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最难攻打的一座城市,日本接连打了3年,只留下11万日军尸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最难攻打的一座城市,日本接连打了3年,只留下11万日军尸骨                                                                    2025-08-31 12:28                                        

发布于:天津市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长沙保卫战成为了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篇章。《阵中日报》曾在社论中评价道:“此次会战,可以使全国将士心理上为之一变……可以证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导,必死的决心,一样地也是攻不动的。” 这段话充分展现出长沙保卫战的象征意义。彼时,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奋勇作战,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先进,但依靠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牵制日军,从而为正面战场减轻了不少压力。倘若没有八路军的坚持与付出,中国在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压力只会更为沉重。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逻辑中,占领中国的重要城市就意味着可以摧毁中国的抵抗力量。因此,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不断对中国的城市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在众多城市中,最难以攻破的当属湖南省会长沙。这座城市自1939年起,连续三年成为日军的重点攻击目标。日军在南昌会战后急于对长沙下手,一方面是因为德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刺激了日本,他们希望通过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来获取更多资源和战略优势;另一方面,长沙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连接华南与大后方四川的门户。一旦长沙失守,四川和重庆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的抗战局势将因此陷入危局。  

不仅如此,长沙还是第九战区的指挥中心,聚集了中国军队中的不少精锐部队。日本选择长沙为突破口,其目的便是要通过歼灭中国主力,削弱抵抗力量。然而,他们却没有料到长沙的坚固与顽强。三年间,日军累计投入兵力超过四十万人次,却三度铩羽而归,付出了十一万余人的惨重伤亡。长沙保卫战因而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战役。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9月。冈村宁次集结十余万兵力,分三路直扑长沙。薛岳将军则依据长沙周边复杂的地形,制定周密作战计划。他组织部队和民众毁坏交通要道,切断日军重型装备的运输,使得敌军难以展开原有攻势。对地形不熟悉的日军频频陷入包围,被迫退却,等待补给修复公路,最终无功而返。  

第二次会战发生在1941年8月。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日军准备更加充分,长沙外围多地陷入激烈争夺。大云山阵地一度被日军攻占,但不久便被中国守军夺回。战斗最艰难之时,因情报泄露导致中国守军多处阵地损失惨重,被迫暂时撤退,与日军展开拉锯。然而,由于日军受到“速战速决”的命令,补给又逐渐告急,他们的攻势逐渐受挫。到10月,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趁势反攻,重新收复失地。  

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于1941年12月。薛岳再度利用地形设伏,并提前破坏道路,迫使日军行动迟缓。长沙守军在纵深防御和连续伏击下,逐步瓦解了日军的进攻节奏。加之日军临时更改计划,士气低落,守军趁机反击,坚守阵地不让敌人寸进。最终,中国军队以顽强意志取得全面胜利,打破了日军的企图。  

长沙难以攻克的原因,后世史学家总结为三点:第一,长沙的地形复杂,天然适合防御作战;第二,薛岳等指挥员经验丰富,战术灵活,善于利用伏击与包围;第三,军民一心,湖南百姓积极支援,构建起全民抗战的坚固防线。据统计,当时平均每十五个湖南人就有一人参军,仅在八年抗战中,湖南就征募了210万人。这种全民皆兵的氛围,使长沙防御战更具韧性与力量。  

长沙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毛主席曾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犬牙交错的战争”,正是这种全民参与、军民合力的局面,才使中国能够在长期抗战中屹立不倒。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曾经的苦难与牺牲,更是为了向那些为民族独立与尊严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9:40 , Processed in 0.0075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