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怀感恩 致敬恩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16:46: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心怀感恩 致敬恩师                      

2025-02-08 16:09                                        

发布于:天津市
                                   
陈重武
我自幼喜爱绘画,从初中起就在水彩画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为继续画画,我选择攻读师范学校,1959年考入四川美院,师从李有行。由此,奠定了我的艺术之路。经过四年学习,1963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天津。在正式进入天津美院之前,我在染织行业从事一些实际工作。
天津美院能够快步发展并走向成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及时抓住人才。1973年,张蒲生老师抓住时机,从北京调入一大批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今清华大学美院)的毕业生,约有20来人,如张京生、王元珍、韩文来、张秉尧等,充实了天津美院的绘画艺术、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专业教师队伍。据了解,当时中央美院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9岁,中央工艺美院教师的平均年龄也有五十六七岁,整体偏大。然而,同一时期天津美院教师的平均年龄仅30多岁,可以说,在当时全国的美术院校当中,天津美院是一所较为年轻的院校。虽说它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凭借年轻教师的力量,发展潜力巨大。

陈重武水粉作品《五月登泰山》

天津美院的染织专业涌现过很多国画高手,如霍春阳,他就是染织班的,后来留校任教。那时,孙其峰常被印染厂邀请去讲课,为提高业务水平还创作了《孔雀画谱》。之后,工艺系成立了印刷厂,他又创作了《牡丹画谱》等,这些画谱在天津染织行业风靡一时,其中不少作品被选用。当时天津美院的染织设计专业有一定的影响。“文革”前后,染织印染是国家很大一部分产业,设计队伍庞大。天津美院的染织设计艺术贴合实际,教师有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也重视实践能力,不比中央工艺美院的弱。后来队伍逐渐完善,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包括分院院长和系主任等。可以说,我在天津美院的设计领域耕耘多年,见证了学院设计专业的发展。
我初上岗时,染织专业课程面临诸多困难。当时教学资料缺失,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都需重新规划。于是,我想到借鉴母校四川美院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四川美院的工艺美术实力强劲,其前身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由李有行创办,他在法国留学时学习染织,与雷圭元、庞薰琹交往密切,对四川美院工艺美术实力的提升影响深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美院不断发展,创建了工业设计专业,之后从中分出环境艺术专业,工艺系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包括将装潢专业改为视觉传达、服装染织合并为服染系等,后来又演变为产品学院等多个系部,由学院直接领导。
在服装专业建设方面,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早期,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服装艺术设计教学的需求,学校指定我筹建服装专业。当时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组建、实习场地安排等。我将1982年入学的染织班改为服装班,采取先上马再申报的策略。在师资方面,从学校染织专业早期优秀毕业生中抽调部分人员充实人才,并安排教师进修学习。我自己也积极参加各类服装培训课程,如在深圳参加由国家轻工部、纺织部举办的服装高级培训班,学习设计、打板、营销等知识;在苏州丝绸工学院聆听香港理工大学老师欧伟文的圆形裁剪课程;邀请日本专家石藏荣子讲授立体裁剪知识,邀请日本服装学校的教师长谷川讲授服装设计理念和方法,通过一系列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当时,攻读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全国大赛中屡获佳绩。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一直担任系主任直至退休。我既教授绘画也教授设计,在染织毕业设计创作和组织论文答辩方面积极推动,后来工艺系各专业也都开展论文答辩。我参与编写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教材,如《服装教学大全》,翻译《服装效果图技法》;在染织专业有许多教学手稿、课件,涉及滚筒印花、圆网印花、纸版印花等印染技术,还对云南大理扎染、贵州凯里蜡染等民族传统染色技艺进行研究,在相关杂志发表论文;在基础课方面,编写了多本色彩写生教材,如《水粉画技法》《水彩风景写生教学新编》《水粉风景画技法》等,在色彩构成课程上反复打磨讲稿,编著了《新色彩构成》,在部分省份被列为考艺科研究生的参考书。

陈重武水彩作品《太行清泉》

在艺术教育与创作中,我始终努力平衡二者关系,在教学的同时坚持艺术创作,在水彩画领域不断进取,力求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展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水彩画展、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等国内大展,也在国外展览中展出,如1983年我的画作《古国秋韵》参加了第二届亚洲艺术大展并被原文化部收藏,此后,陆续参加了30多次国际展览。
这一路走来,我很感谢四川美院培养了我,感谢天津美院造就了我。同时感谢我的恩师李有行,也感谢孙其峰,他们高深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品总让我的心头泛起深深的敬意。

陈重武,1939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出生,1963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历任天津现代水彩画会会长,天津美协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水彩画家协会理事,国际水彩画联盟理事,水彩画研究生班导师,天津美院服装染织系主任,天津美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美院教学督导,天津市河北区政协委员。1977年天津十人水彩画会成立发起人之一,1980年作品入选“京津沪水彩作品巡廻展”,该画展具有中国水彩画复兴里程碑意义,1983年水彩作品《古国秋韵》由文化部选送参加“第二届亚洲艺术大展”;1989年作品《金秋》入选“笫六届全国美展”,1994年《茅盾先生故里--乌镇》入选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1997年《西山古寺》入选中国艺术大展,2002年《徽宅遗韵》入选“全囯水彩写生精品展”,2006年《运河古镇》入选“中国百年水彩画大展”;2009年多幅作品参加“中国著名水彩画家邀请展” ,2011至2015年参加第一、二、三届“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水彩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等。先后在日本、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垃、美国、德国参加了三十余次国际画展,举办六次个人水彩画作品展。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粉卷》、 《中国百年水彩画集》、 《世界水彩画大典》(韩国版)、 《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水彩卷》 等若干大型水彩画专集。出版有《陈重武水彩画集》(台湾版) 《水彩风景画教学新编》 《水粉画技法》 《水彩风景画范图》《新色彩构成》等十余本。陈重武作画不追逐潮流,不娇饰,以真情实感画出每一笔。画界的朋友评介他的作品具有朴实、平和、蕴含灵性与抒情的个性,这大概是画家“南人北行” 的缘故,将北方的朴厚与南方的灵秀融汇在自巳的作品里。

陈重武先生水彩画作品欣赏

燕山春泉  22x33cm 1975.5



山野满春色(天津蓟县)

14x23cm 1975.5

燕山山谷里春天的气息

19x34cm  1976.5  

挑红柳绿.密云水库岸边的春天

39×40 1979.4

五月登泰山  1978.5  

泰山后石坞的春光  1978.5

山东鲁西南菏泽乡村的春天 1979.4.

秦岭之春 42x31cm 1977.4.19.  

跟随孙奇峰先生宝成铁路写生

机车飞驰 翻越秦岭

39x26cm  1977.4.17

跟随孙奇峰先生宝成铁路写生

秋风铁马大散关  

在秦岭山上,有诗人陆游 的古诗名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颂扬大散关和瓜洲渡两次抗金胜利。

42x31cm 1977.4.18

跟随孙奇峰先生宝成铁路采风写生

春光明媚峨眉山  

39x26cm 1977.5.

跟随孙奇峰先先峨眉山写生

峨眉山 杜鹃花开  

41×25cm  1977.5.

跟随孙奇峰先生峨眉山写生

沿大渡河穿越丛山l峻岭   

42x31cm 1977.5.17

跟随孙奇峰先生成昆铁路大凉山采风写生

大山里的火车站 成昆铁路长河坝车站  

43x31cm 1977.5.15.

跟随孙奇峰先生成昆铁路大凉山采风写生

大凉山 成昆铁路铁马大桥

39x35cm 1977.5.12.

跟随孙奇峰先生赴成昆铁路大凉山采风写生

湘西永顺不二门  44×60cm  1988.4

故乡西蜀早春二月  56x76cm 1990.2  

西蜀 一江春水 56x76cm 1990.2

新安江畔 徽商的故乡 56x76cm 1998.5   

徽州古村落 屏山 56x76cm 2001.5

桃花源里人家 春天的庭院

56x76cm 1999

徽州田野的春天  56×76cm  1998.5

千峰競秀天子山  44x60cm  1992.4

奇绝张家界  44x63cm  1992.4

西双版纳风情 44x60cm  1993.4

台湾垦丁国家海岸公园的春天

56×76cm 1996

春到神农架  70x100cm  2012.4

窗外的风景 海南岛二月风情

56x76cm  2021.2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18:56 , Processed in 0.0096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