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个霸占陈圆圆的刘宗敏,作为起义军的主要首领,结局如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20:19: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那个霸占陈圆圆的刘宗敏,作为起义军的主要首领,结局如何?                                                             2025-07-22 15:10                                        

发布于:北京市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那个霸占陈圆圆的刘宗敏,作为李自成起义军的主力之一,最终结局如何?答案比传奇更残酷,背后藏着夺权、背叛与绝路。

铁匠出身,一跃闯入乱世核心
刘宗敏出身于陕西蓝田,少年丧父,家贫如洗。自幼学得锻造手艺,数十年如一日地守在铁炉边,锤炼铁剑、马铁蹄,却没想到未来将执掌战鼓。 他初为李自成手下雄将,名声一夜之间攀升。
史书记载,1638年潼关一役中,李自成兵败被围,王十九与杨嗣昌部压境。 刘宗敏主动请缨,率领十八骑冲锋突围,护送主帅脱险,引得“命悬一线存活”的评价。数日后,他再助大军脱险,成为起义中坚。连番战功之后,他被封为“权将军”,掌握北路军。

攻入北京后,他被册封“汝侯”,成为大顺政权中仅次于闯王的重要军政领导者。掌控京城后,李自成在北京设立“比饷镇抚司”,刘宗敏任主事,负责搜刮朝廷与大户银两。 在他的带领下,那座曾聚焦大明朝野的北京城,被搜刮七千万两白银。这些财富一时支撑起起义政权,却摧折民心,后世称这一举动是“成也如此,败也由此”。
手握兵柄与财权的刘宗敏,变得前所未有骄横。在京城高墙之下,他滥权天下,公然干预朝政,他的文书一封封,一呼百应,大顺政权朝堂已被他掌控。 朝中传言:巴洛克式扩张朔风吹遍宫墙,“刘宗敏比闯王更觉天命”,这是他权力巅峰的写照。

霸占陈圆圆,吴三桂彻底变脸
传说中最戏剧的一幕发生在北京城尚未稳定之时。李自成曾欲以和平心态收编明末边将吴三桂,维护局势。然而,两军对峙时,他的将领刘宗敏却主动进入吴宅,带走其宠妾陈圆圆。有史料称嘲笑此举“怒目冲冠,只因己妒红颜恨”。
陈圆圆的被带出,不只是私怨,而是政治导火索。吴三桂在封锁的山海关里,接到密报,整个山头传来“泣色入夜”,成千上万营兵怒声要求反扑。原本动摇的吴内心再无妥协之意,下令合清廷,扬帆逆转战局。
这一选择引发历史转折——清军趁乱入关,李自成被迫撤京。北京城在短短月余之间陷入翻天覆地大变。劣势战力交替、政权更迭,刘宗敏的霸行已成为局势破裂的中心要素。

退守中,他依旧不服,不愿摆开,将资源耗尽于围困与抵抗,而未调整战略。惹得李自成气急,那位讨伐吴三桂的大计只能由闯王亲自挂帅,刘宗敏只能随军而行,不再掌权中枢。
在江南撤退时,他率部明知必死仍与李自成分流,最终于1645年兵败被俘。 据清方志载,他“至死不降”,报以清军冷酷断头,或据传弓弦勒颈。史籍称其骂名中含“忠烈”成分,至死不改其志,成为农民起义中最具争议与悲剧色彩的人物之一。

战败撤退,陷入绝境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北京铸就短暂辉煌后迅速陷入困局。吴三桂开关引清,形势急转直下。刘宗敏与李自成率军南撤,踏着废墟和饥荒,日夜奔走。他们突破黄河,跋涉战火中的淮河南岸,步入湖北襄阳之地。
那是一个热烈潮湿的夏季,林木葱茏,但战火的余烬像灰色尘土笼罩天地。军中的士气早已崩溃,缺粮断水,晕倒者遍地。刘宗敏带着破军披挂,骑马巡视伤员,他的面容消瘦,眼神坚毅。
在通山县的九宫山——一个被杂草缠绕、石块裸露的山峦 ——大顺残部遭到清军伏击。清将多铎、阿济格率兵追击,山谷中战斗如火,枪弹横飞、喊杀震耳。刘宗敏自信挥剑冲入敌阵,他高吼冲前,声声激荡山谷。这是绝对的背水一战,还是死守尊严的终极抵抗。
数千人对垒,两军对峙之中,清军优势明显。刘宗敏所率大队被分割包围,战马被射倒,骑兵纷纷落马。刘猛坚持不退,奋力抵抗。但清军的铁骑突入,利剑将其裹住,伤势重创不允许后撤。择日无战线,刘宗敏被俘于血泊之中。

他迟迟未吭声,不认降、不愿服。 在营帐外,他被铐入木枷,侩役逼问起义罪行。清军报章强调其主导“谋反之罪、劫掠之行”,奉旨活捉献首朝庭。大顺统帅沦为草寇,这一幕成为清廷胜利宣传的节点。

被杀营内,崇拜与记忆的纠结
清军俘虏营中,刘宗敏被押至江西九江附近临时审讯。清世祖奏报上写入: “刘宗敏反正日久,不悔改。”他面色激烈,据传向清官高喊:“我生来劫贫济富,不怕死!”这种对峙让清军意难平,命定其死。
关于死法存在分歧。一说阿济格勒死于绳索;另说落入吴三桂手中,被迫复仇,由吴亲手凌迟。无论哪种版本,焦点都是拒绝投降,敢于硬气面对敌。我方史书记录清楚:“遇害于距九江四十里处战地”,与大顺档案相印证:俘后弃亡营外,尸体无人收埋,任风雨腐蚀。

刘宗敏死后其部余部四散。李自成数月后于湖北九宫山被死守者包围,不久阵亡。清廷随后正式废除大顺政权,开启南明政权断裂式反扑。但刘宗敏成为失败与忠贞并存的象征,他的死让人质疑革命道路以烈血为代价的现实残酷。
而在民间,传说反复流传:他背负陈圆圆一役之怒,却宁死不屈。老兵回忆中的刘宗敏,是一位既莽劲也果断的将领。这种形象比官方的“贼寇首领”更具人情色彩。史料记载,他墓地无人管理,仅留灰土一堆;但百姓仍于每年清明时节,燃烛祭拜,从不缺席。
从起义铁匠到京城权臣,从压榨民脂到山野英雄,刘宗敏人生跌宕17年,一朝俘杀,成了农民军悲欢之注脚,亦是明末灭亡的缩影:那里有权力的狂澜,也有忠诚与命运的交错。没有天命,他死于强权;摆置起义,他选择了生而不屈的告别,留下一个时代注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2:24 , Processed in 0.0080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