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指导彭林刘粟打仗,发电数百封,为何对徐帅几乎一电不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05:2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指导彭林刘粟打仗,发电数百封,为何对徐帅几乎一电不发!                                                           2024-09-08 12:13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1948年,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取得了辉煌的晋中大捷,吹响了解放山西全境的号角。
此战,徐向前以6万人的兵力,取得了歼敌10万之众的战果。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不难发现,此次战役几乎都由徐向前一人决断,连毛主席都罕见地没有过多关注,甚至是几乎一电不发。
要知道毛主席素来关注全国战局的发展,更是在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柏坡,间接地指挥了三大战役。
据统计,在此期间毛主席共发出了高达408封电报,其中绝大部分都发给了彭林刘粟四人。
那么,毛主席何为不对徐向前所在的山西战场多加关注?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原因?

1.”军事奇才“徐向前
1935年7月,毛主席和徐向前在四川芦花首次相见。
当两人刚一见面时,毛主席就紧握徐向前的双手,激动地说道:
“向前同志,这些年你取得的成绩很大,不仅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还一手创建了两大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其实,毛主席对徐向前早就有所耳闻。
徐向前在早年间可谓是屡战屡胜。
不断多次粉碎国民党的“围剿”,还在此过程中相继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苏区,管辖面积达23个县约4.2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
红四方面军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壮大,兵力从刚入川的约15000人,迅速扩充至5个军达八万余人。

徐向前的大名,在红军内部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被蒋介石冠以“洪水猛兽”的称呼。
不仅如此,他还是我军最早一位率领大兵团运动作战的将领,更是在红军时期就能灵活使用游击战术的军事奇才。
徐向前初次踏入军旅生涯是在1924年,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员。
那个时期的黄埔军校足以称得上“辉煌”二字,学员也堪称是人才辈出。
与他们相比,徐向前初入军旅生涯不显山不露水,蒋介石都一度认为他是个平庸之辈。
但宝物蒙尘,金子总有发光的那一天。

1929年,徐向前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31师副师长,虽名列红军的高级指战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营长”。
那时的31师,人数还没有达到一个营的标准,除却后勤人员,一线能实际参与作战的人数才200多人。
除此之外,枪支数量还严重不足,仅有不到100支枪。
且其中大部分还是老套筒汉阳造,剩余的一百多位战士则人手一柄大刀。
就是在这样各方面都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仅仅半年,徐“营长”就在国民党军队的“支援”下,让31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部队扩充近两倍足有800多人,枪支也有700多条,甚至还用上了迫击炮,尽管炮弹的数量并不多。
同时,部队的士气也有了巨大的提升,在战士们的心中,世界上仿佛就没有徐“营长”打不赢的仗!

除了打仗方面,徐向前还针对战术做出了改革。
在总结了红军各方面的情况,徐向前起草了《军事问题决议案》,对当下的红31师战术做出了大致安排。
议案中明确提到:
作战时尽量发动群众;不明敌情就决然不能擅自参战;敌人集中就分兵作战;敌人分散就集中保卫;敌若有坚固工事,则另寻战机……
一句话总结便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从中不难看出,徐向前的作战方案,与毛主席的十六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法相差无几。
毛主席的游击战法是在井冈山应运而生,用此战法打败了无数敌人。
正当毛主席要将“十六字方针”推广到全国各地的红军时,没想到徐向前不约而同地与毛主席想到了一起。

1931年,徐向前因战功卓著,升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此时他才30岁。
同年,蒋介石又再次集结15个师的兵力,“围剿”红四方面军,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向前又拯救了鄂豫皖根据地。
为粉碎敌人的作战企图,徐向前决定发动黄安战役。
敌人殊不知黄安的重要性?
在周围修建了数量庞大的碉堡群,且每一处碉堡都配备有数挺重机枪,还有源源不尽的弹药。
但徐向前再次兵出奇招,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此举正是游击战的精华所在。

而且,徐向前还在黄安周围部署了一支支小部队,对敌人的碉堡群时而发动突袭。
虽无法攻破,但也对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使敌人一度错估了红四方面军的兵力,错以为他们足有十万大军。
整个黄安战役共鏖战43天,取得了歼敌近两万人的重大胜利,缴获的枪支弹药不计其数。
1933年,蒋介石为报黄安惨败的一箭之仇,又调集了20万大军,向红四方面军再次发起了围追堵截。
此次,徐向前再度以弱胜强,将敌军总司令刘湘打得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2.“全能奇才”徐向前
除了能征善战外,徐向前在抓生产、培养我军人才方面也做出了一番成绩。
1940年夏,徐向前要离开山东前往延安参与中共七大。
由于当时华北已被日寇占领,还要穿越数之不尽的日寇据点,徐向前只能轻装简行。
本来不足几个月的路程,硬是走了快一年。
徐向前多年来全身投入革命,致使他的身体本就抱恙,再加上这次的舟车劳顿,最后还是病倒了。
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41年2月,他又不慎被马匹踢中,导致左腿骨折。
本以为数月的修养,身体就能有所好转。
但是徐向前总是闲不住,片刻的时间也不愿意虚度,开始没日没夜的总结纂写开辟敌后游击战场的经验。

长时间的劳心劳力,再加上身体的伤病,徐向前不得退居二线,开始了漫长的休养过程。
期间每逢身体有所好转,徐向前就找到毛主席申请前往一线,但为了他的身体考虑,毛主席每次都是婉拒。
终于,1942年毛主席任命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徐向前本以为会趁机重返一线,可这一职位并非是为了打仗。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对我华北敌后根据地的封锁日益加深,与此同时蒋介石又派出胡宗南,对我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
当时连老百姓都极度缺乏生活物资,更何谈八路军。
毛主席也说出了当下我军的两条出路:
第一,投靠蒋介石或是饿死;第二,生产自救。
所以,联防军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粉碎敌人的封锁,而是如何进行生产自救摆脱困局。

意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后,徐向前很快投入了抓生产的工作。
他当即下达了两项命令:
第一,裁撤机关人员,把大量的机关人员下放到各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二,派出小股部队盯防敌人的动向,大部队则开展农业大生产。
第一项决定极好理解,陕甘宁根据地各级机构的工作固然都很重要,但只要能保持机构的日常运转即可。
但是,第二项命令就伴随着相当的风险。
首先,大部队从事农业生产,万一敌人突袭,一时之间难以作出应对;还有因此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又该如何是好?
徐向前对此并非没有应对措施,战斗力下降与饿死,只能两者相害取其轻。

除此之外,大部队并不是全力投入生产,而是一边组织生产一边进行军事训练。
期间甚至还对日寇发起了主动进攻,一度使得日寇对我根据地不敢轻举妄动。
所谓“艺高人胆大”,徐向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举挽救了十数万战士们的生命,让陕甘宁根据地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时期。
在徐向前的带领下,陕甘宁根据地的大生产正进行地如火如荼。
而不久后,毛主席又任命徐向前为抗大校长。

徐向前对此颇为不解。
此时日寇早已不复1937年那般,其军队战斗力下降明显,全国形式正在不断好转,大片的国土沦陷区正急需中国军队收复。
他自认能力不足,教育对他来说几乎是全新的领域,更别谈培养人才了。
但毛主席仍然把这个重担交到了徐向前的肩上,还将一线的指战员们分批召回延安,进入抗大深造。
其实,毛主席的此番做法别有深意。

一来,前线战斗频发。
经常是一次大型战役下来,部队就会遭受重创,伤亡很大,团长都会牺牲,更何谈连、排长们,因此干部缺口极大。
二来,当下日寇败局已显。
今后根据地的规模只会扩大,不会缩小,还要创建各地的人民政权,只会更加的缺乏干部。
所以,我党迫切地需要一位能力出众,在各方面都颇具声望的人来担任抗大校长一职。
而且此人还必须具有极强的军事素养,以及办事雷厉风行的特点。
遍观军中,最合适的就是刘伯承和徐向前两人,但此时刘伯承又忙于手中军务。
现下唯有徐向前是最好的人选,尤其是他师从黄埔一期,军事素养极高,且了解军校的教学制度,再加上他巧计频出的头脑。

此次,毛主席再现了他知人善用的特点。
徐向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改变了抗大那相对散漫的教学风气,紧接着又针对性地制定了各种制度,还以更专业的角度编写教学资料……
在徐向前的带领下,抗大各方面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新的教学资料不断吸引着学员们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我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
以至于我党在1945年,之所以能在短短数月内就抽调两万名干部远赴东北,其依靠的便是延安抗大。

3.“常胜将军”徐向前
1947年7月,徐向前有了重返一线的机会,奉命出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可此时,刘邓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几乎把所有的主力部队都带走了,仅剩下还尚具战斗力的八纵,以及各地区的民兵。
除此之外,各大机构的优秀干部也被带走了。
面对眼前的困境,徐向前就任之后,一边重建当地机关,一边整编部队,将有战斗经验的民兵全部编入到正规部队。
虽然还要经过整训,但实战就是最好的老师。
徐向前一边训练部队,一边对阎锡山的部队发起进攻,当然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
仅仅不到一年,徐向前就练出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6万人部队,更是对阎锡山的部队予以重创,取得了临汾战役的胜利。

1948年6月,徐向前觉得时机已至,向毛主席发去了发起晋中战役的电报。
毛主席考虑到晋冀鲁豫军区的现状,示意徐向前尽力而为,达到歼敌一、两个师即可。
但是,徐向前认为我军能力充足,计划歼敌四到六个师。
要知道阎锡山此时还尚有十数万之众,武器装备也要远远优于徐向前的部队。
但是,毛主席没有做出干预,其大意便是量力而行。
因为毛主席深知徐向前的本领,即便遇到最恶劣的情况,无法达到最初的战略目的,部队仍不会有太大损失。

其实,关于晋中战役徐向前早有谋划,预想到了各方面可能发生的状况,为此也做出了全面部署。
最终,徐向前指挥6万解放军,歼灭了阎锡山的十万大军,不愧是我军“常胜将军”。
纵观徐向前的军旅生涯,他大多数的战斗无不是以弱胜强,其军事才能在我军中也是佼佼者。
世人都说“韩信点兵百战不殆”,但这句话放在徐向前的身上也毫不为过。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20:26 , Processed in 0.0080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