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人默默无闻,却因这首名诗意外扬名,让人铭记在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09:44: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此人默默无闻,却因这首名诗意外扬名,让人铭记在心                                                                     2024-10-04 10:15                                        

发布于:天津市
   
                          

我们爱读唐诗,并不是因为它的辞藻华丽,而是在于诗中蕴含的感情,跨越千年的时空,仍然可以击中读者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一句“近乡情更怯”道出多少游子的心声,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诉说着真挚友情的可贵,一句“半缘修道半缘君”打动了多少痴男怨女。
其实,唐诗的题材众多,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应有尽有。今天要说的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在唐朝,诗歌文化影响太广,包括为友人送别,往往也要折柳赠诗,以表达惜别之情。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重团圆,轻离别的思想又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离别诗在别的朝代,都是极尽伤感的,几乎仅次于永别。

然而,在唐朝则不同。唐朝人豪放不羁,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哪怕本应多愁善感的文人,往往也满怀壮志。他们认为,离别固然有所遗憾,但并不是坏事,好男儿志在四方,就应该取功名、取富贵。所以,唐人的离别诗,大多是勉励之词。其中最著名的,还算是王维的这首《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常客,而且它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送元二使安西》。很明显,王维正是为了送别前去出使安西的好友元二,才做出这首千古绝唱。元二这个人,在史籍上没有任何记载,但就因为这首诗,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这也许是他最幸运的事情。
诗歌的开篇,就与别的离别诗与众不同。它略过宴饮、话别的场面,直接描述的周边景物。“渭城”二字,点明了两人道别的地点,“朝雨”则是描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一般来说,发生在惜别之时的雨水,将引发诗人的无限惆怅。但是,王维却以“浥轻尘”三个字,轻描淡写中化解了这份愁思。

朝雨在此时,不但没有成为离别的悲情背景,反而充满着空灵之感,显得如此清新隽永。雨中的离别,瞬间化作了浪漫旅途起点,将全诗的格局大大提升。
接下来,王维继续描写周围的景致。“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一句中,看起来都是普通的场面。无论是长安城的客舍,还是周边的杨柳,都应不计其数地出现在各种离别诗中。然而,王维却用“青青”和“新”三个字,翻出了新意。

这三个字,不仅与前面的朝雨相呼应,构建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尽管诗人没有明说,但已经将这场送别变得相对轻松,与那些黯然销魂的离别划出了天壤之别。
但是,诗人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此诗注入了复杂的感情。人毕竟是高等级思维的动物,人的感情更是复杂的。唐人豪放,离别之情相对放松,但并非没心没肺地放纵。在诗歌的最后两句,则完全流通出这样错综复杂的感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面只描写了场景,并没有双方的对话,看起来就是两人心意相通,已经无需多言。但在最后离别的一刹那,这份沉默终于被打破。诗人再劝好友喝了这一杯酒,因为再往西去,就没有熟知的故人。这句劝酒词,就包含了双方的深情厚谊,无需以多么精彩纷呈的词语来修饰。
王维少年成名,在当时的名气就很大。而且,他所写的这首《渭城曲》本来就朗朗上口,极富有感染力。因此,此诗一出,马上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的歌曲。后来,它的曲子《阳光三叠》更是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一场普普通通的送别,见证了一诗一曲两份杰作的诞生,更见证了王维和元二的深厚友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5:21 , Processed in 0.0083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