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元故里的前世今生!闵行这个地方,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元故里的前世今生!闵行这个地方,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老底子                     

2025-02-17 17:01                                        发布于:山西省
   

                                    




解元厅,在七宝镇北大街徐家弄内,系明朝工部郎中吕克孝故宅,他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乡试中解元后所建。原建筑梁、檩、椽、柱等为楠木。

藏在深弄谁人知

解元厅面南而筑,用料厚重,不尚雕饰。它原本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但由于四百年来周围地面街道不断加高,当年曾煊赫郡邑的吕宅,如今却被裹挟在一片民房包围之中,不显得轩敞了。

游人如织的七宝古镇
解元厅之名,源自吕克孝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参加南京应天府乡试,在数千名江南学子的角逐中一举夺魁。而同一年乡试中,上海县人徐光启则夺得北京顺天府解元。他们两人同乡又同龄,于是, “松郡两解元”名噪南北,成为一时佳话。吕克孝取得如此功名,族人们自是欢欣不已,便在徐家弄内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厅堂,人称“解元厅”。可惜的是,比起后来即中进士的徐光启,吕克孝屡屡赴京参加会试却接连落第,无奈在家乡寂寞地生活了二十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一度对仕途丧失信心,把兴趣转向诗文和书法。他以种田读书诗酒自娱,写下了大量诗歌,辑为《拙句录》。他对王羲之和李邕的书法有着特殊的爱好,故书法便以两位大家为师。凭借解元头衔和才华,他与松江府境内的才隽之士建立了相当的友谊,除了徐光启,董其昌、陈继儒、章宪文等也都是他终生至交。同时,吕克孝也关心着民生疾苦,痛恨地方豪绅对农民的盘剥,曾向朝廷仗义执言,建议采取措施。
在后来的仕途中,吕克孝几经沉浮。他曾前往苏北如皋任县学教谕之职,纂修《如皋县志》。也曾得以进京,在国子监(即太学)任助教。京城宣武门内首善书院开张时,时任首辅叶向高是他当年的恩师,撰写了《首善书院记》,由吕克孝摹集李邕的书迹刻石立碑,一时颇为轰动,这便是著名的 “首善书院碑”。由于吕克孝对东林党人表现了极大的支持,他被提升为正五品工部郎中。
好景不长,天启四年(1624)形势骤变,魏忠贤阉党开始大规模迫害东林党人。吕克孝当时远离京师,魏忠贤等曾暗示他 :如能以重金行贿,尚可免祸。但他仍清操不改,自然被冠以莫须有罪名而免职,遣返故里。吕克孝蒙冤回到七宝后,发出了 “客归三日典春衣”之叹。天启七年(1627)秋,他最终在贫病交迫忧国忧时中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次年,好友徐光启因魏忠贤伏诛而复启用,念起吕克孝,涕泗滂沱。这两位解元,居于蒲汇塘的两头,仕途顺逆不同却志趣相投。想来彼时彼刻,解元厅犹在,但故人不复,令徐光启唏嘘不已。

解元厅

解元厅内部
解元厅虽然失去了主人,却没有沉寂下去。清光绪初年,七宝人毛耕渔在浙东学得全套皮影表演艺术,回乡建鸿绪堂皮影戏班,并在光绪六年(1880)于此进行了首场演出,形成了 七宝皮影戏

自此,七宝成为上海皮影戏的发祥地,解元厅也成为这段荣光的见证。20 世纪 70 年代,这里又一度作为七宝的商业食堂,每当用膳时间,这里人流熙来攘往,比肩接踵,多了份烟火气。
解元厅于 1989 年被列为上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成为闵行区重点保护文物。它以解元之名,仍在讲述着吕解元的故事。细细品来,解元之名,既是对故人荣光的写照,也有后人对未来的期许。

(钟 合)


七宝皮影戏(李仁浩摄)

2月精选文章推荐
□ 来源 | 《此地有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07:01 , Processed in 0.0100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