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朱自清——看朱自清比莫言多了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08:12: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朱自清——看朱自清比莫言多了什么                                                                2024-11-03 16:30                                        

发布于:天津市
   
朱自清是什么人,如何评价?翻看语文课本一看便知: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请注意这个身份:民主战士。

至于他的水平如何,他在文学史上的功绩和学术界的地位究竟如何,该作何评价,我说不好。不过有一点我是很清楚的:比莫言强多了,或者说,二人根本没法比。莫言凭借的不就是诺奖吗?这个奖,朱自清先生根本不屑一顾。
因为他有气节——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秉持的做人的操守。
他生于1898年,1948年在北平病逝,年仅50岁。他生于乱世,生活艰难,常年饥寒交迫,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穿孔,虽然看起来他不是单纯饿死的,但是这种病是经不起俄的,或者说根本就是常年颠沛流离的饥饿生活导致的,所以,在1948年7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后,胃病加剧……显然,这属于间接死于饥饿。
他这种不屈的精神和气节被主席写进了文章里,并号召文艺工作者要歌颂他。

《别了,司徒雷登》发表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文中,毛主席大笔一挥,向世界庄严宣告:美国侵略中国的政策彻底失败了。“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失败了,因为世界人民都不需要战争,因为中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了,因为中国人民觉悟提高了,不再受骗上当了,因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中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可见,朱自清是个伟大的民主斗士,一个名垂青史的爱国主义战士,一个秉持和坚守着中国文化人精神和道德操守的民族脊梁。

当时对美国的抗议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美国采取了扶日政策,由于美国长期奉行的殖民政策,再加上作为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一些言行……激起了国内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于是知识分子们开始抗议美国,并拒绝接受美国的面粉援助。其实以朱自清的病况,他本可以采取折衷做法的,人们也深表理解,毕竟他这种病是饿不得的,但他没有丝毫犹豫。
他在宣言上签了字,并让孩子退掉了面粉配给证——直至死去。

(有些人说朱自清饿死的说法是谣传,其实这属于过于抠字眼了,他是病死的没错,但病因是严重的胃病,而这种病是经不住饿的——你说这时候他拒绝美国面粉,会导致什么?这和饿死有多大区别?

何况毛主席说的“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强调的是朱自清“宁可舍命也不屈服”的精神,没有歧义呀。)
临终前,他仍然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这一幕总会让我想起900多年前南宋诗人陆游和他的《示儿诗》,他一生忧国忧民,哪怕死后也希望能知道抗金胜利的消息,希望大好中原能够回归中华本土——由此说来,朱自清不就是现代的陆游吗?

莫言应是不够小心,这段时间毕竟太如意了,头条上几乎一边倒地捧呢——所以开始调侃起朱自清来,岂不知,他最经不起一亮的就是这两个字:
气节!
这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人都无可否认的事实:朱自清的“气节”,莫言没有。
后记:
人们大都熟悉朱自清的散文,却不大熟悉他其实也像鲁迅一样,写过许多战斗的檄文。

他的妙文,既有平实淡雅、清新秀丽、韵味悠长的散文,如名篇《春》《绿》《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也不乏抨击黑暗、针砭时弊的匕首和投枪的杂文。他的杂文,用他的话说,既在揭示“人生的种种相”,同时也在“发掘社会病根”,指明“向着新社会发展的路”,还要“诊断社会的病根,指出疗治的方向”。

他追求光明,鞭挞黑暗,他满腔家国情怀,一身凛然正气,是民族气节的化身。1947年以后,他曾陆续发表了《论气节》《论吃饭》《论书生的酸气》《论不满现状》等犀利深刻的杂文,尽显“浩然之气”——堪称威武不屈大丈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08:01 , Processed in 0.0083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