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大”迁入延安,凤凰山下讲哲学;毛主席:一把钥匙能开千把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08:32: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大”迁入延安,凤凰山下讲哲学;毛主席:一把钥匙能开千把锁                                                                 2025-01-14 15:00                                        

发布于:天津市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居住在延安凤凰山脚下,这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
4月至7月间,毛泽东在延安当“先生”,为延安为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讲授哲学课程。

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时,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军大学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
特别重视的教育的毛泽东曾说过:“北伐时有‘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1936年5月8日,毛泽东富有远见地指出:“要弄西北局面及全国大局面,则要办个高些的大的红军学校。否则将来无干部,我们有责任引导同志们看得远,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瓦窑堡创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1937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迁到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

“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抗大”学制从4个月到半年、8个月、1年、3年多不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第8期为3年多。这些毕业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
毛泽东历来重视创办革命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1936年5月9日,党中央在延川县大相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报告中指出:“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党要有成百上千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的前线上去”“没有大批干部是不行的,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会犯罪。”
为了让学员们有更大的视野、有更大的收获,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毛泽东于1937年4月至8月,开始当“先生”,专门为“抗大”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特别撰写了授课提纲《辩证法唯物论》。
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脚下写出的《辩证法唯物论》授课提纲,是诞生在窑洞内的雄文大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深刻的哲学总结,是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进行了彻底批判。

毛泽东通常是在每周二、四上午给“抗大”学员授课,下午还抽出时间,参加学员讨论。毛泽东共给“扩大”学员讲了110多个小时,历时三个多月。
毛泽东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二章第十一节是“实践论”,此节主要目的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以此作为讲稿,毛泽东在“抗大”深入浅出,讲授“实践论”,他用生动的例证,风趣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哲学原理,“听课的老同志笑了,新同志笑了,教员笑了,炊事员也笑了。
这就是‘一把钥匙开了千把锁’”。

毛泽东为了把授课内容精进,让每个听者都听得明白,就在授课时,不仅充分展现语言大师的高超演讲技能,用“家长话”“俚语”等朴素的语言,同时结合恰当的,实际生活常遇到的事,有机贯穿,讲小故事、讲小例子,把深奥的哲学大道理,掰碎砸烂。如在讲课时,他举例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变革梨子,就要亲口吃一吃、尝一尝。从这个例子,来说明要获得真知,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道理。

毛泽东非常重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这一酝酿于初到延安,写就于凤凰山下的窑洞内,讲授于全面抗战烽烟骤起时的讲课提纲,出自于亲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的腥风血雨、颠沛曲折,又深受过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之苦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手,就是以现身说法,让听者明晰,如何面对形势、任务的急剧转变,并告诉听者怎样揭开并引导人们不在受教条主义者“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即不要相信“少数人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条条框框”,这就是理论强党的头等大事,这就是学习是重要的大事,这是非常急迫的事。
基于此,毛泽东以“先生”得无私,又深知讲课内容之重、哲理之重,所以,不管多忙,他总是抽时间,将“提纲”进行不断地宣讲,对文稿进行不断地修改。
在延安十三年,毛泽东对《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改了十三年,足见毛泽东对这一讲课的提纲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认真修改和完善,最终在1950年12月29日,《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二章第十一节独立成篇,即《实践论》,首先刊发于《人民日报》头版。
《实践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为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1937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实践论》在内容方面的一些变动,都体现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以及《实践论》多次出版的各个版本中。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和研究,可以折射出毛泽东哲学思想演变。
1960年,毛泽东深情地回忆延安生活,回忆在“抗大”当哲学教师的情况:“写《实践论》是为了给抗大讲课。他们请我讲课,我也愿意去当教员。去讲课,可以总结革命的经验。”
《实践论》是毛泽东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著作,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次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这一重要论述,有效解决了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口“讲中国话”、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等重要问题。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新时期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开列的“需要反复精读”的毛泽东著作篇目,第一篇就是《实践论》。其主要理由和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时至今天,《实践论》问世85年,党的二十大已胜利召开,圆满闭幕。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此时,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时,再次重温《实践论》中的哲学思想,对我们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端正思想方法态度,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更好把握和运用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至文中,最后一句话,那就是:再读读《实践论》,常读读《实践论》,会受益当下,更会受益一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1-22 08:34:1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5 14:08 , Processed in 0.0091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