圄,不幸遭到判处枪决。
在临死之际,国军高级将领由衷敬佩他的坚韧品格,送上整洁的衣物,但他毫不改变决意,选择穿上妻子亲手制作的长袍,勇敢面对死亡。

他的遗体直到二十年后才得以葬入革命公墓。与此同时,他的妻子也早已崭露头角,成为全国妇联主席......
热血书生
瞿秋白,江苏常州出生,家庭背景卓越,父亲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和历史诗词爱好者,传授了他深厚的文化知识。得益于父亲的启发,他在早年对中国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受了系统的正规教育。
当时的中国正饱受列强侵略、国内军阀混战和社会动荡的困扰。另外,瞿秋白的父亲过于专注于自己的书画艺术,导致家庭陷入财务困境,最终无法支付瞿秋白的学费。在这困境下,瞿秋白的母亲不得不承担沉重的经济责任,通过勤劳工作来维持全家生计。

到了1915年,由于支付不起学费,瞿秋白面临了辍学的困境。他的母亲,对儿子寄予厚望,不得已四处筹措资金,但当时社会动荡,人们普遍陷入困境,很难获得贷款。在春节期间,瞿秋白的母亲感到无助和愤怒,最终不得已服毒自尽。
母亲去世后,在姑母的资助下,瞿秋白得以进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从那时起,他开始觉醒,内心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反思,怀揣着唤醒民众和改造社会的崇高志向。

在俄文专修馆接受系统化学习后,瞿秋白前往苏联考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甚至与革命导师列宁进行了深刻的交流。
经过一年的深入学习和广泛考察,瞿秋白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明确了自己的革命方向。回国后,他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全身心投入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面向年轻一代。

随后,瞿秋白与李大钊等人创建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途径,逐渐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未来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终,1921年,瞿秋白再次前往苏联,在此期间与亲密朋友张太雷相聚,并积极参与党组织工作,成为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瞿秋白访问苏联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与陈独秀一同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他受到陈独秀高度评价。
回国后,陈独秀委派瞿秋白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委员,负责编辑和创作多份宣传刊物,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给全国青年。
瞿秋白的努力导致上海大学设立了社会学系,专注于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积极学习这一前沿思想。

1925年,瞿秋白在担任上海大学教授期间,创办了一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机关报纸,名为《热血日报》。
瞿秋白当时不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依然是党内的重要领袖,其影响力遍及广泛。由于他积极行动十分活跃,蒋介石将瞿秋白视为心头大患,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紧急召开了“八七会议”,推选瞿秋白领导中央的日常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当时瞿秋白年仅28岁。他承担了重大责任,统一了党的组织,带领年轻的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在瞿秋白的领导下,受到特务破坏的党组织逐渐复苏,并且他促使革命力量深入农村和工厂,为党组织的扩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1931年,党的革命力量逐渐增强,尽管蒋介石多次试图围剿,瞿秋白却专心致志于文化领域的工作。
他翻译了大量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为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一时期,他与鲁迅紧密合作,一起抨击国民党的暴行,铸就了中国革命文化,点燃了民众的智慧,凝聚了改革的力量,在历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瞿秋白的不懈努力使党的理念深入人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他共翻译出版了500多万字的著作。1933年,瞿秋白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担任教育部部长,与毛主席密切合作,共同研究革命形势和革命道路。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瞿秋白的思想能力:“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
随后因蒋介石的围剿,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而瞿秋白在此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无法继续行军,只能留在苏区。
在苏区,他与陈毅、项英、方志敏等领导人一同留下,领导着不到2万人的红军,进行了艰苦的游击战斗。

由于项英的错误决策,苏区红军屡次不得不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的正面对峙,导致了严重的伤亡,仅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的人数锐减,剩下寥寥几千人。
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经过商议,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所有人分成多个小组,分散突围。
突围失败,不幸被捕
瞿秋白与何叔衡、项英等中央领导被分配到同一个小组,该小组还包括了项英的妻子张亮以及周月林。尽管当时周月林并不广为人知,但她同样是一个杰出的人物。
周月林生于一个穷困的家庭,她的童年岁月饱受贫困和困境的折磨。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必须忍受地主和渔霸的压迫和痛楚。
在她仅有5岁时,不得不迫不得已地进入纱厂工作,以微薄的薪酬来支持家庭。成年后,她对工人的压迫无法容忍,坚决地加入了工人罢工,为捍卫工人的权益而奔走奋斗。

由于她的出色表现,周月林被党组织纳入。从那时起,她便毅然踏上了革命之路。积极组织工人运动,传播革命理念,出色地完成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成为一名备受瞩目的杰出女性革命家。
1934年2月,周月林与毛主席、周恩来等人一同被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周月林是委员中唯一的女性。后来,周月林被委任为中央苏区的妇女部长,全面负责中央苏区的妇女工作。
由于国民党的围剿战役爆发,中央苏区的红军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为了突破围困,瞿秋白、周月林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讨论,他们制定了计划,计划从江西地区撤离,最终的目的地是前往香港。

瞿秋白所在小组的每位成员都面临着“特殊”情况:他本人受困于肺病,不断咳血;何叔衡已经年过六旬;而项英的妻子张亮则身怀六甲。
因此,突围的道路充满危险。一路上,他们必须躲避国民党的哨卡,只能选择夜间行军、白天躲藏,且不敢走主要道路,只能绕过山路和森林。

1935年2月,瞿秋白等人终于成功抵达福建,然而敌人的搜索变得更加严密。尽管有了护送部队,他们仍然不敢示人明目张胆地走大道,而是选择偏僻的小路。这对身怀身孕的张亮来说格外困难,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即使伪装成国民党士兵的同志们也只敢在无人的地方才敢搀扶她。
瞿秋白因肺病感到剧痛,长途跋涉使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不断服药。
有一天,他们在整夜行军后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计划在那里休息一会,然后继续行进。他们的一举一动被一个地主看见了,这位地主曾受到红军的打击,对红军怀有深刻的仇恨。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瞿秋白和一些同伴被地主观察到了不寻常的情况,几名“押送”的人似乎没有受到关押,反而受到了特殊照顾。
这位地主迅速向附近的国民党部队报告了情况,不久后,国民党军派遣了一个营的士兵包围了这个小村庄。在面临危险时,瞿秋白和他的同伴开始组织反击。由于这些人缺乏作战经验,他们未能在混乱中迅速组织突围,最终被困在村子里。

更糟糕的是,仅仅一个小时后,敌人的援军也赶到了。当他们最终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时,匆忙尝试突围,但面临着国民党军的紧追不舍。瞿秋白此时的肺病再次爆发,他不断咳血,呼吸困难,而张亮也开始出现分娩的迹象,腹部剧痛。
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瞿秋白鼓励其他战士奋力突围,然后与周月林、张亮等人藏匿在山顶的水草中。
在躲藏期间,他们急忙商讨对策,以应对可能的敌人搜查,并编造新的身份以规避审查。最终他们确立了新的身份:周月林伪装成国民党的护士,名叫陈秀英;张亮改名周莲玉,被认作是一位商行老板娘;而瞿秋白则伪装成医生。

他们一致声称自己是被红军俘虏的俘虏。敌人开始在小水塘附近进行彻底搜索。不久后,他们就发现了藏在草丛中的瞿秋白等人。敌人将瞿秋白和周月林等人拘禁,并没收了他们身上的一箱现金。
面对此情此景,瞿秋白突然昏倒,敌人计划枪毙他。幸运的是,周月林奋不顾身,争取时间,最终使瞿秋白免于一劫。如此一来,瞿秋白被敌人押往镇上的保安团关押,并接受了审讯。
由于瞿秋白等人事先准备了伪装身份并携带了一箱现金,敌人相信他们是被红军俘虏的富商。保安团中的一名营长被周月林的美貌所吸引,私下里为她办理了保释手续,试图将她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怀孕的张亮引起了当地一名年过半百、无儿无女的富商的兴趣。这位富商决定将张亮作为小老婆,并承诺抚养她即将出生的孩子。他用金钱贿赂了保安团团长,成功将张亮保释出狱。
最终,监狱中只有瞿秋白被关押,国民党对他的真实身份仍然怀有疑虑,他们继续采取酷刑审讯。瞿秋白坚定地声称自己只是一名医生,审讯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最后,敌人决定释放瞿秋白,但是他们要求他的家人支付一大笔赎金才能让他获得自由。面对这一无奈的局面
瞿秋白只得写信给自己的妻子和鲁迅,请求他们带来赎金以救他脱离囹圄。

身份暴露,英勇就义
鲁迅收到来信,毫不犹豫地发送了赎金。随同赎金一起寄出的是瞿秋白妻子的寄来的衣物。
当扣押瞿秋白一行的敌人收到了赎金后,竟然只释放了何叔衡、项英等其他人,唯独扣押了瞿秋白。显然,瞿秋白的真实身份已经被敌人察觉到了!
不久后,蒋介石得到了这一情报,得知那个著名的“白面书生瞿秋白”竟然伪装在被俘虏的队伍中。他下令,如果可以策反瞿秋白最好,但如果瞿秋白拒绝合作,顽强抵抗,那么立即执行枪决。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瞿秋白起初坚决否认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在面对国民党威胁要处决叛徒时也毫不动摇。他一直保守着自己的秘密,哪怕受尽严刑拷打,也绝不泄露分毫,更不会屈服于敌人的策反企图!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的行刑日到来了。
天刚刚破晓,国军士兵将瞿秋白带到了福建长汀公园,那里已经准备好了一桌"断头菜"。瞿秋白穿着黑色短褂坐在桌前,自己倒酒,品味着最后一杯。他突然开口说道:"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完这句话,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示意一名士兵给他拍了一张"遗照"。尽管在狱中受尽折磨,他的神情虽然略显憔悴,但照片上的他却透露出一股淡定和从容。
"好了,出发吧!"
吃完最后一餐后,瞿秋白利落地站起来,向士兵们招了招手,然后点上一支香烟。他一路抽着烟,唱着国际歌,悠闲自得地沿着小道朝刑场走去......在歌声中,他抵达了刑场,结束了他短暂却英勇的一生。
在遥远的地方,苦苦等待的鲁迅、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却再也没有见到瞿秋白最后一面。就连瞿秋白的尸体被丢弃的地点都不为人知。当时的战乱使得探查变得几乎不可能,因此人们只能寄希望于瞿秋白或许还活着。

杨之华在丈夫“失踪”后并没有停止革命的步伐,而是继续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建国后更是担任了全国妇联副主席。
直到1954年,曾关押和审问瞿秋白的国军士兵被俘,次年他们在狱中透露了关于瞿秋白被捕后的经过,出卖瞿秋白的内鬼,以及尸体埋葬地点。这一切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当尸体被挖出来的那一刻,杨之华的手都在颤抖,直到看见丈夫衣服上的那个纽扣,她才情绪崩溃,泪水如泉涌一般流淌而出。

结语
如今,瞿秋白纪念馆仍珍藏着瞿秋白行刑前的那张遗照。透过照片中的眼神,仿佛还能感受到他在遭受背叛之痛时的痛惜,在面对死亡时的淡然,以及那一声声激荡心扉的国歌。
瞿秋白在离世时年仅36岁,尽管他的一生短暂,但他洒下的热血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他是革命的先驱,是坚韧不拔的斗士,他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了永恒的光辉。他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和贡献永不磨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12:19 , Processed in 0.00786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