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张中国非常真实的老照片:原来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是这样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07:03: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张中国非常真实的老照片:原来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是这样的?                                                                       2025-07-04 12:27                                        

发布于:天津市
   
     那时候,很多孩子都是坐在小竹车里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最喜欢把车子的中间隔板调到最高的位置,当做我们的餐桌。我们两个就坐在车子两侧,分享着美味的食物。妈妈每天都会推着弟弟去上班,竹车的平整车面和宽敞空间,让人感到十分舒适。爸爸还特意为车子装了一个折叠遮阳棚,给我们遮阳。想象一下,躺在车里,孩子们安然入睡,那样的幸福感真是难以言表。

每天下学后,我们都会去挖猪菜,暑假里也是如此。早上去挖,下午继续挖,中午不睡觉,而是跑到大水渠里玩水,简直乐得不亦乐乎。那时候,真是一天比一天快乐!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无忧无虑的气息。

在那个年代,城市里的国营饭店,芹菜肉饺子才卖1.5元/斤,要用八两粮票,还有两角钱和四两粮票换四两大米饭和一小盘素炒菜。一块钱能买四盒香烟。饭票是企事业单位员工才能领的,用来在食堂就餐,通常工资发放后,大家就去财务处换取饭票,实际上还有菜票。那些年,食堂里是不收现金的,所有消费都通过这些代价券结算。

书本和学杂费总共才三毛钱。那时候,我背着用破旧衣袖做成的书包,手里拿着语文和数学两本书,一支铅笔,一个擦皮,再加上自己带的小板凳。课桌是用泥巴搭建的,虽然简陋,但也能在上面写字。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回家,大家走在路上,完全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那时的孩子们都能独立回家,真是单纯而无忧的日子。

那时候的青年学生们,都先从实践做起:进工厂、下农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我们年轻人有一颗火热的心!”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是充满激情,投身革命的先锋。无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年轻人心中常常想着祖国,听从党的召唤,时刻准备去最艰苦的地方,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那个时代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朴素,回忆起来,心中总有一份深深的怀念。

那时,大家的衣着虽然简朴,但每个人看起来都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虽然生活贫穷,但大家都过得很充实、很开心,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压力。那个年代,社会风气纯朴,民风淳朴,给人一种真实、质朴的温暖。虽然那时候的老百姓并不富裕,但他们却活得比现在的人更幸福、更快乐。现在的老百姓依然面临贫困,但很多人似乎并不满足,反而越来越难以找到那份真正的快乐,或许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变得太高了。

我父亲曾是东方红--75拖拉机的司机。文人们总是形容那个时代为“火红年代”,激情四溢的岁月,而对于我这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来说,那个年代确实是充满活力、有趣的年代。

那个年代,军装是最英俊的象征,永不过时。在那个人人平等的时代,物质欲望并不显眼,大家追求的只是生活本身的真实与满足。那时的中学生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参军,而参军就是最美好的梦想。

70年代,村里有三户人家拥有自行车。那时一辆单车的价格,相当于今天一辆价值十几万元的私家车。每当看到那些老照片,回想起那个纯真美好的年代,心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慨。时光飞逝,再也回不到那个温暖美好的年代了。那个年轻人们满怀热血、无私无欲的年代,幸福而回不去,只能在记忆中永存。

70、80年代,是充满回忆的年代。那时大家团结友爱,思想单纯,不存在太多的压力。人们的质朴、纯真、阳光、爽朗,都在每张洋溢着幸福笑容的面庞上体现出来,那种纯粹的幸福感,是今天的社会难以比拟的。

那个时候,过年的氛围格外浓厚。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吹过,大家依然感到一种温暖的怀念。如今,随着气候的变化,寒冬变得温暖了,年味似乎也在逐渐远去。

小裤脚,就像今天的铅笔裤,曾经有专门的人在车站等繁忙的地方剪小裤脚。大家说那样做是“歪风邪气”,后来流行起了喇叭裤,年轻人非常喜欢穿,头发也开始流行爆炸式卷发,就像费翔一样。那个时候,大家听邓丽君和费翔的歌曲,那种旋律总是充满了回忆。

我还记得那个年代的广告——“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那是80年代的经典广告,燕舞收音机的广告打得非常成功,吸引了无数人。尽管它的质量不算特别好,但因为广告的宣传,销量却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直到90年代,燕舞集团的单一产品和守旧的管理方式导致了企业的衰败,而同时,泰州的春兰空调虽然实施了多元化发展,却因为步伐过大而遭遇困境。这些企业的兴衰,也反映了一个道理:企业经营不易,管理者需要具备远见和务实的眼光。

在那个年代,我们用收音机收听澳洲的短波电台,录制港台歌曲的磁带。我的第一台收音机是上海红灯牌的电子管收音机,奥广电台播放的节目让我怀念至今。每晚7点的节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时,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刘文正的《兰花草》是我最爱的歌曲,听这些歌曲的我们,应该算是大陆第一代流行歌迷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29 , Processed in 0.0079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