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到底有多热爱人民?听闻少数农民食不果腹,毛主席泪如雨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20:29: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到底有多热爱人民?听闻少数农民食不果腹,毛主席泪如雨下                                                                    2024-10-26 16:30                                        

发布于:天津市
   
       当听到水灾的消息、百姓落难时,他急得直掉眼泪;身处三年困难时期时,他坚持粗茶淡饭,7个月没吃一次肉,双腿浮肿;听到农村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时,他彻夜未眠,在寒风中不断踱步,思考着解决办法。
他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与人民走得最近的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无比崇敬的毛主席。

1949年的开国典礼上,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而毛主席却一次又一次地用“人民万岁”来回应,
在双方从未停息的声浪中,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而心怀人民的主席,也成了中国最明亮的一抹东方红。

那么,毛主席到底有多么热爱人民?他对人民的爱又从何而来呢?今天,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回那个激昂的革命时代,好好感受一下伟人心中的宽广大爱。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母亲文七妹的言传身教给了他最初的启蒙
,文七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通情达理、乐善好施,经常毫不吝啬地帮助同乡之人,接济贫穷的亲戚邻居自然不在话下,每逢自然灾害侵袭、有人逃荒落难之时,她还会给灾民送粮送水,这些行为都在年幼的毛主席心里扎根,耳濡目染中,他也学着像母亲一样,帮助有需要的人,将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8岁那年冬天,毛主席在私塾放学路上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严寒的季节中,这种穿着自然吃不消,毛主席见状于心不忍,于是脱下了母亲新做的夹袄,送给了那个路人,自己就一身单薄地回了家。得知此事后,母亲非但没有怪他,还称赞了他的所作所为,这些小事,都让幼年的毛主席更加懂得关心底层人民。

不仅如此,因为自小便跟着大人一起从事农活,砍柴、割草、放牛一个不落,在辛劳之中他也切身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不易,对民间疾苦更是感同身受。
1911年春天,毛主席离开故乡,前往长沙上学,期间他偏爱读《水浒》《三国演义》等小说,但是与同龄人只知为情节着迷不同,他一下就看透了书中本质。据他回忆,
“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这些小说里面所有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种地的农民当主人公”,
见一叶而知秋,在阅读小说时,
毛主席便一眼看穿了封建制度的不平等,而正是这种对旧社会的强烈不满与对农民的深刻同情,促生了他最初的革命决心,在那个内忧外患不断的动荡年代,消灭剥削、消灭压迫、解放大众、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也成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革命初期,有一句话经常被毛主席挂在嘴边:
“你若要群众拥护革命,你就要关心群众”,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28年1月5日,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攻入了遂川县城,由于之前驻城的白军曾广播谣言,称工农红军会在城内烧杀掠夺,搞得县城百姓一户户都房门紧闭,不敢外出,街上空无一人。
毛主席闻讯马上对当地人民展开了宣传工作,他首先来到当地一户老人门前,小心翼翼地敲了门,老人一时不敢开门,毛主席随即关切地问道,“听说您身体不好,我们特意前来看望”,老人这才将信将疑地把门打开,然后毛泽东在警卫员协助下,用“盐敷法”帮助老人治疗摔伤的小腿,之后还赠送了一些粮食和衣物。
这件事逐渐被传开,工农革命军爱民的称号在当地也广为人知,革命工作也就进行得更加如鱼得水了。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炮火不断,气焰嚣张,动不动大搞“扫荡”,同时因为蒋介石消极抗日,更是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即便面临着战争威胁,毛主席也始终没有放下对人民的关怀。1941年陕甘宁政府召开征粮会议,却引发了一些不满,毛主席马上派人前去调查,原来是这年收成欠丰,百姓手中没有太多余粮,于是
他力排众议,将20万石的产量强行减少到16万石,剩下的部分,他身体力行,呼吁召开了大规模生产运动,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一传颂至今的口号,便是那一时期由毛主席提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又马不停蹄地挑起了全面内战,为了解放全中国,毛主席可谓是日理万机、事务繁多,但是,这也无法阻挡他深入民间的脚步。1947年10月份,党中央主动放弃延安,一路转战至神泉堡,当地气候异常,连续数日寒风凛冽,完全不似秋天的景象。于是,
每天天刚蒙蒙亮,毛主席便立刻起床,跑到田间地头检查庄稼是否受到霜冻。当时胡宗南部队抢走了当地大量麦子,为了保留农民过冬的粮食,毛主席发动军队干部和士兵,暂停手头工作,帮助当地乡亲抢收抢种,还呼吁大家节省口粮,留一部分给老乡做种。
在毛主席的支援下,当地人成功渡过了五十年难得一遇的恶劣天气,免受饥荒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面临着崭新的挑战,此前他耗费了数十年,只为把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中解救出来,如今革命初见成果,但中国人民的目标也由站起来逐步变为富起来,而毛主席为此更是夙兴夜寐,
人民始终处于他心中的首要位置。

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周围20多个县市受灾,80万户农房被淹没,波及群众达到990万人之多。当时毛主席正在书房内看书,接到安徽省委的报告后,他先是通篇阅读了一遍,然后又一字一停顿地细声朗诵出来,等他读完了这篇不过600多字的报告时,早已潸然泪下。
在读到“不少是全村淹没”、“灾民被毒蛇咬死”时,他更是久久不能回过神来,然后还拿出了毛笔,在这些句子上重点标注。
“不解救中国人,还叫什么共产党”,
他一边说,一边亲自拟了一封批示给周总理,
周,请令水利部限日做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

在毛主席的不断督促下,赈灾救济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政府不仅派出了解放军部队前往抗洪,还在本就薄弱的财政中批下了大量赈灾款,
一个月后,听到水灾已经被解决,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重回正轨,毛主席才露出了阔别已久的笑容。
1957年底,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工业化进程已经初见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极大改善,但问题仍旧存在。12月中旬的一天,
警卫中队卫士马维探家回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提交了他自己回乡见闻总结而成的报告,看到农村某些地区贫富差距分化严重、少数农民食不果腹的描述时,毛主席又一次泪如雨下,
他双手颤抖,接过马维带回来的窝窝头,费劲地掰了一块塞进嘴里,认真地咀嚼下咽,然后将窝窝头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拿给在场的干部,让他们也品尝一下农民的疾苦;而另一半,他自己留了下来,当作接下来几天的口粮。

毛主席曾表示,自己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自己也忍不住要掉泪。
而当天晚上,毛主席迟迟没有合眼,随手拿上一件外套,来到门前的院子里踱步。此时已经是初冬季节,屋外寒风凛冽,但毛主席毫不在意,他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直到黎明来临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次年1月28日,
毛主席提出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而这正是那一晚他的思考成果,可见改善人民生活,永远是毛主席心中的第一要务。
毛主席热爱人民,人民自然也投桃报李,加倍地热爱毛主席。早在革命初期,毛主席在根据地筚路蓝缕,而人民也给予了最朴实的帮助,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
在毛主席与人民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大背景下,我军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而在井冈山等地,毛主席因为平易近人的性格也大受欢迎,每次离开都有大批人民依依不舍地送别,“十送红军”便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场面;解放战争中自然不必多说,淮海战役就被称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毛主席的个人魅力无疑是我党取得内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有增无减,且不要说家家户户都挂着他的画像,各行各业的生产都谨遵毛主席教诲。在头两个五年计划中,不管是哪个行业做出成绩,第一件事就是向毛主席汇报,让他感受一下祖国进步的喜悦;而每当遇到问题,人们也乐于向毛主席求助,他自然也是来者不拒,
在艰难起步的当时,毛主席与人民之间有如鱼水般的紧密联系,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走得更加稳妥。

今年是我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毛主席128岁的诞辰,伟人早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影响却弥漫在每个中国人的周围,他打下的工业基础也成了我国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今,我国早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大家齐心协力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发,一生最关心中国人民的毛主席如果能够见到这一幕,恐怕也会由衷地感到愉悦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13:05 , Processed in 0.0078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