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野战将厉害吗?顾祝同:陈锡联胆大,杨勇脾气大,刘伯承格局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04:4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野战将厉害吗?顾祝同:陈锡联胆大,杨勇脾气大,刘伯承格局大                                                     2024-05-23 08:58                                        

发布于:黑龙江省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解放战争时期,虽国共双方是“老朋友”,但越是老朋友,有时候就越需要深入了解。因为在对方阵营内,总免不了出现一些很厉害的所谓新人,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华野粟裕。
对于国军,直至战败逃到台湾很长时间了,都还认为诸如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的指挥官都是陈毅,却把粟裕当成寻常的纵队司令。
比如王耀武在被俘后,就嚷嚷着见陈毅。一则他认为是陈毅指挥的,二则自持曾跟陈毅见过面,“保护”过陈毅。当时我方为了严守机密,便派舒同代表陈毅前去的,继续进行“战略欺骗”。

至于很熟悉的也是一样。如淮海战役时,刘伯承就是派陈赓出战,引诱黄维统领着精锐第十二兵团,喜滋滋钻入了口袋阵为何刘伯承非要派陈赓?因为陈赓和黄维,都是黄埔一期生,彼此很熟悉。若去个新人,还真难达到这效果。
同理,在《亮剑》中,粟裕打出“对对胡”,让李云龙阻击楚云飞也是这样。直接搞得楚云飞一头雾水:按常理对方早该溃败了,咋还这么厉害?直至搞清对手是李云龙后,楚云飞这才释然表示:这就正常了
所以对方战将或统帅有何特点,也就是厉害不厉害,从来都是彼此高度注意,且必须要收集的重要信息。还比如,得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不用蒋介石催促或给甜枣,白崇禧自己就急慌慌地跑去应战了,为啥?

一则,大别山地区,是桂系的势力范围,二则白崇禧深知刘伯承厉害,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抵挡得住,若换别人必会被碾压。
连白崇禧都这样,可想而知蒋介石对于搜集我方战将的信息,也必是用心非常的。证据就是在1947年9月23日,顾祝同曾给蒋介石发去一封电报,上面就密密麻麻记载了中野战将的特点。
第一个要说明的是,顾祝同之所以能搞得如此详细,是因我方有人在被俘后叛变,此人叫高诗林。他具体是啥职务,笔者查了半天也找不到。却可以断定,绝非我方的高级指挥官,反而疑似是文艺工作者,如下图。

这插画的作者就叫高诗林,至于是同名同姓,还是就是此人,笔者不敢断定,只能给出相关线索。
第二个要说明的是,这份材料让顾祝同很兴奋,认为极有价值,故而这才整理完毕后,发给了蒋介石。
下面咱就结合着顾祝同的这个电报,进一步分析,首先要说的是陈锡联。

其一:陈锡联胆子大
第三纵队司令陈希锡连,过去是三九师的三八五旅旅长。是刘伯承卫士勤务兵胆子大,打起仗自己亲自跑到最前线去指挥,有时自己抱着机枪打......
可是有最大的缺点,不能见大一点的地方。在焦作,三纵住了个时期,满城都是电灯电话自来水,马上也坐上汽车,不知天高地厚。焦作失守了,心理还留恋着城市的舒服。见了刘伯承第一面,便说:“城里好,电灯电话自来水。今后一定再打大城。”
但是对刘伯承的指示完全服从,绝对百分之百完成战斗任务。

说实话,笔者即喜欢这类史料,又怕这类史料,因为许多信息都是似是而非,甚至真真假假。比如说陈锡联曾当过“
是刘伯承卫士勤务兵
”,这个笔者在正规史料中,就没看到过,应该是在胡扯了。
故而笔者比较倾向:这位被俘变节的高诗林,根本就不是军事指挥官,哪怕连排级也不是,就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因为想象力很丰富。
不过,同时却也说出了陈锡联作战风格:就是胆大,堪称是李云龙式,一打仗就向前线跑,还抱着机枪打,且完全服从刘伯承的指挥,一看就是悍将。
至于“不能见大一点的地方”,无论真假,笔者都认为反而是好事,这叫应有的霸气或说自信必须要打大城,潜台词就是赶走蒋介石。

其二:杨勇脾气大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湖南人,性情骄傲,皮脾气大。平时说话声音同女人的声音相同。
当一个战斗任务分配给他时,他总是先答复:“绝对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对他的队伍,也是要不打就不打,要打就打个漂亮仗个人英雄主义特别强,在攻安阳碰了钉子后,心中不舒服,三天没吃饭,并且找刘伯承表明自己的态度:过黄河一纵队打前锋,不连打下三个城,不见刘伯承。结果是完成任务。
可是群众纪律是最差的。别的部队称:“杨支队”为犯群众纪律的祖宗

得,笔者似乎又看到李云龙的影子。比如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特别强,群众纪录差等等。不过也必须要承认,杨勇将军果然是中野悍将,荣誉感非常强。
所以脾气大,反而是好事,“不连打下三个城,不见刘伯承”的自信和霸气,便是最好注解。

其三:刘伯承格局大
关于刘伯承的内容是最多的,笔者只能选些重点,有兴趣的可以看上图。
刘伯承有名的战略家有名之将领,在全中国没有一个能抵挡得住的
群众观念强。他的研究精神特别好,对自己的军事干部特别爱护
不像军人的风度,而是学者文雅的风度,因此对团结干部是最有办法的
他的皮脾气不爱发,如果哪个部队对群众纪律做得不好,他是绝不客气如果相反,对军事任务完成不怎么好,倒可原谅

第一个强烈感受:连叛徒都对刘伯承推崇备至,可就刘伯承的心胸格局之大。
第二个强烈感受:有点护犊子,这恐怕是咱刘帅的那点小私心吧别说,反正很符合《亮剑》中刘伯承的形象,你瞅咱老师长,有多爱护李云龙吧。
那么还有其他中野战将吗?当然有,只不过就实在离谱了!如六纵的韦杰,明明是广西人,却被说成山西人这就是为何笔者说“即喜欢这类史料,又怕这类史料”的原因。

那么蒋介石接到顾祝同电报后是啥反应?这就不知道了。唯一可知的是,顾祝同发电报的时间是1947年9月23日。而1947年6月30日,二野,也就是刘邓大军便开始千里挺进大别山了。
说来说去恐怕又是蒋介石“临时抱佛脚”,想搞清楚挺进大别山的中野,到底有多厉害等等,好做到有的放矢只不过这也太被动了。所以只能说:这大概就是蒋介石的特点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06:21 , Processed in 0.0078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