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飞机逃跑时掉下一根“铁棍”,聂凤智看后大喜:速送北京研究 2024-02-02 09:01
发布于:河北省
1958年7月18日,北京城华灯初上之时,一场军委召开的紧急会议正在进行。在京将帅齐聚怀仁堂,他们都是在此前中国革命斗争中叱咤风云的人物,此刻却全都神色严峻地望着正在讲话的毛泽东。 紧急调令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果断地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炮击金门”。毛主席在会上明确指出: “炮击金门,意在击美,声援中东人民反侵略斗争,不能仅局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 炮击金门意义重大,但难度也不小啊。想要真正实现炮击金门,就势必要解决一个最大的难题,要有一支强大的空军保护炮击金门的地面部队才行。 1958年,距离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9年时间,中国的空军也在刘亚楼的主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问题在于,中国的空军发展确实迅猛,却与福建的关系不大。虽然发展福建空军的提议早就有了,但因为抗美援朝等原因,导致福建空军迟迟未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福建当时确实是有一支空一军,它的前身是防空一军,建造防空设施和机场确实是一把好手。在1954年至1958年期间,利用这四年时间,福建空一军修建了七个机场,同时还配备了雷达、高炮、探照灯等武器设备,却唯独没有飞机。 因此,当时的福建空一军还有一个称呼——“空”一军。虽然这个称呼不太好听,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在1958年以前,蒋、美的飞机经常到福建上空执行飞行和侦察任务,空一军却毫无应对之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蒋匪敌机在空中耀武扬威。 彼时,炮击金门的决定既然已经作出,势必不能因为福建空军无力保护地面部队而终止。想要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就只能从其他军区的空军部队向福建调来战机。 商议执行任务的人选时,毛主席幽默地问空军司令刘亚楼上:“你准备派谁做先锋,是赵子龙还是林教头?”毛主席的幽默表达,并未让刘亚楼有丝毫的放松,谁来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人选问题是首要问题,马虎不得。 刘亚楼很快给出了答案,他向毛主席推荐聂凤智!聂凤智曾在朝鲜战场上空指挥过空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当时又是南京军区的空军司令员,负责此次向福建、粤东机场空转的任务是最合适的人选。 毛主席听到刘亚楼说出聂凤智的名字后,没有任何犹豫,大手一挥:“就让聂凤智去!” 1958年7月18日夜,已经入睡的聂凤智,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惊醒。按照以往的经验,深夜急电一般都是紧急情况,聂凤智听闻电话铃声,睡意顿时全消。聂凤智刚刚拿起听筒放在耳边,对面就传来了刘亚楼的声音:“老聂,主席今晚发话了……” 刚听到这第一句话,聂凤智就意识到情况不一般,连忙拿起身边的纸笔,开始仔细地记录起来。刘亚楼也不寒暄,直入主题,在电话中交代了任务: “老聂,军委已决定组建福空军,要你去当司令官。你不要到北京来,立刻到福建去,你的委任状随后就到,把战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抓起来。切切注意,一要迅速组织强有力的指挥机构;二要使用战斗力强、有实战经验的部队,力争打好第一仗;三要健全各机场的保障机构;四要采取逐步推进方式完成空中转场,隐蔽好我战略意图。” 聂凤智对福建军区空军的情况是了解的,此刻刘亚楼连夜委以重任,聂凤智自然不敢怠慢,放下电话后立刻联络几个手底下重要的参谋,连夜赶赴福建。 迅速逐渐福建空军这件事,刘亚楼在毛主席面前是拍过胸脯的,聂凤智也向刘亚楼承诺了。但聂凤智很清楚,想要完成这项任务不容易呀! 其一,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在主持军委会议时,将炮击金门的时间初步定在7月25日。如此一来,想要有效阻止炮击后敌机进行报复,空军转场行动势必就要在7月27日之前完成,而聂凤智接到命令的时候,已经是7月18日深夜了,留给聂凤智的时间不多了; 其二,福建空军虽然有一些基础,但整体而言却是名副其实的“空”军。空军和陆军有很大不同,若是陆军转移阵地,只需要加紧盖一些营房,任务基本上也就完成了大半。 空军是技术要求十分密集的军种,无论转场还是对敌作战,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地面的基础建设才行。没有足够的人员和设施配备,空军想要升空作战基本是无法实现的。 通信枢纽、空情预警体系、指挥所,以及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和设施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飞机“空转”绝不是将战斗机从南京军区飞到福建军区那么简单,其中的凶险只有了解空军的人才会懂。 对于1958年飞机“空转”这件事,杨国华曾有过一番评论,生动形象地说清楚了“空转”时期的凶险之处,在杨国华看来,当年的这场“空转”,不亚于一场空中战役。 “一般讲,交战状态下于敌前“空转”,己方飞机在落地前后的一两小时内,就像一只脱离了旧巢正在寻觅新壳的寄居蟹,把自己的软腹部亮给了敌方,处于防护力反击力最薄弱的时刻,很容易招致致命打击,空战史上此类战例不胜枚举。” 虽然此次“空转”任务艰巨,却反而激发了聂凤智迎难而上的决心,由于建立福建空军这件事在半年前曾有过一份预案,所以聂凤智当时也并非全无准备。 行车途中,聂凤智没有休息,始终都在思考如何完成这次任务。他决定将筹建福建空军的指挥所安排在晋江罗裳山,因为这项任务除了时间紧急外,对于保密性的要求也极高,指挥所设在深山中,有利于保密。 空军入闽19日凌晨,聂凤智抵达福建后,甚至都没有去福州与韩先楚和叶飞打个照面,只是打了电话通个气,就直奔预先定好的罗裳山而去。 指挥所设在罗裳山,隐蔽性固然有保障,但条件也是真的差。聂凤智却根本不在乎,直接带着一起来的随身参谋们冲进了一个山洞,就算是选定了指挥所的办公地。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聂凤智还专门给这批临时组织到一起的指挥机构成员进行了一次动员: “我的要求很简单,你是一台100千瓦的发电机,必须给我发出300千瓦的电能来!” 动员期间,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大暴雨来。聂凤智没有结束动员,而是继续在雨中讲话。他的队伍也没有人敢动,就这样挺拔地立在暴雨中,如同苍劲挺拔的松柏。 众人没有休息,动员结束后立刻进入山洞开始工作。为了争抢时间,聂凤智从进入山洞那一刻开始,就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他对队伍动员时所说的那些话,亲自做到了表率。除了吃饭和方便时会短时间走出山洞外,其他时间几乎全都在山洞中忙碌。 聂凤智每天天没亮就进山洞开始工作,一直忙碌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会回住处简单休息一会儿。由于山中的条件无法保证,聂凤智身为军区空军司令员,住的地方也就是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小屋,屋内也只有一张临时搭建的“床”而已。 其余工作人员,全都住着帐篷,由于封闭性不好,聂凤智和其他工作人员,几乎无时无刻都要受到山林中蚊虫的叮咬。若不是劳累过度,困倦到了极点,否则都无法入睡。 聂凤智虽然肩负重任,但他毕竟是军区空军司令员,许多具体的工作并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为何这段时间却如此忙碌呢?甚至连睡觉、休息的时间都压缩到了极限? 聂凤智身居军区空军司令员的高位不假,但聂凤智身上的担子却要比任何一个人的都重。此前已经介绍过了,这次空转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压力山大,因此许多细节聂凤智都要亲自抓才放心。 每一架飞机调动、每部分兵力的安排、即便是飞机空中转场时所飞行的路线,那也得聂凤智亲自筹划才行。当时航空兵6个师部17个团,以及500余架飞机,如此庞大的转场规模,全都由聂凤智一人总揽全局,他岂能不忙? 由于飞机“转场”期间,如同“寄居蟹褪去旧壳找新壳”,处于完全失去保护的危险中,若是被敌人察觉,派战斗机中途偷袭,后果将不堪设想。彼时的飞机可金贵得很,哪怕损失一架飞机,那也是令人肉疼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发生。 为了避免引起蒋匪空军的注意,聂凤智谋划了一条非常隐蔽的航线。聂凤智没有让南京、浙江的飞机直飞福建,而是设计了一条由江西飞广东,再进入汕头的航线。这样的航线虽然“绕弯子”,却能够保证隐蔽性。 但凡事无绝对,即便如此隐蔽的飞行航线依然被敌人侦知该如何?聂凤智对这一点早有准备,所以才选择让飞机进入汕头。汕头与金门、马祖之间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即便敌机有所行动,也有足够的应付时间,不至于措手不及。 为了完成任务,聂凤智将军几乎拼尽了一切,但纰漏也并不是没有。空九师从长沙转场到福建漳州机场期间,最后准备降落在机场时,竟然有人看错了方向,从相反的方向降落,形成了两队飞机对向在机场降落的情况。 整整34架飞机,在机场的跑道上对向降落,如同开车时会车一样。当时机场上负责安全工作的高炮兵们,亲眼见证了这一幕,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失误”,还以为是飞行员们在秀飞行技巧。 他们不是第一次在机场执行护卫工作,飞机起落见过很多次,但以这样的方式降落的飞机群,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在所有飞机顺利降落后,他们情不自禁地对飞行员们竖起大拇指,口中还不停地为他们叫好。 其中一位名为岳崇新的飞行,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提到了此事,他当时听到地面的高炮兵对他们叫好,有些哭笑不得,嘴里还念念有词:“好什么好,这是失误,要是来个多机相撞,那就稀松软蛋啦。” 这种失误能瞒得过当时在场的高炮兵,又怎么能瞒得过聂凤智呢?但所幸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聂凤智也没有就此事批评他们,用聂凤智自己的话说,“总体调度我来管,这些事就留给师长、团长们处理吧。” 聂凤智经过20天的“苦战”,事无巨细地过问,每一次行动都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生怕出现半点闪失。虽然这段日子很难熬,但挺过来以后获得的成果也令人欣喜。当聂凤智将这一连串喜人的数据汇报给刘亚楼时,心里也是高兴的。当然,也只有他才最了解,在这些报告中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他和多少人日日夜夜的付出呀! “通信,共开设和扩建了12个指挥所的通信枢纽部,构通长途电路35处,增设无线电台127部、导航台站48个,架设永备线路298公里,被复线834公里;雷达,架设了11部引导雷达和14部警戒雷达,雷达团由2个扩建为3个,已迅速构成了全区高、中、低对空警戒与引导网;后勤,运送各种油料22109吨,弹药1722吨,副油箱1604副,其他物资20163吨……” 随着航空兵6个师部17个团陆续进抵福建的7个机场,520架作战飞机悄然降落在福建各个机场,聂凤智再也不是20天前的“光杆司令”,总算是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彼时,蒋匪空军共有飞机6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仅400余架,从数量上来看,福建空军在成功实现“空转”以后,已经具备了与蒋匪空军直接掰手腕的实力了。韩先楚、叶飞得知消息后,兴奋地给聂凤智打电话,劝他快给老蒋点颜色看看。 聂凤智行事一向风风火火,在军中也不乏拍桌子瞪眼的经历,韩先楚和叶飞原本以为他手中有了520架作战飞机,会很快对敌军动手,却没想到,聂凤智这次却稳如泰山,并不着急对敌军采取行动。 聂凤智虽然看着行事粗犷,实际上却是粗中有细之人,他之所以选择隐忍不发,其实有他自己的考虑。 其一,完成“空转”以后,我军战机虽然在数量上要超过蒋军,但蒋军的背后有美国撑腰,实力不可小觑。在老蒋的空军队伍,不乏一些飞行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地面部队的设备也比较先进,即便放眼整个东亚,战斗力也是排得上号的; 其二,此次“空转”任务虽然已经完成,隐蔽工作也十分到位,但蒋军此时必然已经知道我军已有大量飞机入闽。他们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此刻并不知晓,不宜轻举妄动; 其三,聂凤智对空军入闽后对敌的首战非常重视,在他看来,空军入闽后可以不轻易出战,但一旦出战,就必须要获胜,这与空军入闽后能否站稳脚跟,以及未来再战时的军心都息息相关。 所以,聂凤智对首战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打好,而且,他还在战前放下了狠话,“谁砸锅,谁负责”。 与此同时,大批作战飞机短时间内涌入福建的情况也被敌人侦知,蒋军如临大敌,立刻展开了应对行动。蒋军一边将金门、马祖区域的军属撤离,一边将作战飞机迅速升空,在海峡间轮番巡视。 首战告捷1958年7月29日,这是沿海天气很特殊的一天,内陆上空乌云密布,海岸线以外却晴空万里,是一个对我军十分有利的天气,也是突然出击杀敌的好天气。 空十八师五十四团被聂凤智定为负责首战的队伍,该师师长名为林虎,人如其名,作战时如同下山猛虎,往往令敌人望而生畏。 此次林虎肩负重任,进行战前动员时,提到了国民党空军中的精锐飞虎队。师里的飞行员闻言,丝毫没有惧色,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要驾机出征。他们回应林虎:“什么飞虎队,我们是武松,就是要打老虎。” 林虎师长见到年轻的飞行员们如此豪迈,和他年轻时很像,心里非常高兴,为了帮助年轻飞行员们减轻心理负担,他故意打趣地说:“我名字里也有一个虎字,你们到了天上,可要看准了再打。”林虎师长的话,引来一片笑声,令飞行员们心头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空十八师五十四团驻扎在汕头,7月29日当天,林虎亲自督战,命人将“加长的耳朵”和放大的眼睛全都打开,其实指的是侦听台和雷达。 11时3分,代表着敌机的光点在荧光屏上接连出现,一个,两个……一共四个光点不停闪烁,蒋匪四架F84战机来了。11时15分,四架蒋匪敌机低空越过台湾海峡中线,早就盯上它们的林虎师长不失时机的按下按钮,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四架我军的米格17战机隆隆出动。 大队长赵德安率领四架飞机迅速升空,很快在空中就对上了来犯的四架敌机。敌方机长名为刘景泉,是一位身负许多荣誉的王牌飞行员,不仅拿过“炸射最优成绩”,还得过“克难英雄”称号,老蒋还亲自接见过他,是超一流的飞行员。 但我军飞行员丝毫没有畏惧,敌机进入我军射程后,高长吉率先开炮,一举击落刘景泉的僚机。这一惊非同小可,刘景泉迅速急转俯冲,企图逃跑。我军飞行员张以林对此早有准备,立刻进行追击,一发炮弹稳稳命中敌机,刘景泉被迫跳伞求生。 与此同时,另外两架敌机反应过来,准备偷袭高长吉,被及时赶到的赵德安从侧翼击伤敌机,两架敌机见状不妙,立刻调转方向逃跑了。这一次空战可谓干净利落,在四对四的境况下,我军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击落敌机2架,击伤敌机1架,取得了3比0的战绩。 遗憾的是,刘景泉落海后被渔船所救,又被随后赶来的运输机救回医院抢救,让他侥幸逃脱了。但此次空战还是给蒋军极大的震撼,一向对真相遮遮掩掩的台北“中央社”,这次也不得不如实报道。 除此之外,美国方面也对此次空战进行了报道,更加扩大了此战的影响力。聂凤智蛰伏许久的一击,果然达到了惊人的效果,令敌人胆寒,壮大了我军声威。 但聂凤智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尽管在首战告捷的晚上给战士们摆了庆功宴,但次日空军便如同昨日什么也没发生一般,更加密切地关注着敌军的动向。聂凤智判断,敌人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卷土重来。 正如聂凤智所料,气急败坏的敌人很快就再次攻来,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但聂凤智对此早有预料,此后一个多月的激战中,敌人依然占不到任何便宜,被击落四架战机,击伤五架战机,而我军仅被击落一架战机。 眼看着战况不利,敌人对我军空战逐渐失去信心,为了挽回颓势,几乎陷入疯狂的蒋军,在美军接管台岛防空的情况下,一口气派出140架战机,气急败坏的向我军攻来。 聂凤智随机应变,想到了一个策略。他没有派出大量飞机与敌机对轰,反而一次派出少量战机升空,以骚扰敌人为主。敌人见我军飞机数量少,胆子逐渐大了起来,不依不饶地追击过来。 如此这般数次,蒋军的敌机不知不觉间远离海岸线,深入内陆上空,这时聂凤智派出我军大部队,在空中将敌人追击的敌机给“包了饺子”。蒋军飞机很快不敌,只能落荒而逃,一次预谋已久的全力一搏,就这样被聂凤智轻松化解了。 这种战法不仅蒋军没见过,就连美军听说了也直呼高明。但他们却不认为这是不善于空战的中国军人能想出来的战法,肯定是有苏联高级指挥官在背后指点。为此,刘亚楼还专门致电聂凤智询问情况,聂凤智笑着说:“哪有什么苏联高级指挥官指点,其实就是将陆军的战法挪到了天上”,刘亚楼闻言,放声大笑。 “响尾蛇”导弹蒋军屡屡受挫的局面,美军也不愿意看到,为了帮助蒋军在空战中取胜,美军将新研制出来的一款空对空导弹卖给了老蒋,企图借此帮助老蒋挽回颓势。 这种名为“响尾蛇”的空对空导弹威力巨大,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红外热制导技术,搭载在F86战机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对空战致胜的帮助很大。由于“响尾蛇”导弹刚刚研发出来,美军自己的空军甚至都还没机会使用,老蒋的空军此次出战,将是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令蒋军信心倍增。 敌人的阴谋我军并不知情,当敌机出现时,依然像往常一样升空对敌。我军飞行员对敌时士气大盛,勇于搏杀,屡屡近距离与敌机交火。蒋军搭载了“响尾蛇”的战机,近距离反而无法发挥优势,一时间竟然被我军冲杀得七零八落。 敌机逃跑时,我军飞行员立刻追击,拉开距离后,敌机反而抓住了反击的机会,将“响尾蛇”导弹的优势发挥出来,飞行员王自重的座机被击落,壮烈牺牲。 “响尾蛇”导弹首次应用,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但美军难道真是好心,将厉害的导弹卖给老蒋使用吗?当然不是,一来是帮老蒋稳住阵脚,二来也是利用老蒋的空军“做实验”。 “响尾蛇”的技术并不成熟,发射后虽然能够追踪战机,却敌我不分。而且,有一些“响尾蛇”发射以后故障频发,甚至有几发“响尾蛇”导弹脱离战机后,并没有被点燃,就这样直愣愣地坠地,甚至都没有爆炸。 我军在战后打扫战场时,就在陆地上找到了一枚没有爆炸的“响尾蛇”。但由于这种导弹刚刚研发出来,此前从未见过如此模样的导弹,发现导弹的战士还以为是蒋匪飞机上掉下来的铁棍呢。 聂凤智得知这个情况后,对“飞机上掉铁棍”的古怪情况很好奇,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新型武器。等到聂凤智亲眼见到了“响尾蛇”导弹后,印证了他的猜测,急忙喜出望外地下令:“速送北京进行研究!” 武器研制部门专家拿到“响尾蛇”导弹后,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型武器,在彭德怀的全力支持下,“响尾蛇”被研制部门重点分析。数年之后,中国研制出“霹雳一号”空对空导弹,该导弹的机制与“响尾蛇”颇为相似,推动了我军武器发展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