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故事:新婚夜,夫妻准备洞房,奶娘说现在跑还来得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 13:2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民间故事:新婚夜,夫妻准备洞房,奶娘说现在跑还来得及                                                                          2025-05-29 11:24                                        

发布于:天津市
   
       明朝年间,黄州府有一位名叫李文秀的书生。他原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过着如意阔少爷的生活,衣食无忧,前途光明。然而,家中遭遇了巨大的变故,父亲的生意失败,家产赔光,最终无法承受沉重的打击,郁郁而终。临终时,父亲一再叮嘱李文秀,嘱咐他要专心读书,力争考取功名,将来为家族争光,恢复李家的荣耀。
李文秀从小便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他对父亲的期望十分重视,立下誓言要为父亲实现梦想。于是,从那时起,他便每天黎明前就起床读书,接着练字画画,再将自己的作品带到街上售卖,用这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某日,李文秀依旧如往常一般在街头摆摊售画,一位穿着青衣小帽的老者走了过来,开口道:“公子,在下沈福,沈府管事。我看到您的画技高超,近日沈老夫人寿辰将至,我家老爷心想用一幅画作为礼物,想请一位书画高手为老夫人画幅作品,不知道公子是否方便?”

沈府是当地的显赫大户,李文秀的父亲与沈家曾有过交情,李文秀小时候还曾去过沈府玩耍。只是如今李家已经败落,他心中不免感到惭愧,生怕被嘲笑,于是婉拒道:“沈管事,小生的画技在黄州府并不算上乘,不如请其他更为高明的画师吧。”
沈管事见李文秀执意推辞,只得解释道:“李公子且慢,实则是沈府的小姐特意派我来请您,她希望能亲自见见您。”李文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沈玉兰亲自叮嘱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十年前,自己与父亲一同拜访沈府的情景。那时他遇到了沈家大小姐沈玉兰。二人因志趣相投,诗词歌赋常有谈论,还曾合唱过一曲梁祝。临别时,沈玉兰曾笑着对李文秀说:“文秀哥哥,待我长发及腰时,你来娶我好吗?”李文秀也认真地点头答应:“好,到时我一定来。”虽然是儿时的玩笑话,李文秀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这一约定,尽管自己如今年纪已不小,但他依旧没有勇气去沈府提亲。

他之所以迟迟没有行动,一方面因为古时讲究门当户对,李家败落后,与沈家差距太大,实在不合适;另一方面,儿时的约定是否仍为沈玉兰所记,李文秀也心存疑虑。
沈福见李文秀犹豫不决,又劝道:“小姐已经明确说了,无论如何,都要请您来,李公子,您就体谅一下小的吧。”李文秀听罢,终于答应了:“好吧,那我明日便到沈府为沈老夫人画画。”他心中思绪万千,不禁想起往事,决定不再让这件事困扰自己。
第二天,李文秀早早便背起竹筐,装好画册书籍,准备前往沈府。途中,他忽然记起一件事,于是转身到东街的小摊买了几个梨子,接着又沿街拐角走到了一座破旧小院的门前。他轻轻敲门:“奶娘,文秀来看你了。”很快,一个老妇人打开了门,但她捂着嘴不停咳嗽。李文秀关切地看着她,问道:“奶娘,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舒服就不要再接洗衣服的活了吗?难道你前几天给你的钱,又被大柱哥拿去赌了?”
奶娘无奈叹息,叙述起儿子大柱的不学无术,如何成了街头的流氓,最近又沉迷赌博,家里的钱都被赌光了。李文秀对大柱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尽管屡次劝阻,仍旧未见成效。他听后,安慰了奶娘几句,然后拿出了刚买的梨子,“奶娘,吃点梨子,对你的咳嗽有好处。”奶娘心疼地说道:“文秀啊,你怎么总是这么乱花钱,日子也不容易,年纪也不小了,还是得攒些钱,娶个媳妇啊,别管我这老太婆的事。”
李文秀微笑道:“奶娘,您说什么呢?母亲早亡,是您把我养大,我孝顺您是理所当然的。”奶娘感动得眼眶湿润,两人又聊了片刻,李文秀这才告辞离开。当天夜里,李文秀辗转反侧,心中不断思索沈玉兰的意图,难以入眠。

第二天,李文秀如约来到沈府,沈管事早已在门外等候。他们穿过沈府重重走廊,来到一个典雅的小花园。花园里的凉亭中坐着几位客人,李文秀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位穿粉色罗裙的女子身上。尽管多年未见,但他一眼便认出了她——沈玉兰。她依旧如水般清丽,眉目如画,气质脱俗。沈玉兰也注意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喜悦。李文秀依然如从前一般俊朗,斯文儒雅。
不久后,李文秀走向坐在中间的沈老夫人,恭敬地行礼道:“晚辈李文秀,见过老夫人。”沈老夫人微微点头,示意他开始作画。两个时辰后,李文秀完成了作品,沈老夫人看后非常满意,夸奖了他几句。
在李文秀准备告辞时,沈玉兰悄然离开了众人的视线。不久后,他们在一条走廊上碰面,沈玉兰温柔地责怪道:“文秀哥哥,你为何迟迟不来提亲?是不是忘了当初我们的约定?”李文秀听后,略显为难地解释了自己的顾虑。沈玉兰听罢,坚定地说道:“我沈玉兰不是那种只愿共富贵、不共患难的人。既然我已经认定了你,就绝不会辜负你。你只管来提亲,我会劝说父亲的,我们共同面对一切困难。”
李文秀听了,心中充满了感动,答道:“既然如此,我明天便来提亲,今生定不负兰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4:44 , Processed in 0.0079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