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海战役:中野啃不下黄维兵团,换了东野会怎样?答案是快很多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09:3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淮海战役:中野啃不下黄维兵团,换了东野会怎样?答案是快很多                                                                                 2024-06-07 10:09                                        发布于:天津市
   
                          淮海战役:中野啃不下黄维兵团,换了东野会怎样?答案是快很多

李达、邓小平、刘伯承和蔡树藩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举世闻名的淮海战略大决战由3个部分组成,先是华野在碾庄全歼黄百韬兵团12万人,随后刘邓的中野大军在华野援军的配合下,在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12万人,最后,粟裕指挥华野部队在陈官庄一举全歼杜聿明集团30万人!整个淮海战役一共歼敌超过55万,这个记录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
要说淮海大战中每场战役都可以称得上惊心动魄,但最关键也最让人揪心的,就是中野大军围歼黄维集团。
之所以说围歼黄维兵团最关键,是因为粟裕的华野部队刚刚在碾庄吃下黄伯韬的12万人,如果强大的黄维兵团此时突然加入淮海战局,那杜聿明那边会两军汇合,这个仗就很难打了!若不是刘邓大军在关键时刻对黄维兵团围而歼之,淮海大战能否达到粟裕预期的效果非常难预料!
说战黄维让人揪心,是因为这场大战实在是步步惊心!刘邓的中野部队在打黄维的时候,非常吃力,主客观原因加在一起,即使战场的局面非常复杂,非常难以揣摩,这恐怕是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元帅(1955年授衔时,邓小平其实最初也在元帅名单里)级别的战神遇到的最棘手的大战了。

邓小平和许世友
为什么刘邓的中野大军围歼黄维会有那么困难?要从敌我双方两方面的因素对照来分析。
先说我方的,刘邓大军当时的条件可真是艰难!不要说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就是旁边的友军东野,也要比刘邓大军“阔得多”。解放战争中为革命做出牺牲最大的大概就是刘邓的中野了,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同时,部队损失极大。
首先是兵源的要素:经历一系列的恶战,特别是大别山地处国民党两大统治核心南京和武汉之间,蒋介石铁了心要把刘邓消灭在这里,因此下了血本对刘邓大军围追堵截,部队减员非常严重,补充起来又没有那么快,10万大军几乎被打散;其次是物质的要素,特别是武器。在过黄泛区的时候,部队不得不把火炮等重武器扔在烂泥里,否则无法行军,惨烈的战斗也损失了相当的重武器,流动行军,更谈不上重武器的补充。因此,刘邓大军战略目的的成功实现是以巨大的损失为代价的,和黄维兵团接触之初的中野,几乎可以说是要人没人,要枪没枪!

周恩来和刘伯承
但就是这样一支人员不整、武器奇缺的中野,竟然围困住了实力强劲的黄维兵团!
接下来我们要说敌方的了:黄维兵团很强,不是一般的强。
黄维本来不属于淮海战场上的徐州剿总管,他是华中剿总白崇禧的部下。因为粟裕华野大军围住了黄伯韬兵团,蒋介石就从华中抽调了黄维兵团来救黄伯韬。
黄维本人算不得能征善战的战神级人物,只是个中规中矩的将领,这个固执的书呆子几乎把他的一生精力都献给了永动机的研究上。
接到蒋介石让他东进的命令,黄维倒是不像别的国民党将领那样蓄意保存实力,一根筋的沿着蒋介石为他规划好的行军路线来救他的同宗。可你得看看这是条什么路线呀,一路上河道纵横,光是大的河流就至少有四条,黄维兵团清一色美式重装备,火力强大,攻城陷阵是可以,但不能陷在烂泥里呀!

毛泽东、林伯渠和刘伯承
就这样,黄维被蒋介石严重坑了一把,陷在烂泥里动弹不得,这才被中野包围。但即使是这样,两军实力的差距就算是用肉眼看也是清晰可见的。
装备自然不用说,刘邓大军已经没什么像样的武装装备了,黄维兵团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美援重武器,还拥有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18军;刘邓大军此时人数上略有恢复,大约12、3万人,而黄维兵团也有12万人!这几乎是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对峙一个拿着AK47的人,而且两人的身高几乎是一样的!
但就是这种实力的对比,刘邓大军也凭着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战术包围了黄维——刘邓军神的美名不是盖的,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他们用牵牛战法一步步将黄维置于列阵之中。

徐向前和邓小平
当然,“包围”勉强可以算得上,“全歼”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刘伯承和邓小平。
果然,战斗打响后,中野显得很被动,即使是黄维兵团中的廖运周师临阵起义,打乱了黄维的阵脚,但两军实力悬殊,黄维也并不慌张,固守待援。此时,战局胶着,成了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这种情况下,只凭中野的力量对付黄维是不够的,必须要华野伸出援助之手。于是,粟裕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派华野参谋长陈士榘亲率10万大军,星夜来援,在这10万大军中,有着华野名满天下的特种兵部队,这支部队最擅长的,就是用他们猛烈的炮火换取胜利。同时,奉蒋介石严令前来救援黄维兵团的国民党援军,也被华野6纵死死堵在路上。

粟裕和陈毅
这样一来,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我军有了24、5万大军,黄维还是那12万人;增援的华野部队带来了猛烈的炮火,而黄维的先进大炮都陷在泥里了!
就这样,在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的强力打击下,貌似强大的黄维兵团土崩瓦解,黄维本身做了解放军的俘虏,到功德林监狱去研发他的永动机去了。
请注意前文的表述,中野之所以能够全歼黄维兵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野派来了援军,而援军中起到最大作用的,是他们猛烈的炮火将黄维精心安排的防御体系悉数摧毁!假如华野没有派来援军呢?又假如华野也没有强大的炮火呢?

淮海战役总前委: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
或者,我们做一个更加大胆的假设,如果包围黄维兵团的是林、罗、刘的东北野战军呢?战局会是怎样的一种进展?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单纯的臆想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此假设由东野来打黄维,是想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一个规律:武器从来不能左右历史的进程,但却能左右战局的胜负,双堆集黄维的覆灭就是一个明证。
假如让林彪的东野来打黄维,目的不是比较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的指挥水平是不是比刘、邓、陈、粟、谭强,这是无法比较的,也没有意义。但结果必定是东野来打黄维的话,会大概率三下五除二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东野有冠绝全军的火炮。

贺龙、徐向前和朱德
可以设想一下,上千门火炮同时向黄维兵团阵地齐射,天崩地裂,地动山摇,估计黄维撑不了一天就得崩溃。为什么华野部队来援之后,立即战局改变,黄维兵团迅速覆灭,他自己也成为阶下战俘?是因为华野带来了令敌人望而生畏的炮火!
同样的道理,林彪打辽沈战役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就解放东北全境,歼敌50万;而同为解放军战神的徐向前打太原却用了足足半年,一共歼敌15万,自身伤亡却高达5万。如果仅比较这组数据,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结论,徐向前比林彪差很远?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徐向前的战术素质和军事能力绝不在林彪之下,但两场战役差距如此巨大,原因在哪里呢?
其实,林彪部队和徐向前部队除了战术素养略有差距外(徐向前的部队多是民兵改编的),最重要的是武器装备悬殊太大了,换句话说,如果徐向前有林彪一半的火炮,太原也能提前三五个月解放——当然,太原战役拖得久,还有中央军委的战略考虑——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陈毅、刘伯承、林彪、贺龙、罗荣桓、罗瑞卿、聂荣臻、徐向前、陶铸和叶剑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21:16 , Processed in 0.0080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