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父亲为儿子找“猴子”惊动300多万网友,后续来了 2024-04-29 22:08 来源: 新黄河 发布于:山东省
原标题:济南一父亲为儿子找“猴子”惊动300多万网友,后续来了 “爸爸,你能帮我缝一下这个‘小猴子’吗?”近日,山东济南网友涂先生为12岁儿子找“猴子”的故事,惊动了300多万网友。
如今,故事的后续来了——孩子已经收到新的“小猴子”并开心地接受了!
涂先生说:“儿子接受了新的‘小猴子’,我和于阿姨悬着的心都放下了。旧‘猴子’我会给它做一件衣服穿上永久留存下来,它已经是我家庭的一员了。”
涂先生的儿子收到新的“小猴子”
此前,据涂先生介绍,12岁儿子有一只破旧、脱线的“小猴子”,从1岁拥有它起,儿子每天睡觉都要抱着它、出门旅游也要带着它,有时候忘带了都要快递过去,不然晚上都睡不好觉。
涂先生说:“其实到第3年的时候,这个玩偶就已经破烂不堪了,我又买了个一模一样的偷偷换掉,孩子也没发现。”
但一晃8年过去,如今,它已经破到了实在无法继续缝补的程度。
孩子破旧的“小猴子”
看到孩子如此珍爱他的“猴子”,涂先生征求孩子意见后开始为孩子寻找一模一样的玩偶,并在网上发布了视频:“‘猴子’的身体捏了会响,两只手可以粘起来,现在网上卖的是无毛的,孩子的这只是有毛的……万能的网友,谁还有这样的毛绒玩具?”
视频发出后,涂先生很意外:“竟然有300多万网友观看了。”山东威海的于女士,也看到了这条视频。“我有两个这样的‘猴子’,你看看哪个更像你家的?”
涂先生和于女士的聊天记录
于女士属猴,因此收藏了许多猴子玩偶。和小朋友同款的“猴子”是于女士十多年前购买并珍藏至今的。
“一个父亲的慈爱深深打动了我。”于女士主动联系涂先生,将“猴子”寄给了孩子,分文不取。
“她里里外外包了三层,让我感受到她也非常珍惜这只玩偶。”
涂先生说,随“猴子”而来的还有一封给孩子的手写信。信中,于女士写道:“虽未曾谋面,体会得出你是爸爸和妈妈独一无二的宝石,因为你的爸爸妈妈非常爱你。你的爸爸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苦苦寻找你所喜欢的玩具毛猴子,你能在这么多爱的家庭中生活和成长,必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
于女士说:“在这茫茫人海中,我无意间看到你爸爸的视频,是很有缘分的。现在把我珍藏十多年的毛猴子送给你,衷心希望你好好学习,身心健康……”
4月28日晚,涂先生按网友的建议,把新的“小猴子”和旧的“小猴子”一起放到了正在熟睡中的儿子的怀里。
4月29日,涂先生发布了最新的视频,称儿子已经接受了新的“小猴子”。视频中,孩子看着新的“小猴子”忍不住嘴角上扬,并表示想给旧的“小猴子”做件衣服穿上然后收藏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中显示,于女士写的那封信也被涂先生一家郑重地进行了装裱。
于女士的来信被装裱起来
这个由“找猴子”引发而来的暖心故事不仅打动了网友们,也让不少人产生共鸣,纷纷在评论区晒出了陪伴自己多年、有了岁月痕迹的玩偶、浴巾等。这些物品在网络上被称为“阿贝贝”。
“阿贝贝”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的名词,称之为“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 object)。它指婴儿为抵御分离焦虑并获得自我满足而创造出来的第一个非我拥有物。一般的过渡客体是一块柔软的毛毯、一块旧的衣服、一个玩具或一块尿布等,这能让儿童保留母亲气味或有着同母亲的慰藉相联系的特征。
孩子对过渡性客体的依恋是正常心理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反而能从中获得情感的慰藉。如果对客体(物件)的依恋并不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上学),可不干预,不要强行戒掉孩子的这个行为,并且在客体的处理上(比如清洗、更换等)能够询问及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过渡性客体”之外,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正如涂先生的父爱遇到于女士的善良,这动人的双向奔赴,是给孩子最温暖的爱的教育。
(来源:综合当事人社交账号、新华每日电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网友评论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来源: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