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辽宁15岁巨婴:早餐300块,月消费10万,鞋穿3次就扔,喜欢和母亲对打、威胁老师,如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辽宁15岁巨婴:早餐300块,月消费10万,鞋穿3次就扔,喜欢和母亲对打、威胁老师,如今过得怎样了?                                                

                                2025-08-25 17:59                                        发布于:山西省
   


                                    

你能想象,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早餐能花掉你半个月工资吗?她用300块点了一整桌早点,只为尝一口。她一个月挥霍10万,鞋子穿三次就扔,和妈妈打架上手毫不手软,甚至在学校里拿酒瓶抵住老师的脑袋威胁:“我今天非得让你看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不是偶像剧里的“女大佬”,而是真人秀《变形计》里曾引爆全国话题的“辽宁15岁巨婴”——刘珈辰。

9年过去了,这个曾让全国观众胆寒的叛逆少女,如今还好吗?

被金钱堆砌的童年

刘珈辰1997年出生于辽宁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做工程的大老板,母亲是企业高管,家里年收入几千万。

按理说,她的童年应该是令人艳羡的,但事实是这个家富得流油,却空得发凉。

小时候的刘珈辰其实很乖,成绩好,还当过班长。只是父母太忙,把愧疚全堆在物质上。父亲信奉“赚钱就是为了让女儿花”,女儿想要什么,马上买;女儿做错事,只要哭两声,他立刻冲出来护犊子,哪怕是在妈妈的怒火之下。

这样的刘珈辰,逐渐对金钱失去了敬畏。她不再觉得学习重要,反正家里有钱,她何必吃苦?14岁辍学后,她的生活完全围绕“买买买”展开:

新鞋一买几双,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不穿也没关系,只要鞋柜满满当当就好;每天一个人点外卖能花三四百,吃两口就倒掉,只为了视觉“爽感”;母亲骂她败家,她立刻跳起来回怼:“你管得着吗?”甚至冲上去拳脚相向。

失控的青春

当父母试图用“送去体校”这样的招式来收拾她时,她在射击队里和师姐打架打到毁容,把人鼻梁都打断了。父亲四处赔钱求情,但最后还是被省队劝退。

这场亲子大战,一直升级到她的人生完全失控。

父母实在没办法,咬牙把她送进了《变形计》,希望能靠“苦日子”让她长点记性。

可刚到云南农村,她就炸了。不吃素菜、零下10度冷得发抖、睡不惯的土炕……她一点都不适应。节目组收手机,她点燃一串鞭炮朝人群扔去,还对老师挥舞酒瓶子。

镜头前的她,眼神凌厉、毫无悔意,仿佛这世界欠她一个王位。

裂痕与蜕变

节目播出时,网友几乎一边倒地骂她“无法无天”“被宠成祸”,但没有人想到,真正的转变,悄悄从一个“陌生母亲”的怀抱里开始了。

那天,她冲出村子要逃跑,车上大喊“我要回家”,情绪濒临崩溃。这时,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搭上她的肩膀,一个女人平静地说:“你跳,咱们就一起跳。”她怔住了。

转头一看,是“农村妈妈”杨妈。那是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一个母亲不是指责和怒吼,而是拥抱和理解。

从那之后,她的“盔甲”开始裂开了。

杨妈不富裕,但尽可能地照顾她:去集市买鸡鸭改善伙食,看到她衣服破了亲手缝补,还省下打工的工资给她买拖鞋袜子。明明不富裕,却拼尽全力让她在这段交换生活里“活得像个宝”。

这些细微的善意,如春雨润物,悄悄浸润了刘珈辰的心。她开始帮着打扫院子,照顾奶奶,陪妹妹玩耍,甚至去山里采药补贴家用。

后来,奶奶的医药费凑不够,她主动卖掉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双奢侈品鞋。这一刻,那个曾挥金如土的女孩,终于第一次为“付出”而感到快乐。

她也终于理解,那个在砖厂搬砖的“杨爸”,每天辛苦干一万块砖只挣140元,而她曾一顿早饭就吃掉两天工资。

她在镜头前哽咽着说:“我以前总想着多花点钱开心,现在只想回家看看爸妈,不为钱,就为心。”

节目结束时,刘珈辰主动冲上前给爸妈一个大大的拥抱,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歉意和懂事。

巨婴背后的心理真相

刘珈辰的故事并非个例。在现代社会中,“情绪巨婴”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孩子身体长大,但情绪反应还停留在幼儿阶段,心智尚未成熟,面对情绪的反应显得幼稚或极端。

“情绪巨婴”常见特征包括:情绪容易失控、自我中心、责任推卸、缺乏耐心、过度依赖。这些行为通常源於童年时期的经历,可能因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或成长过程中的过度保护所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12~20岁,青少年最需要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淆”这一对立冲突。如果父母包办一切,学生就会错过“自我同一性危机”成长契机,无法培养独立人格和责任感。

如今的刘珈辰

回到城市后,她重拾学业,也进入了一家传媒公司工作。她不再刷爆父母信用卡,买东西也学会了克制。虽然偶尔还是会为自己买点好东西,但她终于明白:“不缺钱的人生,不该缺爱。”

2021年,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生活照,化妆自然,衣着普通,但笑容温暖。

她发文说:“曾经的我以为爱是给予金钱,后来我才知道,真正的爱,是陪伴,是理解,是有人拉着你说‘我陪你跳’,你却因此想活下去。”

如何避免培养出“情绪巨婴”

建立稳定的规范和界限设立明确规则,清晰告知青少年哪些行为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并保持一致的后果。

模范正确的情绪管理成人以健康方式处理情绪,给青少年作为榜样,分享自己如何管理情绪的经验。

增强问题解决和应对能力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提供深呼吸、写日记、运动等具体应对方法。

提供积极的增强和支持 当他们表现出成熟的情绪管理时,及时给与赞赏,通过正向回馈鼓励他们继续表现良好行为。

刘珈辰幸运地经历了一次“重启人生”的机会,也用亲身经历提醒着无数父母:再多的钱,抵不过一个有温度的家。

成长,从来不是被宠坏后的后悔,而是终于有人教会了你如何好好去爱与被爱。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被爱灌溉过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爱不是拼命给钱,而是在关键时刻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

今天的刘珈辰已经走出了那个只会索取和破坏的巨婴阶段,成为了一个能够自力更生、有共情能力的成年人。她的转变证明,只要有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任何人都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精神的丰盈与陪伴的重量。

今日话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3:38 , Processed in 0.00789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