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5年谭世瑛不满两儿子遭处决,前去北京告状,毛主席:依法处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08:34: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5年谭世瑛不满两儿子遭处决,前去北京告状,毛主席:依法处理                                                                  
2024-11-22 14:30                                        

发布于:天津市
   
                        
文|编辑:楼阁书深
前言
在1955年的炎炎夏日,一个看似普通的农民踏入北京火车站,身穿朴素服装,行为显得有些不安。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农民第二天一早便被专车接往中南海,
与毛主席有了一次亲密的会面。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终于鼓起勇气,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请求。毛主席在听后未作即时回应,但几天之后,给出了“依法处理”的决定。这位农民是谁?他的请求是什么?为何毛主席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在1910年的秋季,年轻的毛主席带着满腔热血离开了家乡韶山,
来到东山学校寻求更好的教育。这一转变得益于谭咏春的热心引荐,他是毛主席未来的同班同学谭世瑛的父亲,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造诣的国文老师。

毛主席的入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东山学校的一部分保守派教师,
持有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学校是由当地官绅资助建立,本应优先录取本地学生,以培养地方精英,从而为本地社区带来荣耀。
面对这种反对声音,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师如李元甫和谭咏春坚持公平的教育观念,他们认为才能和学识不应受地域限制。这些教师为了捍卫教育的公正,甚至表态愿意辞职,
这种坚定的态度最终使得校董会不得不屈服,
同意了毛主席的入学申请。

在毛主席成为谭咏春的学生后,谭咏春对他的才华和潜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关注。生活上,谭咏春对毛主席也非常照顾。
每逢佳节之时,考虑到毛主席家远,
谭咏春常常邀请他到自家共度佳节,以减轻他的思乡之情。
尽管有老师的支持和关怀,毛主席在校期间仍不免受到一些来自较富裕家庭学生的嘲笑和歧视。为了保护毛主席免受欺负,谭咏春甚至安排自己的儿子谭世瑛与毛主席同住一宿舍,
这一行为极大地缓解了毛主席的生活困境。

在谭家的悉心关照和日常接触中,毛主席与谭世瑛的友谊日益加深。
他们在一起共度了许多寒冷的夜晚,彼此取暖,情同手足。谭家人的善良与热情让毛主席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学习期间,他翻阅了无数的书籍,尤其对清朝的历史典籍情有独钟。毛主席对中国历史的穷兵黩武与内忧外患感到震怒。他通过研究甲午战争、大清帝国的衰败,
以及邻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感到了深刻的民族危机。
这些历史事件激发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感,也促使他思考如何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间。

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毛主席偶然发现了梁启超的《新民丛报》,
该刊物中洋溢着新思想和改革的呼声,
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对改良社会和推动国家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封闭保守,他的先进见解并不为多数同学所理解。
只有谭咏春与其子谭世瑛对毛主席持支持态度,
他们理解毛主席的忧国忧民之心,谭咏春更是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毛搜集并提供了众多时政杂志和刊物。

在一次作文考试中,毛主席写下了《救国图存论》,
文章洋溢着挽救国家的热情和急切,
引用了“康梁体”中的观点,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宏大的愿景。不过这篇充满激情的文章却遭到了一名保守老师的批评,称其为“洋鬼子的话”,不适合学生模仿。
谭咏春见此情形,站出来公开支持毛主席的观点,他在全校师生面前赞扬康梁的文章,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分105分,
还在评语中写道:“视似君身有仙骨,
环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大大鼓舞了毛主席,也让他在校内声名大噪。

感受到毛主席才华的非凡与未来的潜力,
谭咏春深知毛主席需要更大的舞台来展示他的才能。
因此他建议毛主席前往长沙继续深造,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学识准备未来的人生道路。
面对长沙的中学进修机会,毛主席内心既激动又忐忑。他担忧家中经济状况,恐无力支持继续学业。谭咏春了解后,便安慰他不必担心经济问题,承诺将与其他教师共同努力推荐他前往中学,并协助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谭咏春的这番慷慨举措深深打动了毛主席,
使他得以无后顾之忧地追求更高的学术阶层。

这段经历深化了毛主席对教育的价值观,也坚定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
谭咏春的帮助对毛主席的未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使他能够在之后的岁月里,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走上革命的道路。
随着毛主席决心踏上革命之路,他和谭世瑛两人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分岔,开启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篇章。
毛主席投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
而谭世瑛则选择了一条更为平稳且传统的道路。

谭世瑛毕业后,没有追随毛主席的革命步伐,
而是继续在本地私塾深造了几年,最终走上了成家立业的人生路线。
他按部就班地娶妻生子,过上了典型的小康生活,与大多数普通百姓无异。他的生活平静而充满日常琐碎。
继承了父亲谭咏春的志业,谭世瑛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员,
致力于教书育人,传承知识与文化。
他在教育工作中尽心尽力,努力将自己的知识和理想传递给下一代,希望能通过教育影响和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但是战争的浪潮终究波及了谭世瑛平静的生活。
当地学堂因战乱被迫停课,这让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谭世瑛不得不放弃他热爱的教师职业,转而在国民党控制的邵阳县政府担任文书工作。
1955年的夏天,谭世瑛遭遇了人生的巨大困境。
曾经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就业困难和生活的重重压力,
甚至连加入当地农会都遭到了拒绝。双重打击下,谭世瑛的家庭境况更是雪上加霜,两个儿子更是被枪决,这对谭世瑛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饱受生活之苦的谭世瑛决定向老同窗毛主席求助,带着一线希望,他写下了那封充满期盼的信。
出乎他的意料,毛主席迅速回信表达了同情,
还在信中表现出了深深的关怀,询问他的近况。这份温暖的关切让谭世瑛感受到了久违的安慰和希望。
尽管毛主席拒绝了他关于工作安排的请求,
但他仍然两次寄出款项以资助谭世瑛。当谭世瑛回想起自己两个孩子的不幸遭遇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委屈和决心,决定亲自前往北京,向毛主席面陈自己的困境和不平之鸣。

到达北京后,谭世瑛被安排在中南海与毛主席会面。
在这次深情的重聚中,他详细讲述了自己从教书先生到县政府工作人员的经历,以及随后因政治背景而饱受职场排挤和生活困苦的遭遇。谭世瑛强调,他并未参与任何反革命活动,只是一个普通且尽职的公务员,而他的家庭更是因错综复杂的原因遭受了不公正对待。
他的眼疾和激动的泪水,加上对旧日情谊的诉求,使得毛主席也深受感动。
谭世瑛恳求毛主席能够为他及家人讨回公道,
为错判的儿子洗清冤屈。

这段历史已隔了四十多年,早已物是人非,
详细情节连当事人也记得不清。
毛主席在聆听了谭世瑛的叙述后,并没有立即做出判断,而是告诉他将会进一步调查此事。
数日后,毛主席抽出时间亲笔写信给湘乡当地政府,
请求他们对谭世瑛儿子的案件进行彻底复查。
毛主席此举表明了他对老同学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法律和正义的尊重。

调查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的结果证实了谭世瑛的儿子确有其罪,他们的行为触犯了当时的法律,因此受到的处罚是合理的。
毛主席在得知结果后,再次给谭世瑛写信,
解释了调查结果,并劝告他接受这一事实。
在信中,毛主席深情地写道:“世瑛,我理解你多年来心中的痛苦和不平,
但是事实证明你的儿子确实犯有错误,
依法处理是必须的。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一点。你应当把你的旧思想和情绪转变过来,这样就可以看开些。同时你要督促全家改变一些过去的习惯,
积极参与到生产劳动中去。
我相信通过你们家的努力,几年后,人民对你们的看法一定会有所改变。

毛主席的这番话语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一个老朋友的关怀和希望。他的话语让谭世瑛感受到了毛主席的真挚情感和诚意,他的内心的委屈和不平也因此而得到了释怀。谭世瑛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决心按照毛主席的建议,带领全家转变思想,投身到新的生活中去,
从而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9 06:03 , Processed in 0.0075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