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江的“喜与忧”:镇江出现大量的野生鲢,为什么鲥鱼处境堪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20:16: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长江的“喜与忧”:镇江出现大量的野生鲢,为什么鲥鱼处境堪忧?                                                                                 2024-07-08 09:52                                        发布于:江苏省
   
                          

时常能在江边或者湖边看到野生的鲢鱼在清澈的湖水或者江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弋,几经辛苦江镇的人们终于看到这样的好消息。

由于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再加上一些环保政策的逐渐出台,自从100多年前横空出世的钞票开始被人们所认识,伴随着人们发家致富的同时,野生动物和植物逐渐被人们疏远,整个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糟糕。

然而在中国江镇的河湖中却出现了大量的野生鲢鱼,专家们分析,这些野生鲢鱼活跃在这里的水中,并不是外来的鲢鱼,而是中国特有的鲢鱼,这也是中国淡水生态环境修复的表现,但是野生鲢鱼却对中国珍贵的鲥鱼构成了巨大的灾难。

为什么鲢鱼会影响到鲥鱼的繁殖环境?

而鲥鱼又面临哪些困境?

野生鲢鱼活跃 镇江水环境保护效益初显。

2021年4月,水产专家在调研江镇的鲥鱼群时,却意外在这支鲥鱼群中发现了鲢鱼,而这支鲢鱼群中的鲢鱼并非来自外地的鲢鱼。

专家们对鲢鱼的品种进行了测试,这些鲢鱼正是最近几年在江面活跃的。

专家们认为,这些鲢鱼是在长江禁渔政策实施后的成果。

2019年,根据国家渔业部门的建议,为了保护长江中的珍稀鱼类,江苏、上海和湖北等沿江省市开始了实施禁渔政策的探索性工作,减少对长江中各种鱼类的捕捞。

到2020年,江苏、上海和湖北等沿江省市分别发布了禁渔政策,争取在三年之内完成全面禁渔,以期一展长江的绝美风采。

作为2019年4月江苏推进禁渔工作一个月以来所探索出的精准控渔的经验,就是限渔批捕,这也是禁渔政策的推广方案。

专家们认为,这个方案在鱼类资源保护和渔民捕鱼收益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2020年12月16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渔业管理,实施长江主干河道沿岸禁渔的通知》,宣布将自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江苏沿岸预定江段禁渔,限制捕捞,以期保护长江中的渔业资源。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镇江有很多特有的中小型鱼类,如包鱼、鲥鱼、鲶鱼和鲢鱼等,然而随着人们大量捕鱼,这些鱼类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中大型鱼类更是在1980年之后就几近绝迹。

2015年,为了治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上海和江苏两地先后发布了福渔令。

不仅上海和江苏两地开始了创建长江中游生态经济区的工作,江苏连续数年还对长江中游的渔业资产进行了退捕补贴。

一度,国家和上海、江苏等沿江省市为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都付出极大的努力,然而由渔民对长江的捕鱼行为并没有受到有效的限制,所以江镇的渔业资源数量不仅没能恢复到之前的数量,反而还在减少。

鲢鱼竞争 鲥鱼数量减少。

2020年1月1日,江苏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对渔业进行了禁渔,限制渔业资源产量,促使江镇的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从而看到了现在这些可以生长繁衍的自然资源。

而对于城镇来说,也起到了吸引游客的作用,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禁渔政策的推行并不是一件好事,2019年禁渔政策开始实施的时候,除了江苏等地外,江中游各省的鲢鱼数量稀少,很多地方的鲢鱼都是外地进口的。

在长江主干干沿岸进行了禁渔之后,有很多渔民发现,鲢鱼的数量大量增加,于是就在鲢鱼上发了财。

这些渔民大多将自己的意识培养到了掠夺性,对于鲢鱼等中小型鱼类资源就几乎没怎么管,导致鲢鱼数量大量增加。

鲢鱼和鲥鱼在自然环境中的繁殖期相同,所以在进行繁殖的时候就会互相竞争。

而现在江面上活跃的鲢鱼数量比鲥鱼多得多,甚至有的地方培养了鲢鱼,还将其投放到国家保护的鲥鱼的产卵地,结果导致了鲢鱼和鲥鱼陷入了白热化的竞争状态。

在江面上,鲢鱼和鲥鱼也会争夺食物和活动空间,由于鲢鱼体积较大,所以占据优势,鲥鱼只能去别的地方寻找食物。

而在进行产卵的时候,鲢鱼和鲥鱼会寻找一个栖息地,将卵产下,然而由于鲢鱼数量过多,这些鲢鱼找到的产卵地很可能是鲥鱼的产卵地。

而产卵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鲢鱼产下的卵一定会将鲥鱼产下的卵覆盖,从而导致鲥鱼无法进行自己的繁殖。

同时,由于鲢鱼产下的种卵在数量上远远多于鲥鱼,从而会将鲥鱼的产卵数量大大减少,直接让鲥鱼种群进入衰落的状态。

除了人为因素,鲥鱼数量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水利工程和环境污染。

长江及其支流的上游有很多支流,鲥鱼在产卵期的时候,一定要游到长江干流或者长江支流的上游,因为那里的水质较好,才适合鲥鱼的卵进行孵化。

然而随着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兴建,这些水利工程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能够在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这一举措不仅对鲥鱼的洄游轨迹产生了影响,还对鲥鱼的繁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到现在,这些水利工程的数量足有十几座,所以鲥鱼即使要从上游洄游下来,也无法将繁殖的最终产物带到长江中游,同时还会将这些鲢鱼搅进了鲥鱼的繁殖地,导致鲢鱼和鲥鱼在进行繁殖的时候一定会产生竞争。

同时,随着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也导致鲥鱼的数量减少,最终鲥鱼进入濒危物种的边缘。

保护鲥鱼,如何才能做到?

鲥鱼作为中国的一种珍稀鱼类,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同时鲥鱼又是长江流域的鱼类,因此鲥鱼作为中国的国鱼,一定要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现代社会中,渔民们的生活离不开捕鱼,如何既能让渔民们有收入来源,又能让渔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是一个难题。

但是现在的鲢鱼和鲥鱼群之中的鲢鱼都是在江镇进行繁殖的,所以可以采取引渔捕捞的办法,将渔业资源的产出还给渔民。

这样既能打击那些认为可以任意抓的渔民,又能保护渔业资源不受破坏。

对于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可以进行疏浚,尽量恢复鲥鱼的产卵环境。

同时在鲥鱼在洄游的过程中,可以修建鲥鱼的洄游通道,以保证鲥鱼的洄游顺利。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鲥鱼的人工繁殖,将繁殖的最终产物进行覆育,再将它们投放到长江中游的水域中,促使鲥鱼的数量逐渐恢复。

此外,企业要加强环保,禁渔政策的推行有效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但是在禁渔之外,企业同样要负起环保的责任,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治理。

同样也要提醒广大市民,做好环境保护,不要将一次性用品等污染物随意丢弃,这是对环境的破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01:16 , Processed in 0.0085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