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有这5种表现,说明他被你养得很自信 2025-05-17 02:45
发布于:湖南省
如果孩子有这5种表现,说明他被你养得很自信 ![]()
原创 和顺妈 有游有谋育儿 2025年05月12日 20:32 北京 嗨,你好呀,我是和顺妈,欢迎来到有游有谋育儿。 “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决定了他们如何面对挑战与实现目标。” 孩子的自信,始于儿时父母的精心引导,发展于童年期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和对事物的掌控感。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但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父母用爱与智慧精心浇灌的果实。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有自信? 看完以下5点,你就知道也明白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了。 ![]()
01、不过分在意他人评价,有比较稳定的自我认知 但丁说: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句名言,在自信的孩子身上可以得到完美诠释。 曾有个女孩说: 自己小时候有些微胖,经常被同学取笑不好看,但她毫不在乎,她觉得自己这样就是最美的。 因为父母从小就告诉她:“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的眼光,而在于你是否忠于自己的内心。” “镜像自我理论” 认为: 孩子的自我认知最初源于他人反馈。 不自信的孩子接收到负面评价,会更自卑,觉得自己就是很差劲。 但自信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会人云亦云、自我贬低,而是能正确的评价自我。 当孩子用稳定的自我认知和客观的标尺丈量人生,外界的杂音便无法轻易干扰他们的信念。 这就是一种自信。 02、不急于自证,能展现自我验证的从容 作家三毛说: “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自信的孩子,无需通过讨好或炫耀来获得认可。 有位阅孩无数的老师说,自信的孩子不会刻意表现自己,但每次发言都见解独到,这和成绩好坏是无关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 习惯于自证、为了得到夸奖而刻意表现的孩子,往往自信不足。 而真正自信的孩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无需外界盖章。 就像深海中的珍珠,即便无人发现,依然自信的散发温润的光芒。 这种自信从容,是父母给予的最珍贵的底气。 03、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敢于表达的孩子,底层逻辑是敢于接受质疑,他们不仅思维活跃,更拥有强大的内心。 曾经看过一个博主分享: 她说她带了一群各地的孩子夏令营,自信的孩子总能在讨论中踊跃举手发言,即使别人看来他的想法是天马行空,他也敢于在团队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创意,面对质疑,也总能心平气和的阐述解释。 而不自信的孩子,即使她的想法和创意很好,也不敢站到众人面前表达,因为担心被质疑、被嘲笑、被攻击。 那这种不怕质疑的自信怎么建立的呢?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当孩子的表达欲得到尊重和回应,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会得到更好的发育,自信与创造力也会增强。 所以,父母想让孩子自信,能勇敢地表达,那么在孩子成长中,对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就要给予尊重和积极回应。 如果频繁打压、嘲笑、批评,孩子很可能自我效能感低,害怕质疑,不敢解释,导致自信心不足。 ![]()
04、敢于尝试新事物,乐于接受挑战 余秋雨说: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这句话,也是自信孩子的成长密码。 家附近的奥森公园,曾经有个攀岩乐园,那个攀岩墙很高,有天我跑步后经过,进去瞅了一眼。 正看到一个5 岁的男孩,在父母的鼓励下尝试攀岩,尽管多次滑落,男孩依然笑着喊: “爸爸,我感觉离顶峰又近了一步!” 男孩这种对未知的渴望和挑战的热情,让我对他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自信”。 曾经,我也见过一些孩子,难一点事就退缩不做,不敢去主动尝试,从他们的行为动作上,明显能看出他们的不自信。 “成长型思维” 理论指出,在包容失败、鼓励探索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愿意走出舒适区。 反过来,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他们也不害怕失败,敢于去尝试、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建立更强大的自信。 所以,父母想让孩子更自信,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05、能坦然地面对输赢和失败,有 “复原力” 真正的自信是,输了依然相信'我可以更好'。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他说: “我只是发现了一千种行不通的方法。” 这种乐观与坚韧,同样在自信的孩子身上闪耀。 有位妈妈在论坛分享: 儿子参加机器人比赛失利,回家后主动分析原因,还兴奋地说:“这次的经验让我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当失败被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终点,孩子便能在一次次跌倒中,炼就愈挫愈勇的强大内心和自信。 积极心理学中的 “心理弹性理论” 表明,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引导。 所以,面对输和失败,让孩子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继续下去,他依然可以做得更好。 06、写在最后 “每个畏缩的孩子背后,都站着100次被否定的瞬间; 而真正被爱浇灌出的自信,会从生活的裂缝里开出花来。” 当孩子身上出现这5种表现,说明TA们被你养的自信而丰盈,也是庭教育成功的标志。 如果没有,也不要气馁、后悔,从现在开始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一起建立起自信。 一切来得及,但始于你自己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