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3——战地黄花 2025-08-15 22:41
发布于:浙江省
![]()
1927年的夏天,大革命的洪流被反动派的屠刀截断,中国革命的天空阴云密布。然而,正是在这血与火的淬炼之中,毛泽东同志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具开创性的斗争。他不再仅仅只是思考和组织,而是亲手拿起武器,在废墟之上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一时期的历史,是一部在绝境中求生、在失败中探索、最终锻造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史诗。 一、 枪杆子里出政权 (1927)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让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自己的武装,一切都是空谈。在决定党和革命命运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斩钉截铁地提出了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他亲自奔赴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尽管起义军最初的目标——攻打长沙——未能实现,并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毛泽东在危急关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进攻大城市的计划,带领余部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革命战略的根本性转变——从城市转向农村。 在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对这支不足千人的队伍进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不仅稳住了军心,更从根本上改造了这支军队的性质,为其注入了无产阶级的灵魂。 ![]()
二、 井冈山的斗争 (1927-1929) 部队最终在井冈山落下脚跟,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就此诞生。在这里,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胜利会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毛红军的威名,从此响彻中华大地。 面对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军事“会剿”,毛泽东在艰苦的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正确的军事指挥,红军以弱胜强,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井冈山根据地日益巩固。 然而,斗争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党内。面对从中央派来的代表所带来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指示——要求红军脱离根据地去攻打大城市——毛泽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9年底,在福建上杭古田,红四军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亲自起草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三、 血路与歧途 (1930-1934) 在毛泽东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三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发展到数万人。 然而,随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被排斥。1932年的“宁都会议”后,他被完全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新的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抛弃了毛泽东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原则,代之以“短促突击”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阵地战。 其结果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处处被动,节节失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苏区日益缩小,红军最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 ![]()
四、 伟大的转折 (1934-1935) 长征初期,在“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下,红军继续遭受巨大损失,尤其是在湘江战役中,部队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血的教训使广大指战员认识到,必须改变错误的领导。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力挽狂澜。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展开了他军事生涯中最精彩的篇章——“四渡赤水”。他率领部队在川黔滇边界的崇山峻岭间穿插迂回,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彻底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
五、 北上与分裂 (1935)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 然而,会师的喜悦很快被新的危机所笼罩。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向党中央伸手要权,并公然反对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坚持南下退却。在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毛泽东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果断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北上,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在哈达铺,他从一张旧报纸上得知陕北还有一块苏区和一支红军,这为长征的最后落脚点指明了方向。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毛泽东豪迈地宣告: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创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把共产主义的种子,播种在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
至此,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