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在陈毅追悼会上,紧紧握住粟裕的手,一句话让他泣不成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16:50: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在陈毅追悼会上,紧紧握住粟裕的手,一句话让他泣不成声                                                                      2024-12-18 09:15                                        

发布于:天津市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在北京301总医院因为癌症去世,自陈毅生病以来便额外关注的周总理全权负责追悼会事宜。当时前来的参加追悼会的有很多都是和陈毅有着多年革命友谊的老同志,由于毛主席的身体问题,政治局并未安排他参加陈毅追悼会。
追悼会召开之前的一个小时,毛主席却急匆匆地赶到了追悼会现场,看到一旁的粟裕后,毛主席紧紧拉住他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就让粟裕潸然泪下,哭得话都说不出来。本期文章主要讲述毛主席、粟裕与陈毅之间深厚浓烈的革命友谊,请各位小伙伴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陈毅和粟裕的缘分起源于南昌起义。时年26岁的陈毅是国民革命军的团指导员,在聂荣臻的率领下自马回岭向南昌集中,而20岁的粟裕是总指挥部的警卫班长,一直跟在叶挺的身边。
南昌起义胜利后,陈毅和朱德一起率领部队转战到闽粤赣湘边界,带领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粟裕就在队伍中。1928年4月,朱德、陈毅部队抵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顺利会师。
其实会师之前,陈毅手下很多人都不赞成上井冈山。他们认为到山上是所谓的“逃跑主义”,是十分不光彩的事情。陈毅给他们讲道理、分析利弊,坚决地带着剩下的部队来到了井冈山。
之后陈毅升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政治部主任,粟裕是二十八团的一个连长。后来的七溪岭战斗和长汀战斗中,二十八团在战斗中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陈毅给部队做思想团结工作,以严格纪律和高效的军事训练方式练兵的粟裕引起了他的注意。
回去后,陈毅便向毛泽东举荐了粟裕。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中,粟裕部队活捉国民党师长张辉瓒,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渔家傲》来记录这件事,粟裕这个军事将才也再次给毛泽东和陈毅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毅长期活跃于军政指挥部,和毛泽东相处的时间更为长久。两个性格相似的人不仅在军政指导方面达成高度一致,同样的文采华茂也让他们成为经常作诗酬和的诗友。毛泽东写信给陈毅说:“相见恨晚,相慰平生”,陈毅则感慨“与润之交往,如饮美酒,快哉!”
毛泽东低落时,陈毅这个前委书记权利比他大得多,然而陈毅从不计较两人之间的身份差距。在向组织提交的报告中,陈毅大力称赞毛泽东开辟井冈山的功绩,放言称:不学朱毛,迟早要摔跟头。
不过,陈毅也是我党的队伍中向毛主席提出反对意见最多的人。一张嘴里的牙齿和舌头尚且难免打架,毛主席也从来不计较陈毅和他吵架的事情,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对陈毅说:“你就是再反对我,我也同你合作!”
1934年红军进行长征后,受伤的陈毅留在江西带领赣南游击队与敌人展开艰苦作战。被国民党四十六师重兵围困在梅山后,陈毅带着留下绝笔的心情写了浩气长存的《梅岭三章》,后来有人询问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前途,他不自觉地说出了《梅岭三章》的诗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不仅毛泽东对陈毅的诗词倒背如流,陈毅对毛泽东的诗才评价也极高。他时常抱着自己的儿子讲解《沁园春·雪》,评价这首无产阶级诗歌的雄伟高峰无人能够超越,“唯有大英雄才能作此词”。
1938年陈毅和粟裕先后率部队进入溧水,合编的队伍由陈毅担任总指挥,粟裕为副总指挥,亲密合作的两个人开创了后来“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军中神话,也结下了极为深厚的革命友谊。

1940年的除夕夜,陈毅把自己写的对子“轻裘缓带羊叔子,食少事繁诸葛公”贴到粟裕的门框上,用羊叔子和诸葛亮两大古今流传的军事战略家来称赞粟裕。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和粟裕依然分别担任总副指挥,但是宿北、鲁南、孟良崮等战役获得重大胜利后,陈毅对《大众日报》的记者谈话时,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粟裕一身。
淮海战役发起之前,粟裕不认同毛泽东急速渡江的建议,陈毅便站出来说:“如果不是怕淹没了你的才华,我就站出来顶缸,反正我经常反对主席”。陈毅的儿子陈昊苏回忆说,陈毅多次声明自己只发挥政委作用,能打胜仗全靠粟裕的指挥。从这句话便能看出陈毅对粟裕的关怀和器重,还有他和毛泽东之间坚不可摧的信任和情谊,也体现了共产党员大公无私、谦虚不贪功的高贵品格。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被调到总参谋部任职,陈毅却被毛主席钦点从周总理手里接过外交部长一职。陈毅自认为容易感情用事,当面向毛主席推辞这个任务,毛主席却说:“临事而惧,正是做外交工作的态度,我看你合适。”
陈毅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担子,之后的十四年中,他这个态度强硬的外交部长却总是恰到好处地达成中外交往的目的。后来陈毅自己说出了毛主席让他做外交部长的理由:对敌人,他是指挥千军万马、战功凛凛的元帅;对朋友,他是才华横溢、无所不通的诗人。

1960年中日外交的破冰之旅——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便是陈毅所创造的“围棋外交”。如今陈毅故居有一处名为友谊广场的景点,布置了20颗巨型花岗石棋子,便是为了纪念中日围棋破冰。
1970年年底时,69岁的陈毅时常感觉自己腹痛难忍,没想过自己患上大病的陈毅只是吃几片止疼药硬撑着。但他的身体急速消瘦下去,疼痛发作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陈毅的夫人张茜实在看不下去,便偷偷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
周总理收到信后对陈毅十分关切,立刻安排他到301总医院看病。可是医院却说床位不足,陈毅耽搁了几个月才成功入院进行检查,检查报告称陈毅身体没什么问题,却在陈毅又一次腹痛难忍时准备以“急性阑尾炎”症状对他进行手术。
直到上了手术台,主治医生才发现陈毅根本没有阑尾炎,他腹痛的原因在于已经扩散到肝脏系统的结肠癌。于是医生们在手术过程中临时进行方案商讨,经过五个小时才把陈毅从手术室推了出来。
肿瘤被切除后,陈毅便留在301总医院接受后续治疗。但他的身体实在太差,时常昏迷不醒。1970年12月26日这天他突然醒来让女儿做一碗面条来,女儿正为父亲能够吃饭而高兴,陈毅却说今天是主席的生日,所以借光吃一碗他的寿面。

之后的几天中,陈毅身体状况每日愈下,1972年1月6日深夜,他在昏迷中虚弱地喊出最后一句话:“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而后就在妻子和儿女们的哭喊声中停止了心脏的跳动。
周总理、朱老总、叶剑英等人都第一时间赶到病房对陈毅作了最后的告别,王震拉着张茜的手说了好多遍保重,眼疾严重的刘伯承趴在陈毅身边哭了好久,不久后双目就彻底失明了。
1月8日,毛主席批准了两天后为陈毅举行追悼会的请求,伤心的周总理亲自负责追悼会的事宜。看到周总理被压缩到500字的悼词,毛主席说:“对陈毅同志的功过评价,就不要放在追悼会上了吧。”后来周总理便在有限的篇幅内叙述了陈毅一生的主要成就,肯定了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忠诚的人民战士,让听到悼词的张茜再度落泪。
1月10号下午三点,是陈毅追悼会正式开始的时间,毛主席并没有打算亲自参加。自从建国之后,毛主席仅在1950和1963年参加过任弼时与罗荣桓的追悼会,至今有八年不想再去面对曾经战友的死亡。毛主席的护士吴旭君回忆说,罗荣桓元帅逝世那天,毛主席彻夜未眠,写下了“君今不幸人离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

1970年11月,毛主席突然发病,十分惊险地被医生抢救过来。此刻的他双脚浮肿,连鞋子都穿不进去。医生叮嘱过他每天午饭后要进行午休,主席本打算看一会儿书之后就去休息。然而这天毛主席吃过午饭后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只能穿着睡衣倚靠在床上看书。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突然抬头问工作人员时间,得知现在是下午一点半后,直接站起来往外走,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此时的毛主席身上还穿着宽松的睡袍,下面也仅有一件薄毛裤,然而工作人员都知道毛主席的脾气,一个人拿了毛主席大衣追在后面,跟着大踏步的毛主席坐车前往八宝山,一个人则给周总理打电话通知主席要去的消息。
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后,年近八十的主席步履蹒跚地走了进去,陈毅夫人张茜迎上前去,声音嘶哑地问:“主席,您怎么来了?”毛主席语气沉重地说:“我也是来悼念陈毅同志的!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在张茜止不住地哭泣声中,毛主席一直强调着陈毅为革命所作的贡献。随后张茜让主席回去休息,毛主席却向她要来了一块黑纱,表示要参加完追悼会再走。同在追悼会上的粟裕走到毛主席身边来,毛主席一看到他便紧紧握住他的手,缓缓地说:“井冈山时期的同志,不多了……”

粟裕一听到主席的话便潸然泪下,他回握主席的手说:“要不是当年朱老总和陈毅同志带领大家上井冈山,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话音未落,粟裕便悲从中来,哭声也止不住了。
手臂上戴着黑纱的毛主席在陈毅被党旗覆盖的骨灰盒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悲伤而沉痛地悼念那个敢于顶嘴、更善于和诗,经常与自己不谋而合的老战友。“星陨朔方,天地失色,山海无光。是人杰盖棺,丹心一片,诗豪绝笔,青史千行……”,有人说这首《沁园春·步咏石韵悼念陈毅同志》是毛主席未发表的诗词,其真实性无从考据,但老一辈革命家深厚的革命友谊却留在了史册记载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12-29 06:45:03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7:42 , Processed in 0.0081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