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击毙王厚军细节:7旬老人假装没认出,大批警力出动抓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05:53: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9年击毙王厚军细节:7旬老人假装没认出,大批警力出动抓捕                                                                    2024-10-30 12:00                                        

发布于:天津市
   
                          

在各种悬疑探案小说、影视剧中,作为反派的凶手常常身负绝技。
他们有与警方周旋的丰富经验,和远超常人的能力,才可能成为聪慧过人的主角绞尽脑汁才能对付的敌人。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传奇故事,一两个凶徒面对公安机关的追查,几乎不可能逃离法网。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那些身负绝技的凶手也并非完全杜撰,至少在“黑龙江省09一号行动”中,作为中国A级通缉犯的王厚军,较之于小说、影视剧中的强力反派也不遑多让。
他凶狠无比、反侦察意识极强,在与公安机关周旋的时候,表现出了令人目瞪口呆的逃脱能力。
在公安机关的围追堵截下,王厚军终究还是没能逃离正义的制裁。
可他也没能面对法律的审判,因为在人生结束的前一刻,他还举起手中的手枪朝警方射击。
如此凶徒,时至今日仍令人心有余悸。
黑龙江省公安厅也向社会通报了针对袭警抢枪犯罪嫌疑人王厚军的缉捕工作情况。

他杀害外国游客,甚至袭警夺枪
2007年6月21日,天还没亮,五大连池市风景区附近的公安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案者是北饮泉景区的工作人员。
该名工作人员报案时十分惊恐,警方对其进行了安抚和询问,才得知在景区的栈道上出现了一具俄罗斯女性的尸体。
警方立刻奔赴现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名俄罗斯女性年龄在46岁左右,是一名女教师,死亡时间是前一天晚上的19点30分到20点30分之间。
案件的起因被确认为图财害命,因为受害人的包被抢走了,包里面有1万元左右的人民币以及400美元。
令警方感到十分震惊的是,该名女子的心脏部位有6处刀伤,几乎刀刀致命。
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行凶者心理素质极佳,完全没有初次作案者常有的犹豫和退缩,每一刀都冲着夺取受害者性命而挥出。

这起案件的性质十分恶劣,行凶者的主观恶意极大,而且危险性极高,黑龙江省警方对其高度重视,全力进行调查。
可惜,行凶者留下的痕迹极少,警方几乎没能调查出什么有用的情报,案件被迫陷入僵局。
直到2009年,一起震惊全国的袭警案,才让凶手的身份浮出水面——王厚军。
王厚军1971年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他上面还有四个姐姐。
按照常理推想,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作为家里唯一的男性后代,王厚军应该从小受到父母宠爱。
可是王厚军跟家里人的关系却不怎么融洽,或许是因为家境并不富裕,又或者是因为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给王厚军留下了心理阴影,他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行走在违法乱纪的边缘,17岁的时候就犯下了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刑满出狱之后,王厚军又屡次犯下盗窃罪,于2000年因为盗窃机动车而被判有期徒刑10年,2007年5月才减刑释放。

可以说从17岁到36岁,人生最重要的时间段,王厚军几乎都是在犯罪和服刑中度过的。
这虽是他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可是在王厚军看来,却是社会不公的体现,让他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扭曲想法。
5月刑满释放后,王厚军立刻开始策划抢劫。
6月20日,他来到五大连池市风景区,整整等了一个下午,等到了一位独自行动的俄罗斯女性。
王厚军认为,该名俄罗斯女性身上应有大笔钱财,于是扑上前去,二话不说刺出六刀,刀刀致命,随后抢走受害人的包扬长而去。
这一次作案之后,王厚军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趁机挥霍抢来的大笔钱财。
等到过了一年多,王厚军看到警方没能查到自己的身份,心中又开始有了想法。

2009年5月5日,王厚军来到了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一条小巷。
这条小巷与铁路线有交叉,为了保证铁路安全,当地安排了执勤民警在路口巡查,王厚军就是看准了这一机会。
晚上19点40分,潜伏了许久的王厚军趁着四周无人,摸出斧头从背后靠近了正在交叉路口执勤的民警张某,趁其不注意,连续发动了7次猛烈袭击,导致民警张某当场倒地。
王厚军随后从张某身上搜出了77式手枪以及5发子弹,快步行走离开了现场。
王厚军此次不为劫财,只为抢枪,是为了他接下来要做的“大买卖”做准备。

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袭警被现场一位普通居民全程目击,很快就报告给了当地公安局。
袭警抢枪事件十分重大,更别提凶手的手段委实可怕,警方立刻对事发地周围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寻找可用的线索。
同时,凶残的作案手法也让警方联想起了2007年的俄罗斯女性游客被害案。
经过对两起案件的对比,警方初步认为作案者是同一人,但究竟要怎样找到这个凶手,还需要更多线索支撑。
8月29日,就在警方为寻找作案者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外暴露了王厚军的踪迹。

一起杀人未遂案,受害者竟是共犯
这天,哈尔滨市松花江公路桥江北桥头东侧爆发了一声枪响。
一开始人们还以为是小孩用鞭炮恶作剧,没想到一个叫陈德福的民工捂着胸口出现在众人视线中,向人们求救。
很快,警方和医护人员来到现场,对陈德福进行了抢救,确认了陈德福胸口的伤是枪伤,但伤势不致命,只打在肺部,没有打中心脏。
然而开枪者瞄准的部位,明显是可致命的心脏,这让警方联想起了袭警夺枪案。
在对现场进行调查之后,民警在附近的草丛里发现了一枚弹壳。
这枚弹壳正是77式手枪所使用的子弹留下的,几乎可以确定,行凶者就是袭警抢枪者,也是杀害了俄罗斯女游客的凶手。
找到了两起大案的线索,警方立刻对伤愈的陈德福进行了询问。
而正是通过陈德福的供述,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个反侦察意识极强的凶狠恶徒的真面目。

陈德福与王厚军曾在同一个监狱里服刑,两个人在监狱里建立了友谊,并约定出狱之后一起再干几票大的。
出狱之后,王厚军先是袭警夺枪,手中有了武器之后找到陈德福,二人一起于2009年8月24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抢劫了一名中年男子。
王厚军用手枪逼迫该男子屈服,然后将其砍伤,抢走了上千元现金以及手机一部。
然而,王厚军的凶狠远超陈德福的想象。

经过与王厚军的联合作案,陈德福发现王厚军是个不择手段的穷凶极恶之徒,其想做的与自己的小偷小摸不一样,感到十分害怕,怕自己如果再跟王厚军合作下去,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于是在抢劫成功5天之后,当王厚军再次找到陈德福,希望跟他一起拦车抢劫时,双方爆发了矛盾。
陈德福不希望再跟王厚军合作,这直接激怒了王厚军。
他举起手中的77式手枪,瞄准陈德福的心脏部位开了一枪,随后逃离现场,这才有了后来陈德福流着血的求救。

据陈德福说,王厚军是一个极为可怕的人,不仅胆大妄为,而且心思缜密。
虽然他抢了枪,可是在作案时,王厚军只是掏出枪来进行威慑,而尽量不开枪,还尽量选在夜晚或者雨天作案,这样可以避免留下痕迹。
不仅如此,王厚军之心狠手辣,让同为犯罪者的陈德福都感到害怕:
“他会把斧子绑在手上,绑得紧紧的,就是为了防止斧子脱手,想怎么砍就怎么砍……”
另外,陈德福也说王厚军有着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他从小就会打鱼、打猎,在山里住惯了,出门都随身带着玻璃丝被,你们想抓他很难,他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太强了,哪怕只有他一个人,他也想待在野外多久就多久。”

陈德福提供的这些信息极为重要,几乎让警方锁定了王厚军。
而最为重要的是,陈德福说王厚军的一只脚有过伤,无法奔跑,只能一瘸一拐地走,所以他一直骑着摩托车,摩托车就是他的双脚。
腿瘸无法奔跑、常年骑车!这两条关键信息,让警方一下子确定了事发之后王厚军的活动范围。
在经过紧张的安排部署之后,各地公安机关调集了250名武警和280名民警,同时从空中、地面展开搜索,排查王厚军可能到过的地方。
这一行动被确定为“黑龙江省09一号缉捕行动”,举国关注。
与此同时,一张张A级通缉令开始分发到包围网内的各个地区,这成了后来紧紧追捕王厚军的关键。

在王厚军看来,陈德福已经被自己打死了,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在野外躲两天风头,等风头过去再出来作案。
可是几天之后,当王厚军从野外回到县城,却发现一路上四处都贴着自己的通缉令,不仅有自己的详细信息,还有自己的画像。
这让王厚军明白,陈德福不仅没有死,还向警方供述了一切,不禁咬牙切齿。
无奈之下,王厚军只好在警方的天罗地网中尽量不与陌生人接触,平日里除了骑车赶路之外,吃住都在山中解决。
但即便如此,由于警方通缉令发放力度极大,通缉令中的信息又极为详细,当地百姓已经对王厚军的特点有了极深的记忆。
不久之后,就有许多老百姓打电话报告王厚军的踪迹。
警方循着老百姓提供的线索,一步一步缩小包围网,逐渐把王厚军的位置锁定在肇源县,并在周围设卡拦截。
就在警方为即将抓到王厚军迫不及待时,一通来自73岁老人唐景芳的电话,直接暴露了王厚军的实时位置。

老人机智与匪周旋,亡命徒终究毙命
2009年9月8日6点,居住在肇源县肇源镇的唐景芳老人,远远看着一个身影一瘸一拐地朝自己的鱼窝棚走来。
老人眼力很好,随着身影的走近,他一眼就看出,来者是A级通缉犯王厚军。
从通缉令上,老人已经得知王厚军心狠手辣无恶不作,而自己一个人居住在鱼窝棚里,身边没有任何帮手,只好装作不认识王厚军。
王厚军来到老人跟前,问了一句:
“有没有手机?”
唐景芳心里清楚,王厚军此话并不是为了借手机打电话,而是为了确认自己有没有报警的手段。
于是机智地回答:
“没有手机,这里有手机也打不了电话,没信号。”

听到老人的回答,王厚军稍稍有些放心,又问:
“这里离县城远吗?”
王厚军问这句话的用意,是为了明确这里是否安全,离警力充足的县城是否够远。
老人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回答说:
“很远,好几十里地呢,这里都没人来,要不是生活所迫,我也不住在这里。”
听到这里,王厚军放心了,声称自己是从外地来打工的,老板不发钱自己就不干了,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问唐景芳能不能给点饭吃。
唐景芳马上回答说:
“昨天剩了些饭菜凉了,我给你热热?”
王厚军直说不用,唐景芳便拿出剩饭剩菜给王厚军,王厚军拿到手之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其实这么多天的追捕,每天都惊心动魄,让王厚军的野外生存能力大打折扣,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
唐景芳看着王厚军在吃饭,找了个“要放羊放鸭子”的借口离开了鱼窝棚,到
玉米地里掏出手机报了警,告知警方通缉犯王厚军出现在了自己家里。
报警之后,唐景芳害怕王厚军搜自己的身,还特地把手机卷到了裤腰里。

等唐景芳回到鱼窝棚,心机甚重的王厚军果然怀疑老人报了警,拿出枪顶着唐景芳的头:
“老东西!你是不是报警了?”
随后王厚军用枪托把老人打倒在地,搜查了老人,没发现裤腰里的手机,却也不敢再留,赶紧离开了现场。
等到警方赶到唐景芳的鱼窝棚时,看到倒在地上的老人,立刻对其进行了包扎救治。
好在老人伤势不重,看到警方来到,甚至还举手朝王厚军逃离的方向喊:
“他往那边去了!你们赶紧去抓!不用管我!”
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大批警力开始追捕王厚军,这是警方距离这个凶徒距离最近的一次,绝对不能错过。

一路追着,警方追到了一片高粱地,在高粱地外看到了王厚军所穿的大衣和手套,似乎显示王厚军逃入了高粱地。
但是警方没有上当,而是朝着反方向追了过去,因为根据脚印判断,王厚军根本没有逃进去,是在迷惑警方。
如此紧急的逃亡时刻,王厚军竟然还能想出这种鬼主意,不由得让人感叹其反侦察意识。
不一会儿,警方追到双胜村江边,得知此地刚丢了一艘渔船,于是判断王厚军通过水路离开,迅速联系江对岸的公安机关进行封锁和追捕。
此时的王厚军确实在渔船上,而跟他一起在船上的,还有一位名叫谭秀军的渔民,王厚军用枪指着谭秀军,要他划船带自己离开。
谭秀军面临生命危险,却仍十分聪明,他告诉王厚军:
“这里水路复杂,警察一旦包围了,你就几乎没有可能逃走了,但是江心有一个小岛,跑到那里藏起来,警察就不会发现,可以等警察走了你再走。”
王厚军信了谭秀军的话,让谭秀军把自己带到了江心岛,对其进行了一番恐吓后放谭秀军离开,自己一个人在江心岛潜伏了起来。
但谭秀军离开之后,立刻向警方报告了王厚军的藏身处。
警方围着江心岛展开了一个大包围网,开始对潜伏起来的王厚军进行喊话和警告。

王厚军听到警方的声音,心知大势已去,但始终不投降,甚至企图藏在水里,只留下鼻孔在水面呼吸,以此躲过警方的追捕。
如此可笑的躲避方法,自然逃不过警方的眼睛。
警方对其所在水域发射了震爆弹,将王厚军逼出水面,开始对其进行涉水抓捕。
曾经多次隐匿踪迹、逃过法网的王厚军,此刻已经再也没有逃走的可能。
所以在警方距离他只有几十米时,王厚军抱着疯狂的想法,掏出腰间的手枪向民警开枪,试图在被抓之前拉人垫背。
然而王厚军不知道,此时已经有无数枪口对准了他,之所以没开枪,只是因为警方希望活捉他,带他接受法律的审判。
在看到王厚军企图射击时,周围的警方不再留手,立即对其进行射击,王厚军当场被击毙。
就这样,王厚军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至此,王厚军系列大案告一段落,2007年的俄罗斯游客被杀案、2009年的袭击夺枪案,以及道外区的抢劫案和杀人案都有了一个结果,警方用王厚军的死,给了全国人民和受害者一个交代。
而那位机智地跟王厚军周旋,并向警方报告了王厚军关键位置的老人唐景芳,在被送医救治之后,左耳缝了21针,并无大碍。
还因为帮助公安部抓捕了A级通缉犯,而获得了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回顾王厚军的犯罪生涯,哪怕是写进探案小说中,都可能是极为难缠的对手。
可是在公安机关坚持不懈的追捕以及人民群众与警方携手抓捕凶徒的热心面前,再凶恶的歹徒,也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正义的制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21:07 , Processed in 0.0094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