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渡江汉》的作者宋之问,为夺诗杀害侄子,官场更是阿谀奉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4:1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渡江汉》的作者宋之问,为夺诗杀害侄子,官场更是阿谀奉承                                                                                 2024-03-05 08:48                                                    发布于:山东省
   
                                

宋之问画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你选了精美的图片来配这句诗,在朋友圈伤春悲秋的时候,并一定不知道这首诗所引发的悲惨故事。
这两句诗出自《代悲白头翁》,作者是唐代诗人刘希夷,但是他却因这首诗而死于舅舅宋之问之手。
宋之问对此诗喜爱不已,但爱而不得,恼羞成怒,于是命人害死了自己的外甥。而宋之问其人,才华横溢,但品行却让人不敢恭维,文人的风骨也似乎与他毫不相干。

宋之问
踏入官场,为得功名利禄左右逢源
宋之问自幼勤奋好学,19岁进士及第,从此踏上仕途。彼时武则天执政,广纳人才,宋之问以才取得重视。"下官少怀微尚,早事灵丘,践畴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树,情可何之。"
武后惜才怜才,提拔了宋之问,宋之问便写了此诗,以示感恩和追随之心。只是,踏入官场的他,心术不正,日日想着阿谀奉承,走歪门邪道,博得武后青眼,以期一生富贵荣华。
不同于宋之问,少时杨炯则更为重视文学创作,后来随年岁增长,杨炯也萌生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杨炯怀抱的是经国理想,即便在官场数年,仕途不顺,他依然踏实沉稳,最终迎来了仕途飞跃。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
而宋之问所作诗篇,多为讨好武后而作。居学士之职,却无任何实绩,这也是宋之问在政治上没有得以重用的原因吧,一心想着攀附权贵,贪图享乐,哪有心思做出丰功伟业来呢?
再如骆宾王,作《为徐伟业讨武曌檄》批判武则天,开篇就揭露其罪行,即便这是这是一篇批判武则天的文章,却让武后发出"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的感叹。
反观宋之问的诗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这是宋之问写给武则天的诗,除了自己对武后的爱慕,恐怕也不剩下什么了吧?此举不成,宋之问又把目标转向了武后的男宠张昌宗与张易之两兄弟,企图通过这二人接近武后,甚至为了讨好张氏兄弟,为他们提过尿壶,竭尽一身才华为他们写诗来巴结他们。

骆宾王画像
可悲也,昔日有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宋之问则为了富贵权势,平步青云而不择手段,抛下了文人的自尊与清高,一生与"风骨"二字也几乎绝缘。
究其原因,怕也是家世低微,渴望高官厚禄罢了。只是,君子不走正道而获得名利,终究为世人所不齿。
叛友杀亲,朝堂之上反复无常最终引来恶果
宋之问虽然仪表堂堂,才貌双全,但人品却与其文学造诣截然相反。据说,他看中外甥刘希夷所作诗篇《代悲白头翁》,却因外甥不肯割爱而心生怨恨,于是害死了外甥。
如此心胸狭隘,嫉妒成性,怎能称为君子?最令人气愤的一件事发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宋之问依附于张氏兄弟而被贬。由于难以忍受艰苦的生活,宋之问偷逃回洛阳,被好友张仲之收留。

武三思影视剧照
不料宋之问偷听到了张仲之等人刺杀武三思的计划,他派侄子向武三思告密,害得张仲之被灭门,而自己却又借此机会升了一次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遑论张仲之冒着生命危险收留宋之问,结果却遭到挚友的背叛,惹来杀身之祸。
宋之问的狠心与无情,在唐代众多诗人之中,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惜背叛恩人,即便再腹有诗书,也无法拯救他那低劣的人品。
武三思为太子李重俊所杀之后,宋之问又将目标放在了太平公主身上。后来又讨好安乐公主,如此周旋于这两人之间。太平公主怒其反复无常,向唐中宗揭发宋之问的罪行。

太平公主画像
因此,宋之问被发配到了越州做长史,次年又被流放钦州,再被流放至桂州。李隆基登基后,厌恶宋之问的小人行径,下令将他赐死在徙所,宋之问就这样结束了他墙头草一般毫无尊严的一生。
卿本才子,奈何多媚骨。"趋炎附势,无德才子"成了宋之问身上永远都撕不掉的标签。与诗仙李白,诗史杜甫相比,这二人不仅有名篇佳作传世。李白力士脱靴,敢于蔑视权贵。
杜甫安贫乐道,无权不争,不收不义之财,有权不滥用,为后世人称颂。而宋之问一生实在可惜,若走正道,品德高尚,满怀正义,凭借一身才华,他必会成为人人称赞的诗人,名流千古。

杜甫画像
能言善辩,富有才华,仕途一帆风顺
被举神童的的杨炯,在弘文馆待制16年,年近三十,也还不过是一个九品小官。而宋之问15年间仕途飞跃,令人艳羡不已,出入随侍,一时之间炙手可热,原因就是宋之问所作诗歌颇得武后欢心。
著名的的"龙门夺袍"事件便展现了宋之问的文采。武则天在游龙门石窟时诗兴大发,宋之问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作诗《龙门应制》,洋洋洒洒两百多字,生动地写出了武则天游龙门的盛况。武则天对宋之问赞赏不已,上官婉儿认为此诗"文理皆美",众人也都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将自己的锦袍赐给了他,后世遂以"夺锦之才"指代富有文采的人。

近乡情更怯
经历过曲折人生,诗歌风格走向成熟稳重
宋之问前期诗风文辞富丽,多为歌颂武后功德之作或为讨武后欢心而作,内容浮华空泛。自被唐中宗贬谪,途中历尽艰辛,他开始对人生有了一些思考。诗歌的风格也有所转变,这个品行劣迹斑斑的无德才子似乎终于有心思于文学创作了。
离了尔虞我诈的官场和政权争斗,他的作品也不再尽是些溜须拍马的空泛之作,文学创作也回到了正轨,留下不少佳作。
如他为杨炯写的祭文《祭杨盈川文》,字字悲切,深刻表达了他对杨炯逝去的惋惜和对杨炯才华的赞美。

宋之问画像
在文学造诣上,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可见除去人品,宋之问的文学成就绝非一般。《渡江汉》是宋之问从蛮荒之地逃回洛阳的途中,描写对家乡思念的一首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深刻表达了宋之问离家之后对家人的思念,一改往日之浮华诗风。可以看得出,宋之问经历一次贬谪,作诗风格开始趋于沉稳。
《高山引》为宋之问的名作之一。这首诗写了作者对被贬后对命运的渺茫和前途无望的伤感。
"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这两句诗巧妙的写出了诗人愁肠百转,对前途渺的无奈和悲叹。

宋之问
由此可看,宋之问的诗风在被贬谪前后是大有不同的,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宋之问的成长。从唯功名利禄到慨叹人生,从献媚讨好到纪实抒情,写诗对象也从皇权福贵变成了自己。这个诗人在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心中肯定不免生出些悲凉的情绪。
筹谋多年,最终却都化为了泡影,拥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最终落得个"文中败类"的称号,可悲可叹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4-25 03:45:54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4 03:22 , Processed in 0.0094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