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墨韵天成:业德骏写意花鸟中的生命诗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墨韵天成:业德骏写意花鸟中的生命诗学                                                                    2025-08-28 12:13                                        

发布于:江苏省
   

   
认识业德骏先生很久了,他与扬子晚报情缘也颇深,多年来通过报纸刊登过不少清新佳作。近期,他的作品亮相莫愁湖美术馆,技艺又精进不少,墨色氤氲间,清雅风骨跃然而出。
业德骏的花鸟画世界里,一只墨鸭破水而出,羽翼未干却神气昂然;几枝荷花亭立,淡彩敷色间不见斧凿之痕;紫藤垂落如瀑,似有暗香浮动——这些跃然纸上的生灵,不仅是自然物象的摹写,更是一位当代画家对传统笔墨的深情重构与生命诗学的淋漓诠释。作为江苏画坛实力派中青年花鸟画家的代表,业德骏的艺术之路始于家学滋养,历经赵良翰启蒙及谭勇、王达弗等名师指授,更得陈大羽亲传,在师古与师心之间走出了一条清雅隽秀的个性化道路。


笔墨新境:传统语言的现代转译
业德骏的艺术探索扎根于深厚的笔墨传统,却拒绝简单复刻古法。他深谙清代松年所言“书画清高,首重人品”的艺道真谛,将人格修养融入笔墨实践,形成“德艺双馨”的创作底色。其技法精髓在于:
以意驭墨:从扬州八怪、海派的写意脉络中提炼出“简、雅、淡、拙”的笔墨精神,在《柳塘鸭趣》《芙蓉鳜鱼》等作品中,墨色交融极具抽象性与表现力,鸭羽的湿润感、鳜鱼的滑腻感皆通过水墨氤氲自然流露,展现“墨色淋漓,姿态各异”的鲜活意象;
形神再造:提出“以神写形,以趣造型”的创作观,在《春江水暖》《双鸭》等作品中,鸭的憨拙、鸡的昂扬超越形似,直抵物象神韵。线条骨力遒劲如荷茎挺拔,淡彩敷色似芙蓉初绽,在“骨法用笔”中实现“自然天成”的化境;
秩序重构:解构传统笔墨程式,建立新的“笔与墨结构秩序”。例如在《繁华紫玉舞东风》中,紫藤枝条的穿插、花瓣的点染形成充满现代构成感的视觉方阵,吞吐时代气息。
这一创新并未割裂传统,而是将笔墨纳入当代心理轨迹,使水墨语言承载文化延续的使命。他的探索印证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箴言,为写意花鸟注入新的生命力。


生命交响:自然物象的情感投射
业德骏的花鸟世界拒绝标本式的刻板描绘,而是充满田园牧歌式的生趣。其题材选择彰显出对日常生活诗意的敏锐捕捉:
乡土生灵的灵性表达:鸭、鸡、鳜鱼成为其标志性题材。鸭群戏水的《柳塘倩影》、雄鸡高唱的《振翮欢唱大地春》,皆以“真气、真意、真趣”传递生命律动,呼应李鱓“画鸡欲唤人间善心”的人文关怀;
四时花卉的性情化:荷花之清逸、紫藤之绚烂、梅花之孤傲,被赋予人格化气质。《紫气东来》以繁密藤花寄寓蓬勃生机,《春色满园》借牡丹绽放抒发盛世情怀,物象与心象在此交融;
田园野趣的哲学升华:芭蕉荫下麻雀啁啾(《蕉丛鸣翠》),枇杷枝头虫鸟相窥,这些“童趣依依”的瞬间,实则是画家对“万物一体”哲学观的视觉诠释,在微观世界中投射天地大美。
他的创作始终强调“从生活中汲取源泉”,笔下生灵的鲜活感源于对自然的长期观察。一羽一叶皆承载着胸中逸气,形成“清雅隽秀”的个人风貌,在雅俗共赏中达成艺术与生命的共鸣。


文脉传承:新金陵风骨的当代表达
作为江苏花鸟画界的代表人物,业德骏的艺术实践深植于地域文脉。
新金陵画风的延续者:其作品保留传统神韵,却突破“新金陵画派”的写实框架。在《春江水暖》中,“鸭先知”的诗意被转化为墨韵酣畅的视觉叙事,既有文人画的意趣,又具现代形式的张力;
理论实践的互文建构:他不仅创作《业德骏画集》,更编著《中国花鸟画—月季》,系统梳理花卉技法。与业晓凯合著的《业德骏花鸟画作品赏析》,将创作经验提升至学术层面,实现技艺传承与理论创新的双轨并行;
跨文化传播的使者:作品赴美、英、日等全球多地展出,并被政府选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2018年《和为贵》等作品参与“一带一路”书画展,以水墨为桥传递东方美学。
从南京十竹斋“花开鸟啼”个展到2023年“大美宝地”全国学术邀请展,业德骏始终以“承古开今”为旨归,在全球化语境中构筑中国花鸟画的当代坐标。


业德骏的写意花鸟,是水墨与诗心的共振——笔下一只墨鸭的转身,几簇藤花的垂落,皆在“信笔拈来”间暗藏法度,于“意趣盎然”中透射哲思。从《紫气东来》的磅礴生机到《清趣》的淡远禅意,其艺术始终在“师造化、得心源”的古老命题中探寻新解。当传统花鸟画面临现代性困境时,业德骏以“墨色淋漓”的笔阵与“生命交响”的意象作出回应:真正的传承不在粉本之中,而在万物生长的土地上,在笔墨与心灵共鸣的刹那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3:38 , Processed in 0.0074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