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伟大领袖,传奇人生,铸就中华民族不朽丰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伟大领袖,传奇人生,铸就中华民族不朽丰碑                                                                               2024-12-10 17:30                                        

发布于:天津市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韶山冲的岁月里,他接受了早期的私塾教育。然而,少年毛泽东并不满足于韶山的闭塞,渴望走向外面的广阔世界。

对塾师的粗暴严厉、体罚学生的不满,让十岁的毛泽东曾逃学,这次“罢课”胜利后,老师的态度有所缓和。在井湾里私塾,老师毛宇居罚他对着天井即兴作诗,毛泽东出口成诗《井赞》,表达了对私塾教育封闭刻板的不满。1907年至1908年辍学期间,他从表兄文运昌处借到《盛世危言》,这本书开阔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激起他恢复学业的愿望。

1909年,韶山冲李家屋场的维新派教师李漱清给韶山人讲述各地见闻和爱国维新故事,毛泽东赞成他的主张,并同他建立师生和朋友关系。这些经历促使毛泽东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的志向。
1910年秋天,16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报考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新鲜知识,作文成绩优异,其《救国图存论》等文章气势磅礴。1911年春天,他进了湘乡驻省中学,成为同盟会办的《民立报》的热心读者,开始拥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并带头剪掉辫子参加湖南起义的新军。

但不久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毛泽东以为革命已过,当了半年兵后脱离军队。1912年春天,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又因觉得中学课程肤浅而退学,开始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生活。1913年春天,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翌年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这所民主开明的学校成为了毛泽东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教育方针和一批优秀的教员,如杨昌济、徐特立等,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的好学上进、进步言论等优良品行,受到同学们的钦佩,被称为“毛奇”。他决心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二十八画生”名义张贴《征友启事》,团结了蔡和森、何叔衡等一批青年,于1918年4月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会章规定学会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质,改良人心风格”。

从早年的求学经历到发起组织新民学会,毛泽东不断探索、成长。随着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日益深入,他逐渐走上了建党的道路。1919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开启了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

在革命的道路上,毛泽东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从秋收起义遭受挫折走向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到领导红军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夹金山上,毛泽东拄着一根竹竿,和红军将士一样艰难攀登;茫茫草地中,他面容消瘦憔悴,满身泥巴,手拄棍子,在警卫员的搀扶下顽强前行。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不仅锤炼了他的革命意志,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艰苦奋斗、俭朴生活、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信念。

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发表一系列重要著作,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他不断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如在古田会议上深刻阐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纠正红四军党内的错误思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此后,他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生。他从韶山冲的少年成长为伟大领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的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和坚韧性的品德,使他成为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领袖,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卓越的判断力
(一)青年时期的远见卓识
青年毛泽东展现出了惊人的判断力和远见卓识。1915年秋,当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上调教育部时,众人纷纷道贺,而毛泽东却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危险,力劝黎锦熙“北平臭腐,不可久居,急恋君归”。

他指出当时的政府“恶声日高,正义蒙塞”,收揽名士并非真心政改,而是别有所图。不久后,袁世凯果真祭起复辟大旗,那些未听毛泽东劝告的名流之士纷纷堕入袁氏术中,身败名裂。1916年夏,毛泽东在给萧瑜的信中对中日关系做出了精准预测。他断言“日人实为我国劲敌也。

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生存”,且预言日后倭寇侵华之路径是“先满蒙,北边动,而后,胡马骎骎入中原”。当时北洋政府正与东邻眉来眼去,很多人对毛泽东的预测不以为然,但历史的发展却完全印证了他的先知先觉。

十五年后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二十年后“七七事变”,日军大举进攻中原,中日全面开战。
(二)一生的大局观
毛泽东一生都紧抓大局,重视宏观,与蒋介石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着眼于战略层面,提出“诱敌深入”“围点打援”“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等战略决策,将具体战斗的指挥权交给手下将军,充分体现了他对大局的把控。

而蒋介石在军队管理上过于拘泥细节,连士兵系没系风纪扣这样的小事都操心。回顾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国家建设时期,他总是强调要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这种思维模式使他在战略层面上远远超越了蒋介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以大局为重,高瞻远瞩,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
三、热爱读史以资政
(一)读史的目的
毛泽东读史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高级干部多读几遍贾谊的《治安策》,以此启发广大干部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力求新中国长治久安,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率。

他深刻认识到,“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二)独特的读史方法
毛泽东读史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分析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毛泽东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比如关于诸葛亮,他既肯定诸葛亮“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等优点,对孟获“七擒七纵”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又指出其盲目自大,没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识人不清、用人不当,《隆中对》提出的分兵策略导致兵力单薄等问题。

在阅读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时,他用红、黑两种颜色笔迹作过不少圈画、批注,既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的优点及其起义的历史作用,又点出了他们失败的两大教训,即“功成忘本”和“用人不善”。毛泽东不仅注重研究中国历史,而且非常重视从外国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他指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

(三)以史为鉴创造新历史
毛泽东尤其重视从农民革命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1944年,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认为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骄傲轻敌、生活腐化、失去民心。

这篇文章引起毛泽东高度重视,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他坚定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三大战役”胜利后,蒋介石又玩起“和平”把戏,妄图“划江而治”。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当日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得知南京解放消息的当天,毛泽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就是借用项羽兵败乌江的历史典故,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绝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苏霸权的包夹之下,毛泽东借鉴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历史典故,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策略方针,积极进行国家建设,并赢得亚、非、拉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支持。知古鉴今、资政育人是中华史学的优良传统和显著标志,毛泽东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了发扬光大,创造了毛泽东思想,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四、经典名言传千古
毛泽东的名言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天空,展现出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句话简洁有力地揭示了革命的本质。革命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秩序的暴烈行动,绝不能像请客吃饭那般轻松惬意、温文尔雅。它体现了毛泽东对革命的深刻认识和坚定决心,激励着无数革命者勇敢地投身于伟大的斗争中。

“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这句名言在当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既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勇气,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毛泽东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战略眼光,看穿了帝国主义貌似强大的外表下的虚弱本质,让人们认识到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够战胜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

“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语,适用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进步,避免因骄傲自满而停滞不前。毛泽东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谦虚的品质,他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求。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当人民遭受压迫时,必然会奋起反抗,争取自由和解放。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正是对这一规律的生动实践。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体现了毛泽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拖延,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毛泽东的这些经典名言,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5 08:54 , Processed in 0.0085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