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将第一之争:杨得志凭啥反超不败上将韩先楚?他至死也没明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0:50: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将第一之争:杨得志凭啥反超不败上将韩先楚?他至死也没明说                                                            2024-07-05 16:20                                        

发布于:天津市
   
上将第一之争:杨得志凭啥反超不败上将韩先楚?他至死也没明说
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讨论武将的战力,自古以来就是最喜欢的话题。古代人也常常为三国名将的排行争论不休,现代人则有更多近代将领可以讨论。
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开国将军们的排行之争了。
我们国家在建国,以前是一直没有设置军衔的,直到建国后,1955年我国才进行了第1次授勋,不久后又再次取消了军衔制度,所以55年授勋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这次授勋仪式,也诞生了我们常常说的十大开国元帅,以及一众开国将军。
在这些开国将军中,一共有57人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其中,韩先楚和杨得志究竟谁的排行更靠前,讨论者们往往各执一词。总体来说,大家还是认为杨得志更胜一筹。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二者之间究竟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一往无前
韩先楚出生于1913年,他的家乡在湖北黄安,小时候家庭情况十分贫困。
由于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幼年时勉强供他读了一年私塾。可是穷苦人家哪里供得起学生,一年后他就被迫辍学,期间学过篾匠,也打过短工,苦难使他坚定了革命的心,14岁的时候就加入到农民运动中。
1929年,16岁的韩先楚加入共青团,第二年就参加了家乡的游击队。带着少年人的一腔热血,他们深入地主阶级的势力范围,为前线红军筹措粮草。

可是地方势力哪里是好惹的?很快他们就遭到了有组织的亡命徒的袭击,那些人涂着花脸,自称是红枪会。
所谓的红枪会,就是当地的民间组织,有一定神秘色彩,其中的成员自称刀枪不入,在民间有许多神鬼传闻。
刚刚组建起的游击队里还都是小年轻,当时的农民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拔除。见了脸上画着恐怖妆容的红枪会成员,被吓得转身就跑。

只有韩先楚毫不畏惧,当场就拔出枪,抓住也想逃跑的游击队长,大吼道:“不能跑,谁跑就打死谁!”
喊完之后,韩先楚也一马当先,举枪对着几个红枪会成员射击。红枪会的人不过是装神弄鬼而已,怎么可能真的刀枪不入,当场就有几个人倒下。
其他游击队成员一看,红枪队原来不是真的刀枪不入,顿时也有了胆子,一起向着对方反杀过去,将这些以跳大神为主业的民间团体当场击败。

这是韩先楚的第1战,他的胆色当时就令所有同伴佩服,也在当地打出了名号,许多人都佩服他的勇敢。
1934年在长征途中,韩先楚身先士卒,带队与围追堵截我军的国民党军队激烈作战,甚至打到与敌人肉搏的程度。
那一战,他靠着一腔孤勇,成功掩护25军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经出动3万多人围攻晋察冀军区,当时的韩先楚已经是689团团长。在上千日军围攻山西武乡县长乐村的战斗中,韩先楚也依旧身先士卒,端着步枪,在前线参与战斗。
那一战他们先后击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依旧与敌人展开了多次白刃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战役时,在锦州的国民党军队占据高点,修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工事。我军久攻不下,战事一时陷入胶着。
此时的韩先处还犯着胃病,可他也顾不上身体的疼痛,第一时间赶到前线,观察敌情。

作为一位经验老道的战术指挥家,韩先楚很快就发现敌人防御的漏洞,指挥作战部队切断了敌人的运兵通道,很快就拿下了敌方占据的制高点。
韩先楚能够打胜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份身先士卒的悍勇。正是由于他始终冲在前线,悍不畏死,跟着他的战士们,也会同样用勇敢无畏的冲锋,回报自己的长官。
在冲杀在前的长官的激励下,他所率领的军队也能打出更多硬仗,啃下更多的硬骨头。

神仙战术
除了一往无前的勇气之外,韩先楚作为开国上将中广为人知的一位,还得益于他非常擅长打以少胜多的“神仙仗”,常常会以奇计、奇谋决胜负,并且几乎没有败绩。
这位开始时几乎没有受过正统军事训练的将领,一生最擅长的,就是在战场上精准的抓住时机。他所指挥策划的奇袭战役,常常能够惊艳所有了解过的人,最典型的莫过于奇袭威远堡战役了。
1947年,韩先楚被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的司令员,此时与他搭档的是罗舜初政委。

这一战,我军要消灭敌军第116师,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敌军116是承担的任务就是机动防御,不但自身驻扎在威远堡之中,四面还都有其他国民党军队驻守。
这样的防守方式,无论哪一方有难,其他人都可以快速进行支援,遇到难缠的敌人,也可以收缩到一起,共同抵抗。
同时,由于驻扎地点相对没有那么紧凑,想要进攻突围也很容易。5个区域都有防御工事,每一块都是难啃的骨头。
面对这样的敌人,政委首先提出稳扎稳打的战术,认为应当先集中兵力,击溃其中距离武军最近的一个据点,再逐渐扩大优势。
而韩先楚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可以先采取“掏心”战术,长途奔袭距离我方120多公里的威远堡,先将敌人打个措手不及。

这样还可以引出四周的敌人,让他们脱离原本的防御工事,我军就可以对这些敌人设置埋伏,将他们一网打尽。
这个计划过于惊险,远不如政委的计划稳扎稳打,在政委看来,己方也要冒很大风险,如果不能一举拿下威远堡,我军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政委不肯冒险,韩先楚也不想战事继续拖延下去,双方各执己见,都不肯让步,最后把事情闹到了上司那里,由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决定,采纳韩先楚的方案。
这一战,韩先楚带着自己的队伍,如同旋风一般拿下了威远堡,并且一举歼灭国民党116师。

也正是这一仗,让韩先楚打出了“旋风司令”的美名,无论敌我,对于这个善于打“神仙仗”的将领,都非常佩服。
与之相似的,还有解放战争中的临江保卫战,也就是常说的“四保临江”。
在这场战役中,韩先楚认为,应当优先集中兵力,攻打敌人命脉,也就是中部核心。只要一举击溃敌人的核心部队,就可以令两翼部队不攻自破。

这主要是由于,他精准的发现敌军是临时编制,中部蒋介石的直属部队十分骄纵,两翼部队与蒋介石嫡系之间又常有矛盾。
但曾克林对这一战术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如果不能迅速击败中部部队,就会使我军陷入包围,得不偿失。
这场争执,同样由上级陈云和萧劲光拍板,同意了韩先楚的计划。

韩先楚也没有让众人失望,他率队一举击溃了蒋介石嫡系,直接将敌人阵型冲散,敌军被冲散后无心再战,有许多队伍都望风而逃。
从这两场战役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韩先楚为人好奇谋、行险招,他敢玩这样的战术,是对于己方部队的极端自信,换其他不那么擅长阵前冲锋的人来,都有可能玩砸了把自己赔进去。

三杨开泰
在1955年授衔的所有将军中,有三位上将被合称“三杨”,分别是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
这三位上将被中央的看重,“三杨开泰”的名号就是由周总理叫出来的。1950年,我国决定派志愿军到朝鲜半岛,抗击由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周总理就亲自点将,要将“三杨”送到朝鲜战场上去。

这其中的杨得志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另一位主角。杨得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铁匠家庭。
他也是从小家中贫困,对于童年的记忆,就是跟着爷爷走街串巷,一户又一户的给其他人打些农具。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许多年,到他的母亲去世,他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在地主家放牛的日子里,他蹭地主少爷的课,学了一点知识。

十几岁的杨得志去过矿里打工,修过路,直到湖南地区爆发了革命,他就和哥哥义无反顾的加入了革命队伍。
自从加入了革命,杨得志的军旅生涯就几乎从未中断,他从排长、连长做起,随着军工的增加,升级到团长、师长之类的岗位,一直在担任指挥员的工作。

红军长征时,杨得志所带领的红一军团第1师第1团,就被称为全军模范团,在这场最艰难的旅程里,杨得志带队开路,不但突破了乌江,而且还强渡了大渡河,为长征之路,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时期,杨得志在冀鲁豫边区奋战了整整5年,期间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计划,充分发挥我军在游击上的长处,阻止了敌人击溃我军根据地的野心。
1947年,当时晋察冀军区在对抗国民党方面并不顺利,整体处于劣势局面,中央就将杨得志调去做司令。

杨得志到任后并没有鲁莽冒进,而是稳扎稳打的主持了多场战役,顺利将晋察冀战区的局势扭转过来,还将敌军将领鲁英麟逼死,可以说,在战略上也有很高的见底。
红军时期,杨得志最高担任过师长职务,解放战争,杨得志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的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期又被调到朝鲜战场,回国后也一直在担任军区长官,在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待了足足25年。
1979年,已经年近70的杨得志又一次赶往云南前线,在中越边境组织边境自卫反击战,最终由于胃病和心衰,被紧急从前线接回北京救治。

可以说杨得志的一生都在军事岗位上奋斗,他几乎从未参与过政治岗位和参谋工作,直到1980年,被中央任命为总参谋长。
排名先后
总结看下来,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韩先楚是个善于打奇袭的“旋风司令”,他爱兵行险招,因此总能打出震惊敌我的战绩。
而杨得志的指挥风格更加稳扎稳打,能慢得下来、能坐得住,如果局势需要,完全可以慢慢和敌人耗。但他在打硬仗上也是屡立战功,在战绩上并不比多次一鸣惊人的韩先楚差。

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子,曾经在《军形篇》中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打仗的将领,要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或者说要先使自己的军队没有破绽、没有错误,然后才能找到敌人的破绽和错误,这样才能取胜。
很显然,杨得志是个能为不可胜的人。那韩先楚是个怎样的人呢?

其实纵观韩先楚的一生,每当他出奇计、用险招的时候,最后都能取得有效的战果,这就代表,在他的眼中,敌军就没有做到不可胜,而己方也已经做到了可胜。
但他几乎每场战役都会与合作者产生矛盾。那些反对他的将领,并不是不知道他的办法可以险中求胜,而是知道一旦没能取得先手优势,就会面临难以承受的损失。
换句话说,在其他人眼中,韩先楚的每一次出奇制胜都是豪赌。

哪怕韩先楚认为自己面临的是必胜的局面,但每一次都会让人担心,是不是太过冒进。而且他在战术上的奇谋指挥,不但不能推广,而且不能套用在战略高度的复杂局面上。
这其实也决定了,杨得志是一个能经营根据地的,有战略眼光的指挥者,而韩先楚是一个身先士卒、擅长依靠奇袭取得战役胜利的天才将领。

相对来说,组织会更加信任有耐心、心态稳定,能主持大局的杨得志担任战略指挥工作。这不仅是因为他更加稳重,也因为他提出的战略,更能得到各方的支持。

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得志的排名比韩先楚更加靠前,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晚年的时候杨得志写回忆录,但是他并没有夸大自己的功劳,美化自己的经历,而是以平实的口吻讲述自己的往事,也正是这样低调内敛的大智慧,让大家信服,称得上“第一”上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22:13 , Processed in 0.0080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