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顾对印作战胜利,刘帅提议少撤点,毛主席:就撤到麦克马洪线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7:0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回顾对印作战胜利,刘帅提议少撤点,毛主席:就撤到麦克马洪线后                                                                   2024-12-22 13:15                                        

发布于:天津市
   
        1950年,朝鲜半岛上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此危急的时刻,被中国视为朋友的印度却想趁机入侵我国西藏。
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大多数中央领导人都希望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中国与印度的冲突,毕竟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居,从古至今都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友好,印度总理尼赫鲁甚至曾说:“中印关系就像亲兄弟一般亲近。”
然而,在1962年,面对印方多次无理由的攻击,中国忍无可忍,决定对印发起自卫反击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仅将印军驱逐出中国境内,还攻进了印度大平原,直逼印度首都新德里。
那么,印度为何会把中国作为侵略的目标呢?

一、 一意孤行,被迫出兵
很早之前,由于中印关系亲如兄弟,便没有设立过明确的边界线,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地形成一条双方都默认的边界线。不幸的是,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变故。
英国为了扩张海外市场,大举侵略世界上弱小的国家,印度正是其中之一。
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之后,将下一个侵略目标对准了中国,并借着历史上中印双方没有明确边界线的理由公然蚕食中国的西藏地区,在中国境内伪造“麦克马洪线”,并称它为中印两国的分界线。
对此,中国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这条分界线,因此它是不合法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最开始关注的便是国家周边的邻居们。看着印度尚处于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中,我们毫不犹豫地提供了帮助。

而当时印度心里想的却是早期英国在我国西藏地区赚取的利益,他们认为西藏西部的阿克塞钦地区是属于他们的,“麦克马洪线”才是中印双方的边界线。
1950年中国解放西藏时,印度就跳出来反对,还说中国是在侵略西藏。
最无耻的是,他们发现中国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抗美援朝战争上,便加快了蚕食中国西藏地区的速度,下令让印军进入西藏建立军事据点。
对此,中国还是打算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希望能避免战争。
可是,印度在利益的驱动下,多次攻击中国边境的守卫军,造成数次流血事件,惹得当地的百姓不得不离开家乡逃难。

1962年10月17日,毛主席召开会议讨论对印策略,早已忍无可忍的中央高层一致决定对印反击。
说来可笑,印度一方认为中国当时刚经历完抗美援朝战争,又与苏联关系恶化,肯定没有能力再与他们对抗,便开始大举入侵西藏,结果却令其出乎意料。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击败印度,离不开一位将军的带领。
二、 挂帅出征,势如破竹
当中央确定反击印度的决策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该由谁出征。
这时,毛主席推荐了刘伯承,他说:“当初就是伯承同志解放了西藏,对西藏地区有一定的了解,让他去再合适不过。”
就这样,刘伯承率领着中国军队对印进行全面反击。

1962年10月20日起,战士们在刘伯承的带领下攻破了印度在西藏的军事据点,很快就清除了入侵的印军。
24日,中国决定再给印度一个机会,暂停了战争,向印方发出和平谈判的邀请。28日,印度态度恶劣地拒绝了中国和平谈判的邀请,并再次集结印军反攻西藏。
印方为了对抗我军,将前线部队武装的非常强大,再加上他们占领了战场上的制高点,占据优势地位。而我们的战士们不仅不适应西藏的高原气候,两军中间还隔着喜马拉雅山,不利于发起进攻。
在中央军委会议上,大家讨论了这个问题,刘伯承站出来说:“以我的经验,有河流的地方就一定有路,可以派人沿着河流走,勘察一番,说不定能包围敌军。”
毛主席听了大声赞扬道:“这主意妙啊,敌军火力基本集中在前面,测后方是他们的薄弱点。”

于是,中央指挥一部分战士洋装攻击印军,达到吸引敌军注意力的目的,再派一个师的人沿着水流往中国、印度、西进三国交界处前进。
绕路的战士们越走越轻松,等到眼前的景色从冰雪变为树林和稻田,他们明白已经抵达了印军后方。
之后,他们与前方的军队形成前后夹击的攻势,打得印军措手不及,很快就攻进了印度大平原,直逼新德里。
至此,这场对印反击战以中国取得胜利告终,它再次向世界宣布“中国领土不容侵犯”。
战争结束后,中央大力表扬了刘伯承,总参谋长罗瑞卿也对他赞不绝口:“伯承同志有奇谋,在乱中取胜,扬我国之威。”

三、 主动后撤,强化外交
毛主席得知战争取得胜利以后,果断下令:“让战士们回来吧,就撤到麦克马洪线后面。”
起初,刘伯承对毛主席的做法很不理解,就建议毛主席少撤点,要防备印军卷土重来,然而,在毛主席解释原因之后,他终于明白了毛主席的高明之处。
首先,战争一定是残酷的,我们已经给了印度一个教训就没必要继续战斗,毕竟苦的还是两国的百姓。
其次,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居,以后还要在一起相处很久,主动撤退给了两国再建和平的机会。
1962年11月21日,中国军队开始撤出印度境内并将在战场上缴获的大量印军武器装备和俘虏的八千余人全部还给了印度。

其实,早在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国内的周恩来等人就在不停地强化新中国的外交。11月15日,他亲自给25个亚非国家的领导人写信,还将信抄送给了另外83个国家的领导人,信中言明印度的种种侵略行为,让大家来主持公道,并呼吁和平,此举无疑再次拔高了新中国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取得战争胜利后主动撤退的行为也尽显大国风范。
1976年,中印再次建交,兵刃相向的两国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邻居和好朋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7:04 , Processed in 0.0077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