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夺泸定桥途中发生何事?为何林彪比占尽先机的刘伯承快一步赶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06:15: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飞夺泸定桥途中发生何事?为何林彪比占尽先机的刘伯承快一步赶到                                                          2024-07-09 23:54                                      

发布于:天津市
   
        长征路上,一部分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之后,后面的国民党追兵穷追不舍。
在十分严峻的现状下,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作出了飞夺泸定桥的指令,过了桥之后,中国革命的道路越走越宽。

“双保险战法”
在四川的石棉县境内,有一座著名的“翼王亭”,亭中记载了一位著名的人物,名为石达开。
他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的著名人物,在清末时期,他就兵败大渡河。
几十年后,当中央红军长征而来的时候,面临着和大渡河相似的境遇。

那会,蒋介石得知红军已经来到了大渡河边,便扬言道:“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1935年5月26日,毛主席率军来到了石碑旁,他看了碑文之后,感慨道:“如果石达开真的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战略家,那如果他过不去大渡河,为何不走左岸的西康?为何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去?”
常人眼里的“无路可走”,在高手的观念里,更是“四通八达”。
近些年来很多评论者都喜欢用“下棋”来比喻红军的这段历史,而当时的毛主席,内心深处确实也有很大的一盘棋。
若是沿着左岸直上,那么就可以夺取320里外的泸定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泸定桥是一座咽喉要道,夺下了这座桥,往南走可以迂回到雅安,往北走可以通茂县,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川西。
聂荣臻元帅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这次胜利,是几个部队自觉地互相在战术上相互配合,执行统一计划取得的结果。”

在十七名勇士控制了安顺场对岸的渡口后,小船全部返回,孙继先营长乘坐了第二艘船过河,杨得志团长则乘坐第三条船过河。
5月26日上午10点钟左右,红一团全部都过了河,将滩头阵地牢牢巩固了起来。
可是,安顺场这里的水流过于湍急,想要架设浮桥是一个大工程,可后面这么大一支部队,大家又不能仅仅依靠一条小船过河,按照那样的速度,全军想要过河,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形势是不允许的,必须要想到其他的办法。

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等主要领导人都来到了安顺场,大家面临的,已经是敌人的尾追部队朝着大渡河奔袭而来。
如果中央红军不能够全部越过大渡河,结局是很明显的:国军会将红军分割在大渡河的两岸,随时有可能遭到歼灭。
大渡河畔,一场小型的军事会议召开,毛主席的决定也非常简单:急行军抢占大渡河上游的另一个据点,泸定桥。
很快,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各个军团都接到了命令,大家各有分工。
战略目标,就是夺取泸定桥。
红一师和干部团为右路纵队,在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的指挥下朝着大渡河的东岸前进。
另一路为左纵队,由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以及红五军团,沿着大渡河的西岸前进,他们朝着两条路向泸定桥疾驰,互相协同,来夺取这座关键的桥梁。
从路线上来看,刘伯承所面临的困难要少一些,不过他们行军的速度要稍微慢些。
这其实也有一层比较有深意的安排:从刘伯承所率领的部队类型也能看出,当时谁也不能保证突围一定能够获得成功,若是两拨人马无法在大渡河汇合,那么刘伯承的这批人马就可以马上动身前往川西地区,在那里保留希望的火种。

值得一提的,就是刘伯承所率领的干部团。
它的前身,就是红军大学等红军学校改编出来的,里面还培养了不少储备干部,毛主席对他们的信心非常充足,大家都是有根据地经验的,也受到过系统化的教育,只要是有群众在,那么革命根据地就很好办。
这就是“双保险”战法,不过朱德总司令还是下令了:“两天半的时间里,两支部队都必须赶到泸定桥。”
红二师第四团是先头部队,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任务,为了能够在两天半的时间里走完160公里的路程,每个人都拼了命。
红四团走到菩萨岗的时候,就遇到了刘文辉手下一个营的阻击,大家立即战斗起来,乘胜追击,一路突破了猛虎岗。
四团一路猛冲,吃饭的时间都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左右。
不过,即便如此,王开湘和杨成武还是来了紧急电令:要求左路要用最高的行军力和最坚决的机动手段,去完成这一项伟大的任务。
也就是说,要在一天的时间里,突破此前五团夺取鸭溪一日之内跑160里的记录。

这谈何容易,部队本来的补给就比较差,随时还可能面对敌人,再加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路”。
王开湘和杨成武两人也绝非一拍大腿决定的,他们仔细看了地图,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路。
红四团要做的,只能是和时间赛跑,和敌人赛跑。
全团战士的口号都被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走完240,赶到泸定桥。
他们忘记了疲劳和饥饿,朝着目的地一路进发,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所有人都在疾驰的时候,团部内部也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开会的。
待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压根都看不到敌人,天空也下起了瓢泼大雨。
大家只好在泥泞的山路中继续行走,实在走不动的战士,就只好从旁边扯下一根树枝。
至于吃的,就更没有着落了,炊事班没时间停下来烧火做饭,战士们在雨水中直接将生米咽进嘴里,渴了的话,就直接张开嘴对准天空。
夜晚11点,朱德再次发了电报,要求左右两边的先头部队必须在29日之前赶到泸定桥和西岸,并且在正午之前迅速占领铁索桥,消灭此处的守敌,并且控制桥的两岸。
29日早上6点,红四团果然赶到了泸定桥的西岸,一举创下了一昼夜行军240里的记录。
河东那边,战士们同样也在冲锋陷阵。

双方终于汇合,顺利完成任务
刘伯承这边也在昼夜兼程,赶往泸定桥。
这边,红二团是先锋队,他们也不顾一切朝着目标冲锋。
27日中午,红二团和刘文辉的第五旅在瓦狗坝遭遇,对方凭借着天险节节抵抗,红二团遇到了麻烦。
为了实现目标,红二团不顾一切朝前冲锋,光是这次战斗都持续了几个小时,大家团结一致,也很快粉碎了敌人的节节抵抗,这一战缴获了敌人上百条枪,俘获了40多名敌人。

28日,部队继续超前冲锋,翻过了一座大山,行军了60里路,在德绥地区消灭了数百名敌人,接着又冒雨前进,经过100多里的急行军,一路追击残敌。
此时的刘文辉有些着急了,他感受到了一丝危险。
结果,29日拂晓,红二团一路攻击前进,在铁丝沟的时候又和刘文辉的第四旅遭遇了。
这里地势险要,左面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而右边就是高山,刘文辉一个旅的兵力早就占领了最高的山头,就是不愿意让红军过来。
刘伯承也知道,这是一场硬仗。

为此,他火速布局,让萧华率二团的第一、第三营从正面攻击,邓华的第二营从山腰位置绕到敌人的后翼去。
刘文辉部处处占尽了优势,关键时刻,还是绕后的那些红军战士,用几颗手榴弹扔了过去,对方守山的意志才有了明显的动摇。
紧接着,战士们勇气倍增,一个反冲锋,奔向敌人的阵地,此战切碎了敌人对泸定桥的支援,剩下的敌人,则朝着龙八埠地区逃命。
而防守泸定桥的,正是刘文辉的第四旅,他们的防守重点,就是泸定铁索桥。

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刘文辉自然是有着自己的考量,蒋介石虽然下了命令,可他还是不愿意将铁桥彻底炸毁,因为,这某种意义上算是他的家当。
泸定桥是当时的川康交通要道,如果没了这座桥,那么刘文辉的资本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他最终还是只拆除了大部分的板子,想着这样红军肯定是过不来了。
此外,他们还用两个营部的兵力盖起了桥头堡,山坡上也同样有严密的工事,他们很熟悉这里的天险,本地人都觉得这下红军自然“插翅难飞”。
可对于红军来说,这座桥必须要过。
而且,蒋介石安排的薛岳带着中央军也追了过来,如果不能抢在敌人增防之前赶到,那么东西两岸的部队就又要被分割。

河东的红军部队一路都在打仗,行军慢了一些,还没有赶到,而河西的部队已经和敌人形成了对峙。
王开湘和杨成武在侦查了地形之后,在附近召开了一场简短的会议,他们安排了火力掩护网,并且选出了22名突击队员作为先锋队,飞夺泸定桥。
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突击队员英勇无畏,国民党守敌无奈之下,赶紧从工事里面钻了出来,四散逃跑。
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红四团在黄昏时分占领了泸定城。
晚上9点,林彪向朱德发去了捷报:四团于今日6时赶到泸定桥附近,于17时攻占泸定桥,敌向天全退去。

而刘伯承和聂荣臻指挥的部队,于当日下午2点也打到了泸定城,有力配合了红四团的行动。
以上,就是林彪能够比占尽先机的刘伯承快一步赶到的前因后果。
特别是龙八埠战斗,对促成红四团取得泸定桥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意义。
夜晚10点,河东岸一路北进的红一师赶到了泸定桥的桥东,此时的泸定桥,已经全部落入了红四团的手里。
当夜12点,刘伯承和聂荣臻来到了泸定城,他们在杨成武和王开湘的陪同下,来到了泸定桥上。
两位首长从桥东走到了桥西,看着铁索和铁环。

刘伯承突然在桥中间站住了,重重在板面上跺了三下,他感叹道:“泸定桥啊,我们为你花费了多少精力,耗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说:“我们红军的战士真是无坚不摧,有这样的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大部队从泸定桥上过了大渡河,蒋介石的梦彻底破碎。
《七律·长征》中有一句名句: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也让泸定桥变得家喻户晓,这一座桥,能够和“金沙”、“乌蒙”、“岷山”等地并列,足以见得此次战斗在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地位。
在战斗的72年前,石达开就走着相似的路线,蒋介石也因此认为,全歼中央红军的时机已经彻底到了。

他甚至在电报中都已经下了结论。
红军在桥的面前是没有退路的,夺占泸定桥成为了唯一的选项,面对困难,红军只能一往无前,22位勇士组织起突击队,其他的部队跟在后面,一边冲锋一边架设木板,就是这样无畏的精神,最终使得敌人弃桥逃命。
当年,刘湘和刘文辉为了阻止红军入川,他们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并不弱于蒋介石的中央军。
红军在土城和叙永两次作战中都没能取胜,临时决定转变方向作战,这才有了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

刘文辉的实力比刘湘要弱一些,可红军的到来,也让他感受到了恐惧,他对红军,更是严防死守。
他没有炸桥,也是考虑到炸桥之后重修代价太大,也会引起民愤,甚至自己的部队将来都没有退路。
那会军阀各自为阵,可蒋介石的命令他又不得不听,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实在守不住,那就用煤油烧桥,反正烧完之后铁索还在,将来再搭设木板也不是不可以。
可他没想到,红军的冲锋队竟然从火焰中冲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刘文辉估计也知道自己战败的原因了,用聂荣臻的话来说:“红军和国民党的斗争,常常是棋高一着,出敌意外。”
这也是因为,红军有着敌人根本无法相比的机动灵活性和战术素养,还有理想信念,这也总能造就绝处逢生。

参考
老照片|再现红军飞夺泸定桥 中国西藏网
棋高一着:飞夺泸定桥的战略战术 刘波 炎黄春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22:49 , Processed in 0.0082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