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物专家竟是窃宝大盗!2002年承德李海涛盗窃国宝大案侦破始末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物专家竟是窃宝大盗!2002年承德李海涛盗窃国宝大案侦破始末                                                                    2025-08-25 09:27                                        

发布于:天津市
   
       2002年年底,香港媒体爆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一批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观音像及佛像文物,去年在运输过程中被盗,涉及百余件珍贵古物,价值不菲。据悉,约20件文物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售出,总价值高达390万港元,其中最昂贵的清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在拍卖中以227.4万港元的高价成交,买家为一位香港古董商。”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在公众的激烈反应中,中国著名明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诚如出面辟谣,坚称故宫博物院近20年没有安排过任何文物赴山西展览,关于“故宫文物在运输途中被窃”的报道纯属捏造。然而,尽管有关传闻被否认,国宝流失的事件却依然发生了,而被盗的文物并非来自故宫,而是来自承德外八庙。

2002年10月28日,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举办了“皇室信仰:乾隆朝佛教宝物”拍卖会。拍卖现场共拍卖了49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尊清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佛像头戴五叶宝冠,端坐于莲座之上,面容和蔼可亲,是一件极其罕见的艺术珍品。中外众多富商纷纷竞标,其中约20件文物被来自香港、德国、法国和瑞士的富商以高价买走。
就在拍卖会期间,一位来自内地的文物专家在香港访问时得知这一消息,急忙赶到拍卖现场。他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认定所拍的文物绝对是真品,且多件文物上都标有“故字留平”的字样和编号,这正是故宫文物的标志。面对这一发现,他感到十分震惊,心中疑云重重:这些文物怎么会出现在香港拍卖会上?

为了弄清真相,这位专家立刻向国内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国家文物总局立即指派公安部与香港警方合作,对拍卖品进行调查。经过查证,确实发现了20余件标有“故字号”的文物。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文物的来源居然是一名持有英国护照的中国女子,而她正是委托佳士得拍卖这些故宫文物的幕后人物。
为了保障文物的安全,香港警方立即指示佳士得暂停拍卖这批文物,并禁止买家将其带出香港。警方经过调查,得知故宫博物院曾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将部分文物调拨到山西博物馆以及承德八大处(现称外八庙)等地。因此,标有“故字号”的文物并不一定都是故宫的藏品。调查的重点开始转向这些调拨的文物。

经过对部分文物编号的追踪,故宫博物院很快确认,这批被拍卖的“故字号”文物确实属于故宫调拨至承德八大处的文物,调拨时间为1970年代。警方根据这一线索,迅速前往承德外八庙进行进一步调查。令人意外的是,外八庙的工作人员竟然表示对此事一无所知,因为文物库内的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和检查。

调查人员进入外八庙的文物库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不已:库房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然而,经过专家的仔细鉴定,发现其中多件竟是伪造的赝品。专家们很快意识到,这些赝品做工精湛,足以迷惑普通人,盗窃的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内行人。
此时,外八庙内的气氛变得紧张,工作人员开始窃窃私语。大家都在猜测,究竟是谁有这样的胆量和能力做出如此精密的伪造。此时,警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职员身上——李海涛,外八庙文物保护部的主任。李海涛一直背着一个大背包,外人并未引起特别的注意。然而,专案组却发现,这个大背包很可能是他盗窃文物的“秘密通道”。
就在警方开始关注李海涛时,2002年12月,香港警方传来了最新消息——美籍华裔富豪李春平正是那批“故宫”文物的真正卖主,他已经被香港警方拘捕。据李春平交代,这批文物是由外八庙的一名宫员在1995至2002年期间通过他人分批卖给他的,而这个幕后黑手正是李海涛。

2002年12月8日,承德警方对李海涛实施了抓捕。当民警进入李海涛的住所时,现场的情景令他们目瞪口呆。在李海涛那座150平方米的豪华住宅中,居然有一个巨大的橱柜,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仿佛一个小型私人博物馆。民警共在李海涛家中查获了上百件文物,其中20多件是他利用职务之便盗窃的馆藏文物,其他则是他通过各种渠道收购来的。

李海涛并没有否认自己的罪行,他坦言自己一直认为,文物被盗后,伪造的赝品放回原处,不易被识破,于是打算先将已经盗出的文物转移出去,然而由于媒体的曝光,他再也没有机会这么做。
李海涛这一身藏书般的“书呆子”形象,与他背后的偷盗事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李海涛原本是一个文物保护员,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使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文物知识,并在圈内逐渐崭露头角。然而,随着知识的积累,他开始意识到文物的巨大价值,逐渐萌生了偷盗文物的念头。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海涛设计了一个周密的盗窃计划: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背着一个大背包进出文物库,逐渐将珍贵文物悄悄盗走,并伪造赝品代替真品放回去。这一行为持续了多年,直到2002年事件曝光为止。

最终,李海涛因盗窃文物被判死刑,所有个人财产被没收。尽管他在审判后曾表示忏悔,并提出希望能通过改过自新来获得轻判,但法院还是决定依法执行死刑,李海涛于2011年被执行枪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21:29 , Processed in 0.0074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