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8年去相亲,相亲对象没看上我,临走的时候,村里女知青叫住了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07:09: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8年去相亲,相亲对象没看上我,临走的时候,村里女知青叫住了我                                                                   2024-11-28 13:22                                        

发布于:江西省
   
        我叫孙建国,1978年那会儿在县棉纺厂当工人。那年我二十六岁,眼看着同车间的工友一个个都成了家,就我还是光棍一条。我妈整天念叨:"儿啊,你得抓点紧了,再不找对象,好姑娘都让人挑走了。"
那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妈从乡下老家回来,说是给我说了门亲事。"是咱村刘会计家的闺女,在公社当出纳,长得白净,性格也好。"我妈眉飞色舞地跟我介绍,"人家答应这周日见个面。"

听我妈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有点激动。我们厂里的工资虽然不高,一个月也就四十多块钱,但好歹是个正式工人,在农村也算是个体面人家了。我寻思着这门亲事应该能成。
周日一大早,我特意换上新买的的确良衬衫,还抹了点发油,骑着厂里的自行车往村里赶。路过供销社,我还买了两斤水果糖,想着见面的时候能派上用场。
到了村口,我远远就看见个姑娘站在柳树下,穿着浅蓝色的褂子,扎着马尾辫,倒是个标致人。我心里一动,寻思着这该不会就是相亲对象吧?谁知走近一看,原来是个知青,好像叫李淑英,在村里教书。
她见了我,笑着打招呼:"孙师傅,您是来相亲的吧?"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她又说:"刘会计家闺女在院子里等着呢,我领您过去。"
我跟着她往村里走,一路上她给我介绍:"刘家闺女叫小芳,在公社当出纳,人挺能干的。就是...脾气有点大。"说这话的时候,她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我心里没来由地一沉。
到了刘会计家,小芳正坐在院子里绣花。见我们进来,她抬头瞥了一眼,连站都没站起来。我赶紧把水果糖往桌上一放:"这是一点心意。"
谁知道小芳根本不领情,冷冷地说了句:"我不爱吃糖。"这话说得,我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了。好在刘会计和他爱人还算热情,拉着我嘘寒问暖,问我在厂里工作怎么样,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我如实回答:"现在是四十多块钱,年底还有奖金。厂里给分了一间宿舍,虽然是单间,但也够住了。"话音刚落,就听见小芳"哼"了一声:"才四十多块钱,还住单间宿舍,这日子可怎么过?"
这话说得我脸上火辣辣的。刘会计连忙打圆场:"现在哪有高工资的?能有个正式工作就不错了。"可小芳却站起来,拿着绣花绷子就往里屋走:"反正我不同意,你们聊吧。"
这下可把我臊了个大红脸。刘会计和他爱人也很尴尬,连声跟我道歉。我哪还有脸继续坐下去,忙不迭地告辞。临走时,我把那包水果糖留在了桌上,心想着怎么也是长辈一场。
出了刘家的院子,我觉得自己像个受了气的皮球,瘪得不
正在我发愣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孙师傅,别难过。"
我回头一看,是刚才那个李知青。她还端着个竹篮子,里面装着几个馒头。见我愣着,她不好意思地说:"我刚跟人换的,这馒头还热乎着呢,要不要尝一个?"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她质朴的笑容,我心里的郁闷一下子消了不少。我们就在柳树下一人一个馒头,边吃边聊。她告诉我,她是71年从哈尔滨来的知青,在村里教了七年书,现在是小学的教导主任。
"其实刘家闺女不懂事,你别往心里去。"她安慰我说,"在我看来,一个男人只要本分肯干,就值得尊重。你在纺织厂当工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很不错了。"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暖暖的。我们聊得投机,她说起村里的事,说起她教的学生,说起她在北方的家。我这才知道,她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她却选择留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教书。
"你为什么不回城啊?"我好奇地问。
她笑了笑:"这里的孩子需要我。再说,我也喜欢这里的生活,简单,踏实。"
不知不觉,我们聊到太阳快落山。她突然说:"要不,你尝尝我做的咸菜?我自己腌的,很开胃。"说着,她领我去了她住的小院子。
那是一间很整洁的房子,墙上贴着孩子们画的画,窗台上摆着几盆小花。她从坛子里夹了些咸菜,又蒸了几个窝头。我们就这样,一边吃着简单的晚饭,一边说着各自的故事。
从那天起,我经常骑车来村里,带着厂里的福利糖果,给她带给学生们。她也时常去县城,说是要买教学用品,总会顺路来厂里看看我。渐渐地,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滋长。
1979年春节前,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她表明了心意。她红着脸说:"我其实早就等着你开口了。"
我们的婚礼很简单,却格外温馨。她的学生们特意给我们写了一首祝福诗,还画了一幅画。我们的新房就是我那间单人宿舍,她说什么也不肯回城,说要继续在村里教书。
后来,她在村里一教就是三十多年。我们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却过得充实快乐。她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而我在厂里也慢慢熬出了头,从普通工人做到了车间主任。
现在我们都退休了,她每个月能领到两千多退休金,我也有四千多。儿子在市里当了中学老师,常说是受了他妈妈的影响。每次回村里,她的学生们见了她,还是亲切地叫一声"李老师"。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不是那次相亲失败,如果不是她那天叫住了我,我们的人生会不会就此错过?缘分这种事,真是妙不可言。

去年,有个老同学问我:"你觉得你们这辈子值吗?"我笑着说:"怎么不值?我娶了一个好媳妇,她培养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这日子过得多踏实!"
如今想起那年夏天的柳树下,那个端着馒头的姑娘,我依然会心头一暖。有人说,爱情是用来欣赏的风景,但我觉得,真正的爱情是一起经营的日子。我们这平凡的四十年,就是最好的证明。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7:03 , Processed in 0.0078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