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秦钟心机太深,跟宝玉初次见面,就开始忽悠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03:2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秦钟心机太深,跟宝玉初次见面,就开始忽悠了                                                                   2024-04-21 17:12                                                    

发布于:安徽省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孩子,与她一起抱来的还有一个男孩,但这个男孩后来夭折了,巧的是,秦业后来自己生了一个儿子。

这就是秦钟。因此,秦可卿和秦钟这两人的关系就比较特殊,虽然是姐弟,但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秦可卿的确很疼这个弟弟。

也是因此,常去姐姐家玩的秦钟,很快与贾宝玉认识了,两人相见恨晚,聊得很投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

这秦钟见了宝玉后,也存了一段心思,原文说秦钟恨自己生于贫寒之家,不能与宝玉耳鬓交接,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

这也是大实话,即便是今天,依然如此,过去讲究的是阶层,不同阶层的人往往不大可能成为朋友。而现在说的是阶层固化,穷人想要跟富人做朋友,也基本没戏。

因此,两人虽然相见相识了,毕竟身份有别,秦钟也不可能常住姐姐家,贾宝玉也不可能天天到宁府去,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这两个人天天混在一块呢?

两人闲聊之中,秦钟很快就发现了转机,并牢牢地抓住了,于是才有了后来跟宝玉长期相处的机会。

宝玉问到秦钟家务等事时,秦钟就提到业师亡故自己在家温习功课之事。说完这个,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于是又接着说了一句“再读书一事,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

也正是秦钟这番话,让宝玉想起了自己的家塾,并想到了让秦钟也进贾府学堂读书之事,还说回去就禀明此事。

其实我们细想想,宝玉是个不爱读书的,很少去学堂,如果不是秦钟提到读书作伴的话,估计贾宝玉根本想不到通过贾府学堂与秦钟朝夕相伴这样的办法。

秦钟说读书作伴的话,很显然也是为了引出宝玉那番贾府学堂的话,这样他才可以顺坡下驴,说出后面的话。

而秦钟这个人,我们通过其后来的表现也会发现,他的心思也并不在学习上,只不过,他见到了宝玉之后,忽然有了打算和主意。

秦钟说自己父亲也曾提到这件事,说贾府的义学好,原来也准备与贾珍商议引荐,但因为贾府事务繁忙,就没提这事儿。

也就是说,这件事,秦钟是知道的,当他见了宝玉后,立马激活了这个想法,强烈地想通过贾府学堂,达到与宝玉耳鬓交接的目的,所以他跟宝玉说“何不速速的做成?”

这就是秦钟,虽然跟宝玉同年,但显然比宝玉多了一层心机,而且整个人也显得世故油滑许多,这是初见时宝玉所没有看到的一面。

这也能解释秦钟为什么常去姐姐家,作为小官之子的他,每次到宁府,看到百年国公府的繁华,他内心应该是羡慕的吧?应该有过一些想法吧?

而与宝玉的相识,让秦钟过去的一些想法变成了现实,他终于可以长期住在贾府,终于可以跟真正的富家公子交朋友。当然,这一切,源于秦钟的心机,也源于他的世故。

你看秦钟多会说,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聚谈,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

话说得多好听,为了能赶快进贾府学堂,秦钟可以说列出了一大堆他进贾府私塾的好处,总之对学习,对交友,对父母都有好处。

宝玉一听,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连说两个放心,还准备这就告诉秦可卿和王熙凤,然后再各自回家秉明长辈,自然就成了。

可前面宝玉明明说了,贾母知道家学里子弟多,大家在一起淘气,所以不让宝玉去学里。其实这里曹公已经透露了贾府学堂的风气不好,到后面顽童闹学堂一回,更是放开了写。

因此,秦钟说的那些进学后的好处,其实压根儿就不存在。反而徒增了父母长辈的担心忧虑,荒废了学业,朋友倒是交上了,可这个朋友多多少少是有些风月意味了啊。

对秦钟来说,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本意,他从来没想过要好好读书,读书只是个幌子罢了,是用来掩人耳目的。

我们知道,薛蟠进贾府后,被带得比过去坏了十倍。而宝玉与秦钟的相识,也许恰好反了过来,是宝玉被秦钟带的比过去更会玩了。

作者:夕四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5 22:50 , Processed in 0.0086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