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这样评价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颠覆了前人的观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8:54: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这样评价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颠覆了前人的观点                                                                                2025-02-18 19:45                                        发布于:山东省
   
                                    毛主席对于历史上的诸多帝王都有自己的评价,其中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评价是最多的。秦始皇本身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位争议极大且毁誉参半的帝王,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位帝王,毛主席对他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没有第二位封建君王能超过他毛主席对秦始皇的态度比较独特,他认为秦始皇应当“一分为二的评价”,所谓的一分为二也就是肯定秦始皇的功绩。现有资料显示,毛主席至少有六次明确表达自己对秦始皇的赞许态度。不仅是和党内的同志探讨,和友党的同志也是这么讲,甚至和国外的友好人士也这么说。

总得来说,毛主席是从三个方面肯定秦始皇的功绩: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功在千秋,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成功的先后消灭汉魏楚燕赵齐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帝国。正是秦始皇,奠定了日后数千年中国统一的基础,毛主席评价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了中国。”
2.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举措,让中国不仅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也统一了方方面面。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例如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开创性的采取了郡县制,而非传统的分封。

经济上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实现了“车同轨”,让各地间的交流和交通更加方便。文化上统一了各地间的文字,小篆成为了通用字,毛主席认为这些举措都是“事关中华民族兴盛的大事”。
3. 秦始皇有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铁腕手段,且善于集中统一,简而言之就是秦始皇可以提出有利主张,且有能力将自己的主张推行下去,不是空谈家。巩固一个新生的帝国,需要非常强大的魄力以及决心,而秦始皇有能力调动帝国各方面的力量,并且确立一个主攻方向。
毛主席曾为此感叹:“高度集中统一是统一中国取得成功的积极因素。

过分的压迫丧失了民心但是正所谓毛主席主张“一分为二的评论”,分出来了好,就一定还存在坏。毛主席并不避讳这一点,他从不否认秦始皇在后期犯了大错:
“志得意满,耽于泆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
同时对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以及后续的秦末农民起义大潮,毛主席则是持支持态度,并且认为其出发点是完全正义的,是掀开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序幕。

毛主席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逐渐的丧失了进取之心,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在了修建宫殿,求仙问药,索求长生不老之上。在历史上,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还有骊山墓,确实给民众带来了极深的苦难。不过秦始皇的五次巡游,倒是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此时六国刚刚统一,秦始皇确实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权威。
除此之外,秦始皇施政残暴,压迫人民这一点,毛主席则认为并没有什么争议。秦始皇本身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北筑长城,南征百越,而在当时不过千万人口的中国,进行如此深重的劳役,兵役和徭役,可以说是让民众苦不堪言。

作为法家的支持者,秦始皇为秦帝国制定的法律也完全可以说是严刑峻法,诸如坑杀,割鼻,黥面,刖足等等刑法,确实非常的残忍。当时的中国本身就处于一个刚刚实现统一后的融合阶段,社会矛盾是必然存在的,而秦始皇的严刑峻法以及沉重的压迫则加重了这种矛盾。
而对秦末的农民起义,毛主席同样认为其意义无比深远,从秦末的大起义开始,中国历史上大小共计数百次起义,全部都是农民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而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毛主席认为,在封建社会中,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焚书坑儒要商量毛主席曾经写过这么一首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一直以来,焚书坑儒始终都是秦始皇在历史上,或者是整个封建时代都备受诟病的一个原因。但是毛主席却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固然不对,但是其错在滥杀,出发点却未必是错误的,而且秦始皇也未必真的就像历朝历代的儒生所言的那般残忍。

因为秦始皇并不是迫害了所有的儒生,往多了算,他不过也就是杀了孟子一派的460人罢了,他也不是什么书都烧,只是烧了“以古非今”的书,杀的都是主张“法先王”的儒生。所谓的“以古非今”,就是以古代的故事来评判今天发生的事情,所谓的“法先王”则是以古代君王的德行来要求今天的君王,言必称尧舜文武。
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确实需要专制,所以“以古非今”和“法先王”的思想都不可以做大,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背后存在考量。但是毛主席认为,政治上必须专政,可是在思想上却要允许百花齐放,所以可以压制“法先王”的儒生,但是却不应该将其全部杀死。
毛主席的这种观点,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资料: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 董晓彤
《毛泽东究竟怎样评价秦始皇》 河北学刊
《毛泽东论析秦始皇》 王子今
《毛泽东说秦始皇》 招商周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0:39 , Processed in 0.0083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