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4年毛主席点名让舒同进京,两项职务选其一,为何最后却去了山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2:1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4年毛主席点名让舒同进京,两项职务选其一,为何最后却去了山东                                                               2025-02-07 11:00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在紧张、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总有那么一处“清香”,他们或多或少是别样的色彩,也是战火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毛主席的革命战友不少,舒同占一个。除了这一身份外,舒同又是毛主席的“学友”、“书友”、“笔友”,是文人之间的切磋,也是互相学习的动力。

动荡的年代,他们用“笔头子”书写时代的故事,更将社会的风云展现,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也流传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佳话。
1954年舒同调任,他说:
“我去山东,因为我对那里有感情。”

一、“我去山东”
“才子”不少,在哪方面都吃得开。总会有最上手的一个,也总会有让人称赞的一方面。
小小身材,大大智慧。1905年出生的舒同,20岁前是按部就班埋头苦读的学生,20岁后是让人尊敬的共产党员。所谓的“学得知识”并“用在对的地方”,舒同做到了,甚至还办的响当当。

舒同的身高不高,与部队中其他健硕的战士相比,舒同没有优势可言。这些人可能自称为“大老粗”,没有文化。而这也是舒同与他们都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舒同的书法是毛主席都想让他提笔的程度。
并且舒同在部队展开的政治、宣传等工作,也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存在。

就如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舒同在部队展开思想引导,其他战士在战场上杀敌,他更多的与国民党部队展开联系,这项联系工作是建立在起义的基础上的,不费一兵一卒,扫清了不少障碍。
能力出众的舒同,只要碰到需要写信的事情,别人就会推荐舒同说:“让‘小巨人’来写吧。”

舒同与山东的缘分还要从1944年说起
,当时的舒同也是因为调任的问题,与毛主席在延安见面。总归是后辈,舒同万分期待,也万分紧张。

夏日的气温高涨,延安窑洞中的温度是适中的,但舒同的掌心是冰凉的,甚至时不时的还会冒冷汗。虽然不是第一次见面,舒同还是和新手一般。
一进门,毛主席就高兴的说道:
“来来来,咱们得好好唠唠。”

毛主席像是看到了多年不见的好友,赶紧招待着,口中的话也不间断。
“虽然咱们见面的次数不多,但联系可不少呢。”
舒同有点纳闷,毛主席这么忙,怎么会和自己有更多的联系呢?如此,舒同回复说:
“这应该从何说起呢?”

毛主席笑着说:
“上次打直罗镇的战役就不用说了吧。”
舒同点点头表示认可。
毛主席继续:
“你提写的字、写的文章可不得了,我不想看到都难。你写的抗大的校名我看了,你刊登的文章我可一篇都没落。”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舒同逐渐的放松起来,被认可的感觉,舒同很开心,但还是非常谦虚的回复毛主席: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都是我应该做的。”

而后毛主席就势进入正题:“确实应该做,山东的问题你也应该好好去了解,去做。”这场谈话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毛主席清楚的将山东的事情交代完成,可以说是里里外外,讲得精细无比。

舒同听着也回复着。如此,舒同与山东的联系是在建国前就开始了,即使在1954年,毛主席给的舒同的选择是《人民日报》和文化部,舒同还是会和毛主席说:
“我去山东。”
二、舒同一家
舒同最为出名的当然是他的书法技能了,从幼年时期培养起来,自己走遍各地,他的书法真迹也在各地留下。

1959年,舒同在视察的工作上上心,费县的水利工程是国家较为重视的建设,当地的民众大汗淋漓,却乐在其中。他们说:
“赶紧修,我们也有好处,以后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百姓们说着开心,舒同听着也高兴。感慨之中,舒同也接到了邀请,写下了“许家崖水库”,多年的文字功底落下,夹杂着舒同对其的期待和激动。
舒同的字带着情感,也带着百姓们的心情。这也是毛主席所喜爱的,每次见面毛主席都要让他写上几笔才行。

舒同在革命上,书法界的名气不小,其家中的妻子也是八路军让人敬佩的女战士。与舒同相同的是,妻子王云飞在文化组织上也小有成就。
建国前,王云飞在军队、党组织间工作着,必要时,也是能与日军奋力顽抗的女英雄。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扫荡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而我军部队的反“扫荡”工作也在随之激烈着,当我军部队面临窘境时,必定有人挺身而出,而王云飞就是让其他战士意外且敬佩的一个。
明知最后的结果,王云飞还是会最后拼一把,他曾想过拉响手中的手榴弹,让日军逃无可逃。但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如此,这样的伟大的女性与才子舒同结合,是当时让人羡慕的一对。
三、毛主席的文化兴趣
毛主席从小与书本打交道,在书法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当毛主席第一次看到舒同的字时,就问了:
“这是谁写的,以后多拿来给我看。”
甚至后来还收集了不少舒同写的字。

毛主席对书法的坚持是从青少年时期走来的,兴趣不断,他的学习就不断。
晚年,毛主席遭受病痛的折磨时,手中写字的笔还是没有放下,对字画的研究也没有停。

在1973年时,毛主席走路都成了问题。当时一场会议下来是最累的,坐的时间长了,毛主席的腿就不听使唤,站都站不起来,
如此,为了不让大家担心,毛主席是最后退场的那个。

在医生的建议下,毛主席需要的是休息,少费心费神。但毛主席手中的文件、书籍等没有放下过。
在堆积如山的书桌上,还有很多是古人的手迹、字帖等。
有时候空闲的时间多了,毛主席还会拿起笔来临摹临摹。毛主席说:
“不能闲着,闲着更累。”

毛主席一生所见自然是上等之作,对于文化的感受也超乎常人。
但这些都是在一点一点中积累起来的,三年多的时间,上百种、上千册的书法作品一一在毛主席的记忆中加深,这份坚持从始至终。

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对这方面人才的重视。不管是在建国前还是在建国后,毛主席只要和舒同见了面,他们都会有说不完话,谈论不完的诗词、书法等,和战场上的他们完全不同。

结语
舒同的能力是让毛主席都称赞的程度,他的书法在新的时期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舒同一家为革命奉献,他们功绩不少。安逸的晚年是幸运的,他始终坚持的是这一兴趣。
毛主席和舒同是互相欣赏,毛主席的文化素养也是舒同一直在学习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3:36 , Processed in 0.00784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