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枪干掉仨鬼子,双枪纵横大别山,106岁抗战老兵再忆铁血往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08:17: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枪干掉仨鬼子,双枪纵横大别山,106岁抗战老兵再忆铁血往事                                                                       2025-07-13 13:06                                        

发布于:天津市
   
          2015年7月,记者在鄂东地区的大别山一带进行采访时,意外听闻一桩惊人的故事:一位抗战老兵,在首次上战场时竟然一枪打倒了三个日军。这件事听起来既离奇又不可思议,记者在心中充满了疑问,决定去一探究竟。他走遍了周围,见识了无数故事,但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情形。记者反问当地人:“你相信吗?”他自己显然是不信的。对方却回应道:“如果你不信,可以亲自去核实啊。”
这一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这位创下这一壮举的英雄又是谁?带着满心疑问,记者决定深入挖掘真相。根据提供的线索,他在当年7月29日来到了湖北黄石,采访了一位名叫“周拐子”的人物。

“周拐子”是这个人的绰号,他的真实姓名是周雄。根据浠水党史部门提供的资料,周雄年已百岁以上,是一位老抗战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凭借双枪纵横大别山,英勇奋战,留下了辉煌的战斗足迹。
当记者见到周雄时,他已经106岁了。尽管经历了百年风雨,周雄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周雄的儿子周兴琼向记者介绍说,父亲出生在1909年,家乡在湖北浠水,年纪大了,视力和听力有所下降,言语也变得不太流利,但仍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
周兴琼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英雄事迹,对这些历史非常清楚。他提到,记者有意核实“一枪打倒三个鬼子”的故事时,他立刻确认:“是真的,真的!当年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只不过知情的人如今都已去世,只有我父亲还活着。”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周兴琼决定代父亲讲述这段历史。
1938年夏天,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武汉会战打响。面对强敌,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武汉及其周边城市接连沦陷。驻扎在大别山的国民党桂系部队也开始撤退,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积极地展开反击。
10月23日,黄冈城陷落,国军溃败。中共黄冈县委在刘西尧的领导下,依然顽强抵抗,不等待、不依赖外援。与此同时,张体学从延安回到大别山,在黄冈与麻城交界的张家山一带筹建抗日游击队。就在黄冈失守的第二天,张体学在张家山建立了新四军鄂东抗日挺进队。
游击队初成立时,队员只有二三十人,但由于坚定的抗日信念,迅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队伍不断壮大。周雄得知此事后,立即投身其中,加入了抗日队伍。他的家乡浠水距离张体学的队伍不远,周雄决心为抗日出一份力。由于他训练刻苦,很快便被提升为班长。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周雄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实战任务,负责攻占敌军的一个据点。面对敌军的重机枪,游击队一度被压制住。周雄并没有被初次上战场的紧张情绪所影响,反而表现得异常沉着冷静。他决定改变战术,带领战士们绕到敌军后方。此时,正好发现操作机枪的三个日军士兵站成一条直线,周雄抓住机会,迅速瞄准开枪。只听见一声枪响,三个敌人应声倒地,日军失去掩护,游击队很快占据了有利位置,消灭了敌人。
周兴琼自豪地向记者描述这段经历时,情不自禁地模仿起父亲的射击动作。正当他比划时,坐在旁边的周雄忽然激动起来,抬起手臂,做出当年开枪的姿势,然后缓缓合拢手掌,伸出三个手指,微笑着说:“我一枪过去,啪的一声,打倒三个鬼子!”虽然这听起来依然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战斗中,周雄确实完成了这一壮举,迅速名声大噪,成为了大别山地区的抗日英雄。
尽管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周雄最终还是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敌人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伤势严重,尽管及时治疗,但由于伤势过重,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自如地使用武器。然而,这并没有削弱他继续抗战的决心。他依旧奋勇杀敌,赢得了“周拐子”的外号——这一外号来源于他受伤后无法弯曲的手臂,但却依然坚守战场。
虽然身体受限,但周雄依旧坚决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最终被调入手枪队,担任队长。此后,大家总是习惯性地称呼他为“手枪队的周拐子”。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周雄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他始终坚持抗日,不论任务大小,都会主动申请战斗任务。为了营救被捕的战友,他曾多次化妆潜入敌军据点,获取情报。

1939年春,李先念回到大别山,鄂东地区的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主力部队,周雄的手枪队也被升级为警卫营。在这期间,他虽然手臂受伤,但依然活跃在战斗中,被任命为警卫营营长。后来,为了开辟鄂南的抗日根据地,周雄被调往阳新县继续进行敌后工作。他机智灵活,与日伪势力周旋,为抗战提供了大量情报。
抗战胜利后,周雄参与了中原突围,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随着新中国成立,他回到家乡浠水,在当地担任了多个领导职务,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周雄依旧坚持记录自己的抗战经历。

自2004年起,95岁的周雄开始撰写回忆录和随笔,虽年迈,但依然坚持每天写作,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令所有人敬佩。周雄的回忆录,不仅是他个人英雄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再次前来采访时,周兴琼把父亲的回忆录拿了出来。厚厚的一叠字迹斑驳的稿纸,展示着周雄的抗战岁月。这本回忆录包含了10万字,大部分由周雄亲自撰写,部分由周雄口述,儿子整理而成。它不仅是对他一生奋斗的总结,也是大别山抗战历史的见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6:58 , Processed in 0.0080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