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末大家闺秀有多痴情!碰见喜欢的贴钱都要爱,丫鬟跑断腿当红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9:01: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明末大家闺秀有多痴情!碰见喜欢的贴钱都要爱,丫鬟跑断腿当红娘                                                         2024-08-31 11:51                                        

发布于:天津市
   
                          
引言
有这样一类文学作品,兴起于明末,鼎盛于清初,其内容主要描绘文人们的婚恋故事,多以小说、戏剧的形式来呈现。这类题材被称为
“才子佳人文学”

才子与佳人始于郎才女貌,情投意合,最终大多以圆满结局。在这样的故事模式中,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两性形象截然相反,佳人往往比才子更具有才气,更具有谋略与胆识。

一、女追男:丫鬟助力佳人追爱才子
明清才子佳人题材数量众多,影响深远。所谓才子,一般是才高八斗的读书人,佳人则多为高门大户之小姐。代表性的作品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玉支玑》《定情人》《麟儿报》等。
在这些小说中,才貌双全,有勇有谋的佳人,令才子一见倾心,后互相爱慕而私定终身,历经万难又终得团圆。
才子佳人虽郎才女貌,但才子的形象却远远不如佳人。
如,在《玉娇梨》中,佳人白红玉,生得眉如春柳,眼似秋波。到了十四五岁的年纪时,才气过人,尤其以诗词见长。父母双亡的才子苏友白虽也“清新俊逸”,但在见到红玉所写的《新柳诗》后,不由得为之折服。红玉的表妹卢梦梨也是目秀眉清且诗文卓绝。卢梦梨爱苏友白,假借白玉之名,将自己许配给他,还给他路费与信物。
而在《玉支玑》中,佳人管彤秀的容貌亦是美如春花,聪慧过人。长孙肖贫困无依,因其才学敏捷,故而受到管彤秀之父管灰的资助,得以免除生活的拮据。管彤秀已对长孙肖心有所属后,曾受到了纨绔子弟的胁迫,在这种情况下,长孙肖没有为其解围,而是佳人用计谋保护了自己。
《平山冷燕》中的大学士之女山黛,其才学过人,达到了天子赐匾额的程度,在受到调戏之后,为证清白,请求天子裁夺。而读书过目不忘的平如衡胆小怕事,对风险唯恐避之不及。
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爱与婚姻的论述,他认为在封建社会中,男女之爱不是婚姻的基础,只是附属物。
才子出身多比佳人低,且行为逃避懦弱。不仅如此,才子仍不能保证爱情的专一,多妻、纳妾才是他们真正的婚姻状况。苏友白同时娶了红玉梦梨二人,长孙肖娶了管彤秀与卜红丝,
短暂的风花雪月后,将读者拉回了男尊女卑的现实

在这类题材的固定模式中,不仅有才子佳人形象的反差,还有丫鬟形象与才子、小人形象的比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
作为佳人形象的代表和外化,丫鬟也展示出了强势的一面。
《麟儿报》讲述的是才子廉清与佳人昭华的故事。二者争取爱情的历程中,乖巧聪慧的丫鬟秋萼在廉清受到误会时慧眼识人,后又为小姐出谋划策,与其女扮男装逃婚,最终成就了二者的姻缘。
《定情人》中的丫鬟彩云同样聪明机智且有识人的能力。佳人欲试探对方的专一,才子因身份卑微而胆怯,全靠丫鬟在二者间周旋撮合。
《玉娇梨》中,有一小人形象,此人是假才子,名张轨,垂涎白红玉,偷苏友白的诗词,欲冒名顶替成为白家女婿。而伶俐的丫鬟嫣素则从他的长相和举止中发现了他的破绽。丫鬟敏锐的洞察力,使红玉脱离被欺骗的危险。
二、是女性地位的崛起,还是文人群体有意为之?
一部作品的诞生的缘由是多样的,但一类模式化的作品诞生,定有着共同的原因。一则,无论是超前还是滞后于时代的作品,终无法与时代背景相脱离。二则,创作者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个群体,即文人阶级,他们写作的出发点也是这类作品产生的重要原因。
时代与个人双重因素作用下,催生了这样一批爱情故事。那么为何才子佳人题材的作品,皆是佳人形象更优秀且更丰满呢?
是女性地位的崛起,还是文人有意为之呢?

在才子佳人的故事中,貌美的佳人只爱寒儒。并且当佳人面对金钱的威逼时,定是不为所动,对才子的感情坚定不移。除此之外,佳人也多在在经济、政治、情绪价值上给予才子莫大的帮助。
文人们塑造了佳人,与其外化角色丫鬟的形象,并讲述了优秀女子们勇敢追求自由恋爱的历程。“自由恋爱”“优秀勇敢的女子”,在这些十分具有进步色彩的表征下,我们发现,封建礼教的烙印也十分浓重。当才子纳妾时,佳人不会嫉妒,当故事中有问题出现时,往往由女性角色来出面解决,男性并不需要做什么,甚至会有意逃避。才貌双全、家世显赫的佳人们都在承担着救助弱男的责任。并且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女子也不能脱离男尊女卑,三妻四妾的情况,如《玉娇梨》中二女配一男的情节。
这些作品大量出现于明末清初之际
,在这个时期,政权交替,社会动荡,文化专制。王朝末期,腐败的政治压迫着百姓,农民起义也随之兴起。而清初,汉族人民又遭受来自满族统治者的各种摧残。
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空前尖锐的情况下
,大量处于中下层的大量文人们,面临着流离失所,生活拮据的情况。在政治、文化的高压状态下,他们的心态和性格随之急剧转变。

文人群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支重要的社会文化力量,但却算不上是一支完全独立的政治力量。文人只有依附统治集团,才有机会发挥其政治能力,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更加巩固了这种依附关系。这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当文人不被统治者所认可的时候,他便失去了从政的机会,甚至会失去好好生活的权利。文人们一方面处于这种被动、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具有被认可,进而一步登天的可能。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斥着自尊与自卑,
受社会环境的催化,这种矛盾的心理便愈发加深。

出于这种心理,
文人们在作品中塑造了这些优秀女子的形象,但优秀女子却并不是作品的重点,他们只是作为才子优秀的援助者,附属品而出现,只是文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编织的美梦。通过优秀女性的爱,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来慰藉内心。
三、文学作品背后所见的集体无意识
女性强势且顺从的形象,不仅在才子佳人题材的作品中出现,在其他类型的小说中也很多见。据统计,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的小说卷、戏曲卷、诗歌卷中,描写爱情的一共有二百多篇,其中近八成的女性形象是这样的。由此可见,这便不仅仅是文人群体有意为之的结果,而是更深层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对文学艺术的渗透,也可以说是集体无意识的渗透。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来自于远古时期的女性崇拜
。人类文明始于母系氏族社会,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人如三皇之一的女娲,创造人类,救助人类,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畏惧自然,将神秘力量赋予了女性。经一些学者考证,三皇五帝等氏族领袖,也都应为女身。尽管母系氏族社会已不再,但女性崇拜已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男性寻求母性安慰与关怀的需要并未消失。
当人的无意识受到严重的压抑,其以隐晦的方式,如梦境、文学艺术表现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种深层的集体无意识,是文人们创作的个人心理背后,更深层的社会文化造成的。

男性视角下的集体无意识所塑造的爱情故事,深刻体现着两性在爱与婚姻中的不平等。
尽管佳人才貌家世样样出众,但仍要对才子表示服从、依赖、忠贞,且接受他的懦弱与不忠。这来自于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作为制度约束的宗法制度,以及作为行为准则的礼教传统。
文化的影响力是无形且绵长的,时至今日,女性仍未能完全摆脱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地位。
这种无意识的男性视角,深深刻入人们的思维模式中,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受到不利的影响

女性在自我物化中,逐渐迷失自我成长的方向,将自己处于被动顺从的境地中。正如波伏娃《第二性》中所说:“女人……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为时已晚……”
而男性在自我成长中却面临情感能力建设的缺乏,如顺从,依附,示弱,难过等等“女性”向的情绪受到压抑,这也为男性成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就像不得志的文人群体无处消愁,只能将情感宣泄于文字里。
总结
文字的力量虽无声却强大。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尤其是阅读小说时,常常被人物丰富的人格魅力,故事曲折的情节设定所深深吸引,这都是无可非议的。白富美追求穷书生,霸道总裁爱上我,这样的作品读来像是一场美梦,确实有酣畅淋漓之感。
然而当我们从虚构情节中走出时,也记得给自己留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2 21:29 , Processed in 0.0076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