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老祖宗为何将筷子定为7寸6分,1斤定为16两,华夏子孙都应该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
时间:
3 天前
标题:
老祖宗为何将筷子定为7寸6分,1斤定为16两,华夏子孙都应该了解
老祖宗为何将筷子定为7寸6分,1斤定为16两,华夏子孙都应该了解
2025-08-22 10:03
发布于:天津市
在古代社会,礼仪和规矩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社交互动还是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重视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便是在度量衡的标准上,礼仪和规矩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我们常用成语“半斤八两”来形容势均力敌的两方,而此成语的源头正是指我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那时1斤的重量等于16两。这一度量衡的标准制定得非常严谨,且其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段重要时期。
当秦始皇终于完成了六国的统一,实施度量衡的统一便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丞相李斯肩负重任,他被任命为标准的制定者。在这一过程中,他对于重量的标准考虑了很长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复杂的难题,李斯不会犹豫地向秦始皇请示,期望能够得到启发。最终,秦始皇仅以四个字“天下公平”作了回应,这简短的四字竟成为了度量衡标准的重要依据,而由此确定的1斤等于16两的标准也延续了整整2000年之久。
在这看似简单的标准制定背后,其实与著名工匠鲁班和古代星宿有着紧密的联系。鲁班运用其出色的技艺和杠杆原理,发明了木杆秤,他在尺度上刻制了与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相对应的13颗星花,最初将1斤设定为13两。然而,在六国时期,由于各国之间度量衡的标准不统一,这便为一些人提供了乘机而入的可能。李斯在鲁班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改进,他加入了“福禄寿”三星的象征,用以提醒商人在交易中应遵循诚信的原则,切忌欺瞒他人,不然便有可能遭致报应。这种“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观念,促使古代社会相对减少了弄虚作假的现象,反映出人们深厚的道德观念。
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历史细节是,古人为何将筷子的长度定为7寸6分。这并非偶然的选择,而是因为这一长度寓意着七情六欲,象征着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尽管筷子由两根小木棍构成,这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筷子的设计一端为圆,一端为方,圆象征着天,方象征着地,体现了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筷子内部又渗透了太极与阴阳的理念,太极映射一,阴阳则展现二,其一分为二的状态象征着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合二为一则蕴含着阴阳的相互融合,寓意着事物最终能够达到的完美。因此,中国人习惯用“拿一双筷子”而非“拿两根筷子”的说法,实际上也反映出对这一独特设计的理解和认同。
我国的餐具文化源远流长,使用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8000年前,叉子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而筷子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至商代。在先秦时期,筷子被称为“梜(jiā)”,这一记载在《礼记·曲礼上》中有所体现:“羹之有菜者用梜。”到汉朝时,筷子的名称演变为“箸(zhù)”,在西汉史游所作的字书《急救篇》中也有提到:“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而直到明朝,筷子的名称才正式定为“筷”,这段历史伴随着名称的更迭展示了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通过这系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于规矩、道德以及哲学的深刻理解。度量衡标准的确立、筷子长度的选择,都蕴含着对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深刻追求。这些古老而智慧的理念在现代依旧闪烁着光辉,引导着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文化传统中所蕴藏的智慧,是我们共同的珍贵财富。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