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之称如何流传开来?任弼时首次叫响,职务内含多次变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之称如何流传开来?任弼时首次叫响,职务内含多次变化                                                                 2025-01-01 12:22                                        

发布于:天津市
   
     在谱写井冈山早期革命斗争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听闻红军指战员和苏区百姓们,亲切地称呼毛泽东同志为“毛委员”,这是完全符合历史的。因为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已经是中央委员的毛泽东再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时奉中央指派前往湖南地区,组织和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那么,所有中国人民最熟悉的“毛主席”这一称谓,到底是何时何地才被真正叫响起来的呢?

其实在红军早期,毛泽东还有着“毛党代表”、“毛政委”、“毛总政委”等不同的职务和称谓,毕竟“毛委员”属于党内职务。比如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之后,经过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当时的职务是
红四军党代表和前委书记
,所以彼时准确称谓是“
毛党代表”
,并且这是一个纯粹的军队职务。
1930年6月,闽赣苏区的红军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后,专门在福建长汀召开会议,正式组建“红一军团”(下辖红四军、红六军和红十二军),毛泽东出任军团政委。仅仅两个月以后的1930年8月,红一军团再次升格为红一方面军,以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因此这一时期又习惯上称毛泽东为
“毛政委”或“毛总政委”。
而关于“毛主席”称谓的由来,我们不妨回顾下,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担任过的所有“主席”职务。

一、毛泽东早年也担任过不同的“主席”职务。
根据《毛泽东年谱》的记载,早在1920年10月,湖南民众驱逐北洋军阀张敬尧成功之后,在湖南人民宪法会议的各界建议人大会上,正在筹建湖南党组织的青年毛泽东,因出色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被建议人大会推举为主席,这应该也是毛泽东最早一次担任主席的职务,时年27岁。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泽东曾经跨党担任国民党
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和宣传部代理部长,同时担任我党的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期间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遂于1927年4月26日,在召开的“农民运动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被推选为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
不过,毛泽东所担任的上述主席职务,还都不是我党我军的正式职务,均属红军创立之前的一些临时性机构,担任时间也很短,故不具备代表性。

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光辉论断,在领导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是以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的身份,出任起义部队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直接参与指挥作战,更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也因为如此,湖南、江西等地的军民习惯地称呼他为“毛司令”,当时有一首民谣这么写道:
“三湾降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天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湾来了毛司令。”
1930年4月,由于朱毛红军的发展壮大和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做法得到了莫斯科方面的认可,于是特别提议当时仍在上海的我党中央,应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并任命毛泽东为主席。

所以在1930年组建红一军团的那次长汀会议上,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时选举毛泽东担任主席。
“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
的职能,是统一领导红军的军事行动和苏区建设,也就是说,此时毛泽东既是红一军团的总政委,还是整个苏区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直接对上海的党中央负责。
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担任我党重要机构的主席职务,但还不是“毛主席”这一称谓被广泛叫响的时间段,因为这毕竟还是党内职务,革命军事委员会是不公开、不对外的的一个分支机构。

二、1930年任“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
“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只存在了大概两个月左右,到1930年8月间,红一军团在浏阳升格组建红一方面军时,又以前一个委员会为基础,扩大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仍以毛泽东为主席。
“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
是一个党政军联席的机构,它其实是向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过渡时期的领导机关名称,因为在这一时期,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政府的计划,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早在1929年的12月份,党中央就明确指示:
“朱毛红军应发动群众斗争,帮助其建立各地苏维埃政权,并准备联合各地工农团体代表及士兵代表会议,成立三省边界工农革命委员会,作为各地苏维埃政权及红军的公开指挥机关”。

党中央同时还下发了《红色区域最高的军事政治指导机关之产生与运用》的文件,其中明确规定:“目前过渡时期的最高级工农革命委员会,不仅是红色区域的最高级政权组织,而且要成为战争区域军事政治党务的集中指导机关”。
1930年8月10日,党中央又对此特别指示:“如南昌(攻)下后,全国革命委员会应在南昌建立,并可暂由毛泽东任主席”,指示信中提及的全国革命委员会,即指“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根据这一指示,在红一方面军组建的同时,1930年8月23日,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推选毛泽东、朱德等35人为委员,仍以毛泽东为主席。
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的职能,是统一指挥当地的红军和地方政权,成为“红色区域的军事政治党务的指导机关”,是向最高级政权组织“苏维埃共和国”的一个过渡形式,它的成立,为筹建苏维埃共和国奠定了组织基础。
但是由于戎马倥偬,该委员会成立后并未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重大行动仍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实施决策。

1931年1月15日,根据形势的发展,闽赣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党的专门机构,是故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苏区中央局决定以周恩来为书记,毛泽东、
项英、任弼时、王稼祥为常委,在周恩来未到职前由项英代理书记,至10月间又批准毛泽东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
期间“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仍然存续,党中央特别明确:“毛泽东为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各苏区给中央的报告同时也送他们”。
可以发现,在1931年之前,毛泽东的职务,仍以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为主,所担任的“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职务,由于情况的特殊并没有广为人知。

三、1931年担任“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主席”。
红军迅速壮大和闽赣苏区的不断发展,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在苏区成立全国性的苏维埃政权,其中“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拟设于闽赣苏区的瑞金,在考虑政府主席的人选时,最初确定的是时任党的总书记向忠发(后被俘叛变)。
不过向忠发人毕竟在上海,加之其他种种因素,最终还是决定,以在苏区威望已经很高的毛泽东,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至1931年夏秋,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赣南和闽西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拥有15座县城、面积5万平方公里、居民达250万人的广大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931年9月28号,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到达瑞金县的叶坪村,准备在这里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推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候选人。

1931年11月7日6时30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叶坪村召开,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陈毅等37位大会主席团成员登上主席台,大会由任弼时主持,当他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今天正式成立”!时,会场登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在这次大会上,根据中央的指示和代表们的选举,毛泽东正式当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注意这两个职务都属于政府层面的最高领导,并不涵盖党和红军层面。

选举结果产生以后,主持大会的任弼时同志请毛泽东为大会讲话和题词,并且第一次公开以“毛主席”相称,这也是“毛主席”之称谓首次被叫响和流传开来。随后,举行了红军历史上第一次阅兵,总参谋部部长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陪同主席团骑马检阅部队。
从此以后,随着岁月的变迁,尽管“毛主席”的内在含义发生多次变化,但这一称谓几乎始终延续不断,并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一个蕴含了特殊情感的专用称谓。

四、1937年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3年1月,原在上海的我党临时中央迁入闽赣苏区,并且与苏区中央局进行了合并,此间毛泽东虽然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不再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但同时也失去了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总负责”博古成为党在苏区的最高领导人。
再不久,毛泽东又被解除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专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实际上等于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比如1932年漳州战役前夕,林、聂致信中革军委:“行动问题,我们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意见”,这里的“主席”一称,并非指中革军委主席,而仅仅是毛泽东所担任的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所以从这时起截止到长征开始,毛泽东只是以政治局委员的身份兼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已经被排挤出党和军队的最高决策层,也因此酿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踏上了战略转移的道路。
长征前夜,在研究重要领导干部去留的问题时,按博古、李德等人最初的意见,毛主席是要留在江西苏区坚持斗争的,果真如此,恐怕中国革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关键时刻,周恩来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毛泽东担任着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职务,既然苏维埃政府机关要跟主力红军一起转移,那么不带上政府主席无论如何是不合适的。最终,病中的毛主席被批准编入休养连开始长征,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主席带领警卫班离开江西于都,踏上长征的路途。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其正式名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上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层,不过碍于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重新推举出来的中央“负总责”的其实是张闻天同志。
四渡赤水战役期间,红军在第二次进驻遵义后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毛泽东提议成立新的“三人团”全权指挥红军的作战。

1935年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最高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众所周知“三人团”当然是以毛泽东为主,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这其实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然后就是两大方面军会师、陕甘支队单独北上等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事件,这里不再赘述。
中央机关和陕甘支队到达陕北的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就当前的局势召开了会议,会上张闻天提出,由于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滞留在红四方面军,一时无法脱身前来汇合,需要在组织上作出及时调整,得到全部与会者的同意。
会议经过研究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以取代原来的中革军委,军事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这次会议已经确立了毛主席事实上的领导地位,但彼时三大红军主力尚未会师,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真正的转折来自于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际的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后改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简称中央军委),以毛泽东为军委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军委副主席。
注意,这是毛主席首次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全权指挥所有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准确时间是1937年8月25日。

五、1943年起正式担任党的主席职务。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央政治局在延安举行会议,会上不仅重新选举出九名常委,同时还决定成立党的七大之“准备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有25人,由毛泽东担任主席。在这次会议上,议定党中央实行集体领导并有分工,日常交往电报的规定是:“党的交洛(张闻天),军交毛,统战交王,王外出时交洛”。
不过在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席、中共中央的“负总责”,分别由林伯渠和张闻天担任。换句话说,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时,毛主席虽然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党和军队的领导核心,但是并没有担任党内和边区政府的最高职务。
直到1943年3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才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也标志着毛主席在组织层面,正式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最后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共有13人,其中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另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五大书记”之由来。
由此开始,直到1976年逝世,毛泽东担任党的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长达31年,成为那一时期我党无可争议的领袖。

六、担任和辞去国家主席的过程。
鲜为人知的是,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并没有第一时间设置“国家主席”的职务,主要原因在于祖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一些地区仍处在战争状态,所以当时只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由委员会代行国家元首的权力。
毛泽东于1949年9月30日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主席,但是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家主席“一职,其实是空缺的。

1954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同时正式设立“国家主席”一职。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以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和无与伦比的崇高威望,当选为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也是众望所归,而朱老总则被选举为副主席。
于是从1954年起,毛泽东同时担任了了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国家主席)、军(中央军委主席)的三个最高职务,应该说,这是“毛主席”之称谓内含最全面的一个时期,囊括了我党、我国和人民军队的三大层面。
当然,国家主席作为“国家元首”必然要出席很多公开性、礼节性的国内和外事活动,这让毛主席不胜其烦,也使他的身体不堪重负,于是萌生了辞去国家主席的想法,并且不止一次提及。

而对于这一点,广大同志们在感情上当然难以接受,1958年在南宁会议上,毛主席不得不再次对与会人员表示:“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都十分理解毛主席的苦衷,在他们不断地做工作之下,终于使党内在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于是在1959年4月,根据毛泽东本人的意见,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他不再担任国家主席的职务、改由刘少奇同志担任的决议,因此到了1959年以后,毛泽东只保留着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总结来说,“毛主席”称谓所包括的职务和内涵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1931年担任苏维埃政权的主席、1937年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943年担任党的主席、1954年担任国家主席,而这一变化也深刻诠释了,毛泽东同志成为人民领袖的曲折过程。
不过对于“毛主席”这一尊称,毛泽东同志其实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毛泽东在审阅《实践论解说》一书时,特意将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圈去,全部改为“毛泽东同志”,1958年11月,毛主席再将一些文件标题中的“毛主席”字样也改为“毛泽东同志”。
1959年8月3日,毛泽东为此特别致信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再以职务相称。这当然是伟人的自谦,但是长期以来,“毛主席”仍然是中国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习惯称谓,尊敬、敬仰,热爱、仰慕,所有的一切情感都包含在其中。
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7 09:02 , Processed in 0.0080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