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7岁老人摔倒无人扶,家属起诉路人索赔140万,法院判决让人流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14:34: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7岁老人摔倒无人扶,家属起诉路人索赔140万,法院判决让人流泪                                                

                                2025-03-10 11:50                                            


                                    

在春晚的舞台上,小品《扶不扶》以其幽默的内容,让触亿万观众的心弦为之触动。剧中那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至今让人记忆尤深。然而,现实中的“扶不扶”问题,往往比小品更加复杂和沉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起发生在山东的真实案例——87岁老人骑车摔倒无人扶,家属调监控录像起诉路人索赔140万,而法院的判决,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87岁老人摔倒去世,家属将路人告上法庭

山东一位87岁的老人,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每天都有骑车出门溜达的习惯。他的孩子们都忙于工作,虽然心里担心老人独自外出的安全,但老人坚持要出去活动活动,孩子们也只好由着他。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老人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出门去买菜。可谁能想到,身体突然感到不舒服,直接摔倒在地上。

路过的行人纷纷放慢了脚步,朝老人这边张望,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有的人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期间也有一名男孩想上前将老人扶起来,但是被身边的人劝阻了,并且说:“这老人就是专门来碰瓷的,他见得多了。”还有一部分人在旁边犹豫了一会儿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老人的家属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们无法接受老人就这样离去的事实,更让他们愤怒的是,那些路过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老人。于是,家属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们通过调监控录像,将当时所有围观的10名路人全部起诉,要求每人赔偿14万,共计140万。在他们看来,这些路人的冷漠是导致老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法院驳回家属诉求,路人被判无责

这起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经过法院详细的调查和审理,做出了以下判决:老人家属的诉讼请求被驳回,10名路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从监控来看,过路人并没有与老人发生直接碰撞,因此并没有义务去救助。再根据《民法典》第184条,普通人民也没有救助的义务(除警察、医生等特定职责人群)。在这个案件中,这10名路人并不属于法定救助义务的群体,因此便驳回了这位老人家属的诉求。

这个判决结果一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的人觉得法院的判决很公正,要是让路人承担赔偿责任,那以后谁还敢做好事?这不是寒了大家的心吗?也有人理解老人家属的心情,他们失去了亲人,心里肯定不好受,想找个人来承担责任,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这种做法不太合适。

不管怎么说,这个判决也让 “扶不扶老人” 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其实大部分人骨子里都是善良的,看到老人摔倒后,下意识反应都会去扶,但是想到曾经那些讹人的案例,无奈之下选择旁观。

相似的悲剧,不变的结局

山东这起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案件,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每一次都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也让“扶不扶”这一难题变得更加复杂。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2006年的“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67岁的老太太徐寿兰正在公交站等车,此时有两辆同一路的公交车进站,徐寿兰便往后面的那个公交车跑去。正好这个时间,彭宇从前面那个公交车下车,二人就这样不经意撞到了。彭宇看见徐寿兰摔倒后,便走过去将她扶起来,并和她的家人一起将徐寿兰送去医院做检查,期间彭宇垫了200块的医药费。

根据医院的检查结果可以得知:徐寿兰的伤势比较严重,左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髓关节置换手术,费用高达数万元。由于手术费用高昂,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了争执。徐寿兰及其家属认为彭宇是撞倒她的肇事者,要求他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3.6万元。但彭宇坚决否认,称自己只是出于好心帮忙,并没有撞到老太太。双方争执不下,最终闹至法院。

2007年9月,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虽然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彭宇撞倒了徐寿兰,但根据“常理推断”,如果不是彭宇撞的,他为什么要主动扶起老太太并送她去医院?基于这一推断,法院判决彭宇赔偿徐寿兰4.5万元。这一判决引发了网络热议,尤其是出自法官口中那句“如果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更是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判决结果一出,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激烈的讨论。许多人认为,法院的判决缺乏证据支持,仅仅依靠“常理推断”就认定彭宇有责,这不仅让彭宇蒙受了不白之冤,更是让社会风气朝不好的方向发展。

尽管案件在二审中以调解结案,彭宇和徐寿兰达成了和解,但这一事件的影响却远未结束。2012年央视发布了彭宇承认碰撞受伤老太的文章,但这一案件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从此,“扶不扶”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选择,许多人看到老人摔倒都不敢上前搀扶,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彭宇”。

彭宇案之后,类似的悲剧仍在不断上演。

2015年,四川一名小学生在放学路上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结果被老人及其家属指认为肇事者,要求赔偿100万。幸好有目击者作证,才还了孩子清白;2017年,北京一名女子在街头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结果被老人家属索赔10万元。女子无奈之下选择报警,最终在监控录像的证明下才得以脱身。

2024年11月,东北的一位小伙子正在给客户理发,无意间回头看见一位老太太摔倒在自己店外,他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并联系其家人,但是怎么也联系不上,此时老太太突然浑身上下不停地颤抖,还发生了呕吐的现象,他顾不得其他,连忙打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并为其引路,直到救护车将老人救走,他才放下心来,事后被救者给其送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这些事件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当今社会,助人为乐是否已经变成了一种“高风险行为”?每一次“扶不扶”的争议都在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公正。然而,东北小伙子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善良依然存在,好人终有好报。

别让善良寒心,莫做现代版“蛇”

在面对摔倒老人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诚然,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让人们对“扶不扶”产生了顾虑。但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都是愿意伸出援手的。

我们也不应因为少数负面事件而放弃对善意的坚守。社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需要更多人在面对他人困境时勇敢伸出援手。同时,法律和制度也应当为善意提供更多保障,让好人不再失望,让善良行为不再被人误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社会互相信任,才能让善良和正义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5:04 , Processed in 0.00798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